烏爾裡卡

關燈
他把出鞘的格拉姆劍放在兩人中間。

     《伏爾松薩迦》,二十七 我的故事一定忠于事實,或者至少忠于我個人記憶所及的事實,兩者相去無幾。

    事情是前不久發生的,但是我知道舞文弄墨的人喜歡添枝加葉、烘托渲染。

    我想談的是我在約克市和烏爾裡卡(我不知道她姓什麼,也許再也不會知道了)邂逅的經過。

    時間隻包括一個夜晚和一個上午。

     我原可以無傷大雅地說,我是在約克市的五修女院初次見到她的(那裡彩色玻璃拼鑲的長窗氣象萬千,連克倫威爾時代反對聖像崇拜的人都妥為保護),但事實是我們是在城外的北方旅店的小廳裡相識的。

    當時人不多,她背朝着我。

    有人端一杯酒給她,她謝絕了。

     &ldquo我擁護女權運動,&rdquo她說。

    &ldquo我不想模仿男人。

    男人的煙酒叫我讨厭。

    &rdquo 她想用這句話表現自己的機敏,我猜決不是第一次這麼說。

    後來我明白她并不是那樣的人,不過我們并不是永遠言如其人的。

     她說她去參觀博物館時已過了開館時間,但館裡的人聽說她是挪威人,還是放她進去了。

     在座有一個人說: &ldquo約克市并不是第一次有挪威人。

    &rdquo &ldquo一點不錯,&rdquo她說。

    &ldquo英格蘭本來是我們的,後來喪失了,如果說人們能有什麼而又能喪失的話。

    &rdquo 那時候,我才注意打量她。

    威廉·布萊克[1]有一句詩談到婉順如銀、火熾如金的少女,但是烏爾裡卡身上卻有婉順的金。

    她身材高挑輕盈,冰肌玉骨,眼睛淺灰色。

    除了容貌之外,給我深刻印象的是她那種恬靜而神秘的氣質。

    她動辄嫣然一笑,但笑容卻使她更顯得冷漠。

    她一身着黑,這在北部地區比較罕見,因為那裡的人總喜歡用鮮豔的顔色給灰暗的環境增添一些歡快。

    她說的英語清晰準确,稍稍加重了卷舌音。

    我不善于觀察,這些細節是逐漸發現的。

     有人給我們作了介紹。

    我告訴她,我是波哥大安第斯大學的教授。

    還說我是哥倫比亞人。

     她沉思地問我: &ldquo作為哥倫比亞人是什麼含義?&rdquo &ldquo我不知道,&rdquo我說。

    &ldquo那是證明文件的問題。

    &rdquo &ldquo正如我是挪威人一樣,&rdquo她同意說。

     那晚還說什麼,我記不清了。

    第二天,我很早就下樓去餐廳。

    夜裡下過雪,窗外白茫茫的一片,荒山野嶺全給蓋沒。

    餐廳裡沒有别人。

    烏爾裡卡招呼我和她同桌坐。

    她說她喜歡一個人出去散步。

     我記起叔本華一句開玩笑的話,搭腔說: &ldquo我也是這樣。

    我們不妨一起出去走走。

    &rdquo 我們踩着新雪,離開了旅店。

    外面阒無一人。

    我提出到河下遊的雷神門去,有幾英裡路。

    我知道自己已經愛上了烏爾裡卡;除了她,我不希望同任何人在一起。

     我突然聽到遠處有狼嗥叫。

    我生平沒有聽過狼嗥,但是我知道那是狼。

    烏爾裡卡卻若無其事。

     過一會兒,她仿佛自言自語地說: &ldquo我昨天在約克禮拜堂看到的幾把破劍,比奧斯陸博物館裡的大船更使我激動。

    &rdquo 我們的路線是錯開的。

    烏爾裡卡當天下午去倫敦,我去愛丁堡。

     &ldquo德·昆西在倫敦的茫茫人海尋找他的安娜,&rdquo烏爾裡卡對我說。

    &ldquo我将在牛津街重循他的腳步。

    &rdquo &ldquo德·昆西停止了尋找,&rdquo我回說。

    &ldquo我卻無休無止,尋找到如今。

    &rdquo &ldquo也許你已經找到她了,&rdquo她低聲說。

     我福至心靈,知道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對我來說并不受到禁止,我便吻了她的嘴和眼睛。

    她溫柔而堅定地推開我,然後痛快地說: &ldquo到了雷神門的客棧我就随你擺布。

    現在我請求你别碰我。

    還是這樣好。

    &rdquo 對于一個上了年紀的獨身男人,應許的情愛是已經不存奢望的禮物。

    這一奇迹當然有權利提出條件。

    我想起自己在波帕揚的青年時期和得克薩斯一個姑娘,她像烏爾裡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