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資本主義的壟斷和商業
關燈
小
中
大
下這些紙的場合,就讓造紙業者的商品積壓下來。
僅僅在極少的情況下,造紙業者才決定為此對商人提出指控或一般地提出法律訴訟,他總是權衡,不想在将來失掉商人主顧。
&rdquo 辛迪加的形成一舉改變了這種形勢。
現在,聯合的産業對抗分散的商人。
資本的力量現在在産業資本家一邊。
還不僅僅如此。
現在,商人的真實面目表現出來了,相對于必不可少的生産來說,他們成了非必要的輔助手段。
這裡同樣表現出生産的自然必然性對借助商業的資本主義分配的必然性的優勢。
辛迪加把商業限制在&ldquo合法的範圍内&rdquo。
&ldquo商業在這樣的時候才被視為合法的:商人在确實的收購價格加适當利潤的基礎上轉賣紙張,同時遵守造紙業者認為可以接受的、在紙張銷售上符合商品習慣的條件。
&rdquo這樣,紙張商人變成拿固定傭金的辛迪加的代理商。
他被剝奪了自由,大聲抱怨對他的不公平待遇,并留戀地講述那甜蜜商業(ledouxcommerce)的美好往事。
在加之于他的條件中,他覺得最為苛刻的是:他從現在起隻能從辛迪加那裡購貨,而不能從任何其他那人裡購貨。
他不能利用生産者之間的競争,他自己變成了鞏固辛迪加和使束縛他的壟斷永久化的工具。
他必須放棄所有的希望,因為辛迪加營業部的門上題寫着:&ldquo隻能從辛迪加成員那裡購買,隻能按辛迪加規定的價格銷售。
&rdquo這使他如此恐懼,就像罪人看到地獄門上但丁的話時産生的恐懼一樣。
這就是資本主義商人的末日。
消除商人投機的一個手段是簽訂長期合同。
例如,煤炭辛迪加總是不變地确定它一整年的價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偏離這個&ldquo基本的規定&rdquo。
瞬息之變!在1893年的交易所調查報告中,投機貫穿着整個資本主義。
一切都是投機:制造業、商業、差額貿易。
每個資本家都是投機家,甚至連考慮在什麼地方能以最好的價錢出賣其勞動力的無産者也是投機家。
但是,在卡特爾的調查報告中,投機的聖潔被忘卻了。
它現在是由危機和生産過剩即由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禍害中産生的罪惡本身。
消除投機已成為口号。
代替投機理想的,是對&ldquo穩定價格&rdquo即投機死亡的理想的投機。
現在,交易所和商業是投機的、無恥的活動,必須廢止,以利于産業壟斷。
産業利潤合并了商業利潤,自身又被資本化為創業利潤,即達到作為金融資本的最高資本形式的三位一體的贓物。
因為産業資本是聖父,它生下商業資本和銀行資本作為聖子,而貨币資本則是聖靈。
它們是三位,但在金融資本中卻是一體。
卡特爾利潤的安全性和投機盈利安全性的對比,反映在從事這兩種活動的人們之間的心理差别上,也反映在他們活動的堅定程度上。
卡特爾巨頭自認為是生産的主宰,活動于光天化日之下。
他把自己的成就歸因于生産的有效組織和非生産性費用的節約。
他自認為是反對個人無政府狀态的社會必然性的代表,把自己的利潤看作是對自己的組織活動的應得的報酬。
從他的資本主義思維方式來看,把組織(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活動)的成果歸之于他是完全理所當然的。
他是新時代的代表。
哈韋邁爾訓斥舊制度的維護者:&ldquo個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果人民大衆以犧牲個人而得益,那麼,個人就應當而且必須讓開。
&rdquo這就是他所說的是社會主義。
他陶醉于勝利之中,沒有注意到有一天他和他的同類也可能屬于不得不讓開的個人之中。
卡特爾巨頭毫無顧忌。
如果哈韋邁爾以可愛的坦率宣稱他毫不關心他人的倫理觀,那麼,基爾多爾夫先生則不無自豪地強調在自己家中的主宰權利。
按照他們的倫理觀,最壞的犯罪是破壞團結,自由競争,拒不參加壟斷利潤的團體。
社會排斥和經濟破産是這種犯罪應得的懲罰。
名單發出了,其中不參加壟斷組織的釀造業者被用黑體字強調出來。
投機家的活動就完全不同了。
他以謙遜和内疚的面貌出現。
他之所得完全是他人所失。
如果說他也是必然的産物,那麼,他的必然性隻不過是資本主義社會缺陷的一個證明。
他的盈利來源仍然是不清楚的。
投機家的确不是創造價值的生産者。
如果他的盈利超過一定程度,那麼,對他成就的贊賞就立即同對他的懷疑在思想上鬥争起來。
他在公衆面前絕不會感到安全,而且總是害怕新的交易所法規。
他表示道歉并懇求人們不要過于嚴厲地指責他:&ldquo這是一切人間制度的遺傳基因:它們總是錯誤多、罪過多。
&rdquo 當他發現像範·德·博爾格特教授先生這樣的信徒時,感到很幸運。
這位教授安慰他說:&ldquo賭瘾有時很盛是人的天性。
&rdquo這位教授還以如下保證緩沖攻擊者的情緒:&ldquo所有這些有害的結果,歸根到底都應當歸結為人的天性中難以根除的弱點和激情。
&rdquo 當然,也不能苛求任何資本家。
恰恰是資本家還承認:&ldquo貨币具有敗壞道德的力量,道德性随收入的增加而很快發生變化。
&rdquo他真的發起肝火來。
他始終都對科恩教授先生對他的美好心靈所表示的局外人的不理解感到惱火。
他以很大的耐心忍受着教授先生關于交易所職能的極其冗長的解釋,這種解釋不能使之更明白一些。
他以泰然自若的心情傾聽科恩教授關于普魯士大學職能的有趣的演說。
但是,不能把事情搞得太過分了。
當教授宣布大學的目的是站在交易所和社會民主主義之間,證明交易所倫理的正當性并捍衛它時,他肯定不會表示反對。
但是,當這位博學的先生繼續說,&ldquo如果沒有大學,這些對立将會爆發&rdquo時,這種自大狂和其他狂想的表露使他發笑。
他不可能相信教授的嚴肅性,因此他插進來說:&ldquo我同意(注意,他現在也還是一個投機家)交易所追求倫理的目的,但是交易所并不是為此而建立的,而是出自利己心而建立的。
商人建立交易所是為了把它們變為慈善機構嗎?&rdquo但是,倫理的政治經濟學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科恩教授在這個場合就像一條落水的長卷毛狗,一條沒有惡魔纏身的長卷毛狗。
僅僅在極少的情況下,造紙業者才決定為此對商人提出指控或一般地提出法律訴訟,他總是權衡,不想在将來失掉商人主顧。
&rdquo 辛迪加的形成一舉改變了這種形勢。
現在,聯合的産業對抗分散的商人。
資本的力量現在在産業資本家一邊。
還不僅僅如此。
現在,商人的真實面目表現出來了,相對于必不可少的生産來說,他們成了非必要的輔助手段。
這裡同樣表現出生産的自然必然性對借助商業的資本主義分配的必然性的優勢。
辛迪加把商業限制在&ldquo合法的範圍内&rdquo。
&ldquo商業在這樣的時候才被視為合法的:商人在确實的收購價格加适當利潤的基礎上轉賣紙張,同時遵守造紙業者認為可以接受的、在紙張銷售上符合商品習慣的條件。
&rdquo這樣,紙張商人變成拿固定傭金的辛迪加的代理商。
他被剝奪了自由,大聲抱怨對他的不公平待遇,并留戀地講述那甜蜜商業(ledouxcommerce)的美好往事。
在加之于他的條件中,他覺得最為苛刻的是:他從現在起隻能從辛迪加那裡購貨,而不能從任何其他那人裡購貨。
他不能利用生産者之間的競争,他自己變成了鞏固辛迪加和使束縛他的壟斷永久化的工具。
他必須放棄所有的希望,因為辛迪加營業部的門上題寫着:&ldquo隻能從辛迪加成員那裡購買,隻能按辛迪加規定的價格銷售。
&rdquo這使他如此恐懼,就像罪人看到地獄門上但丁的話時産生的恐懼一樣。
這就是資本主義商人的末日。
消除商人投機的一個手段是簽訂長期合同。
例如,煤炭辛迪加總是不變地确定它一整年的價格,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偏離這個&ldquo基本的規定&rdquo。
瞬息之變!在1893年的交易所調查報告中,投機貫穿着整個資本主義。
一切都是投機:制造業、商業、差額貿易。
每個資本家都是投機家,甚至連考慮在什麼地方能以最好的價錢出賣其勞動力的無産者也是投機家。
但是,在卡特爾的調查報告中,投機的聖潔被忘卻了。
它現在是由危機和生産過剩即由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禍害中産生的罪惡本身。
消除投機已成為口号。
代替投機理想的,是對&ldquo穩定價格&rdquo即投機死亡的理想的投機。
現在,交易所和商業是投機的、無恥的活動,必須廢止,以利于産業壟斷。
産業利潤合并了商業利潤,自身又被資本化為創業利潤,即達到作為金融資本的最高資本形式的三位一體的贓物。
因為産業資本是聖父,它生下商業資本和銀行資本作為聖子,而貨币資本則是聖靈。
它們是三位,但在金融資本中卻是一體。
卡特爾利潤的安全性和投機盈利安全性的對比,反映在從事這兩種活動的人們之間的心理差别上,也反映在他們活動的堅定程度上。
卡特爾巨頭自認為是生産的主宰,活動于光天化日之下。
他把自己的成就歸因于生産的有效組織和非生産性費用的節約。
他自認為是反對個人無政府狀态的社會必然性的代表,把自己的利潤看作是對自己的組織活動的應得的報酬。
從他的資本主義思維方式來看,把組織(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活動)的成果歸之于他是完全理所當然的。
他是新時代的代表。
哈韋邁爾訓斥舊制度的維護者:&ldquo個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如果人民大衆以犧牲個人而得益,那麼,個人就應當而且必須讓開。
&rdquo這就是他所說的是社會主義。
他陶醉于勝利之中,沒有注意到有一天他和他的同類也可能屬于不得不讓開的個人之中。
卡特爾巨頭毫無顧忌。
如果哈韋邁爾以可愛的坦率宣稱他毫不關心他人的倫理觀,那麼,基爾多爾夫先生則不無自豪地強調在自己家中的主宰權利。
按照他們的倫理觀,最壞的犯罪是破壞團結,自由競争,拒不參加壟斷利潤的團體。
社會排斥和經濟破産是這種犯罪應得的懲罰。
名單發出了,其中不參加壟斷組織的釀造業者被用黑體字強調出來。
投機家的活動就完全不同了。
他以謙遜和内疚的面貌出現。
他之所得完全是他人所失。
如果說他也是必然的産物,那麼,他的必然性隻不過是資本主義社會缺陷的一個證明。
他的盈利來源仍然是不清楚的。
投機家的确不是創造價值的生産者。
如果他的盈利超過一定程度,那麼,對他成就的贊賞就立即同對他的懷疑在思想上鬥争起來。
他在公衆面前絕不會感到安全,而且總是害怕新的交易所法規。
他表示道歉并懇求人們不要過于嚴厲地指責他:&ldquo這是一切人間制度的遺傳基因:它們總是錯誤多、罪過多。
&rdquo 當他發現像範·德·博爾格特教授先生這樣的信徒時,感到很幸運。
這位教授安慰他說:&ldquo賭瘾有時很盛是人的天性。
&rdquo這位教授還以如下保證緩沖攻擊者的情緒:&ldquo所有這些有害的結果,歸根到底都應當歸結為人的天性中難以根除的弱點和激情。
&rdquo 當然,也不能苛求任何資本家。
恰恰是資本家還承認:&ldquo貨币具有敗壞道德的力量,道德性随收入的增加而很快發生變化。
&rdquo他真的發起肝火來。
他始終都對科恩教授先生對他的美好心靈所表示的局外人的不理解感到惱火。
他以很大的耐心忍受着教授先生關于交易所職能的極其冗長的解釋,這種解釋不能使之更明白一些。
他以泰然自若的心情傾聽科恩教授關于普魯士大學職能的有趣的演說。
但是,不能把事情搞得太過分了。
當教授宣布大學的目的是站在交易所和社會民主主義之間,證明交易所倫理的正當性并捍衛它時,他肯定不會表示反對。
但是,當這位博學的先生繼續說,&ldquo如果沒有大學,這些對立将會爆發&rdquo時,這種自大狂和其他狂想的表露使他發笑。
他不可能相信教授的嚴肅性,因此他插進來說:&ldquo我同意(注意,他現在也還是一個投機家)交易所追求倫理的目的,但是交易所并不是為此而建立的,而是出自利己心而建立的。
商人建立交易所是為了把它們變為慈善機構嗎?&rdquo但是,倫理的政治經濟學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科恩教授在這個場合就像一條落水的長卷毛狗,一條沒有惡魔纏身的長卷毛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