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關燈
小
中
大
自從有小品文以來,就有許多小品文的定義,當然沒有一個是完完全全對的,所以我也不去把幾十部破書翻來翻去,一條一條抄下。
大概說起來,小品文是用輕松的文筆,随随便便地來談人生,因為好像隻是茶餘酒後,爐旁床側的随便談話,并沒有俨然地排出冠冕堂皇的神氣,所以這些漫話絮語很能夠分明地将作者的性格烘托出來,小品文的妙處也全在于我們能夠從一個具有美妙的性格的作者眼睛裡去看一看人生。
許多批判家拿抒情詩同小品文相比,這的确是一對很可喜的孿生兄弟,不過小品文是更灑脫、更胡鬧些吧!小品文家信手拈來,信筆寫去,好似是漫不經心的,可是他們自己奇特的性格會把這些零碎的話兒熔成一氣,使他們所寫的篇篇小品文都仿佛是在那裡對着我們拈花微笑。
小品文同定期出版物幾乎可說是相依為命的。
雖然小品文的開山老祖蒙田是一個人住在圓塔裡靜靜地寫出無數對于人生微妙的觀察,去消遣他的宦海餘生,積成了一厚冊才拿來發表,但是小品文的發達是同定期出版物的盛行做正比例的。
這自然是因為定期出版物篇幅有限,最宜于刊登短隽的小品文字,而小品文的沖淡閑逸也最合于定期出版物讀者的口味,因為他們多半是看倦了長而無味的正經書,才來拿定期出版物松散一下。
所以在這集裡,我忽略了奸巧利詐的培根,恬靜自安的遺老沃爾頓,古怪的布朗同老實的考利,雖然他們都是小品文的開國元勳,卻從斯梯爾起手,因為大家都承認斯梯爾的《閑談者》是英國最先的定期出版物。
中國近代的文壇豈不也是這樣嗎?有了《晨報副刊》,有了《語絲》,才有周作人先生的小品文字,魯迅先生的雜感。
我隻希望中國将來的小品文也能有他們那麼美妙,在世界小品文裡面能夠有一種帶着中國情調的小品文,這也許是我這樣不顧魯拙,翻譯這部小品文的一些動機吧! 現在要把這二十位作家約略地說幾句。
在這二十位裡,四位是屬于十八世紀的,四位是屬于十九世紀的,其他那十二位作家現在都還健在。
斯梯爾豪爽英邁,天生一片俠心腸,所以他的作品是一往情深、懇摯無比的,他不會什麼修辭技巧,隻任他的熱情自然流露在字裡行間,他的性格表現得萬分清楚,他的文章所以是那麼可愛也全因為他自己是個可喜的浪子。
他的朋友艾迪生卻跟他很不同了。
艾迪生溫文爾雅,他自己說他生平沒有接連着說過三句話,他的沉默,可想而知,他的小品文也是默默地将人生拿來仔細解剖,輕輕地把所得的結果放在讀者面前。
約翰遜不是小品文名家,但是他有幾篇小品文是充滿了智慧同憐憫,《悲哀》這篇就是一個好例子。
哥爾德斯密斯和斯梯爾很相似,不過是更糊塗一點。
他的《世界公民》是一部我百讀不厭的書。
他的小品文不單是洋溢真情同仁愛,并且是珠圓玉潤的文章。
華盛頓·歐文就是個私淑他的文人,還隻學到他的一些好處,就已經是那麼令人見愛了。
以上四位都是屬于十八世紀的,十九世紀的小品文多半是比十八世紀的要長得多,每篇常常占十幾二十頁。
蘭姆是這時代裡的最出色的小品文家,有人說他是英國最大的小品文家,不佞也是這樣想
大概說起來,小品文是用輕松的文筆,随随便便地來談人生,因為好像隻是茶餘酒後,爐旁床側的随便談話,并沒有俨然地排出冠冕堂皇的神氣,所以這些漫話絮語很能夠分明地将作者的性格烘托出來,小品文的妙處也全在于我們能夠從一個具有美妙的性格的作者眼睛裡去看一看人生。
許多批判家拿抒情詩同小品文相比,這的确是一對很可喜的孿生兄弟,不過小品文是更灑脫、更胡鬧些吧!小品文家信手拈來,信筆寫去,好似是漫不經心的,可是他們自己奇特的性格會把這些零碎的話兒熔成一氣,使他們所寫的篇篇小品文都仿佛是在那裡對着我們拈花微笑。
小品文同定期出版物幾乎可說是相依為命的。
雖然小品文的開山老祖蒙田是一個人住在圓塔裡靜靜地寫出無數對于人生微妙的觀察,去消遣他的宦海餘生,積成了一厚冊才拿來發表,但是小品文的發達是同定期出版物的盛行做正比例的。
這自然是因為定期出版物篇幅有限,最宜于刊登短隽的小品文字,而小品文的沖淡閑逸也最合于定期出版物讀者的口味,因為他們多半是看倦了長而無味的正經書,才來拿定期出版物松散一下。
所以在這集裡,我忽略了奸巧利詐的培根,恬靜自安的遺老沃爾頓,古怪的布朗同老實的考利,雖然他們都是小品文的開國元勳,卻從斯梯爾起手,因為大家都承認斯梯爾的《閑談者》是英國最先的定期出版物。
中國近代的文壇豈不也是這樣嗎?有了《晨報副刊》,有了《語絲》,才有周作人先生的小品文字,魯迅先生的雜感。
我隻希望中國将來的小品文也能有他們那麼美妙,在世界小品文裡面能夠有一種帶着中國情調的小品文,這也許是我這樣不顧魯拙,翻譯這部小品文的一些動機吧! 現在要把這二十位作家約略地說幾句。
在這二十位裡,四位是屬于十八世紀的,四位是屬于十九世紀的,其他那十二位作家現在都還健在。
斯梯爾豪爽英邁,天生一片俠心腸,所以他的作品是一往情深、懇摯無比的,他不會什麼修辭技巧,隻任他的熱情自然流露在字裡行間,他的性格表現得萬分清楚,他的文章所以是那麼可愛也全因為他自己是個可喜的浪子。
他的朋友艾迪生卻跟他很不同了。
艾迪生溫文爾雅,他自己說他生平沒有接連着說過三句話,他的沉默,可想而知,他的小品文也是默默地将人生拿來仔細解剖,輕輕地把所得的結果放在讀者面前。
約翰遜不是小品文名家,但是他有幾篇小品文是充滿了智慧同憐憫,《悲哀》這篇就是一個好例子。
哥爾德斯密斯和斯梯爾很相似,不過是更糊塗一點。
他的《世界公民》是一部我百讀不厭的書。
他的小品文不單是洋溢真情同仁愛,并且是珠圓玉潤的文章。
華盛頓·歐文就是個私淑他的文人,還隻學到他的一些好處,就已經是那麼令人見愛了。
以上四位都是屬于十八世紀的,十九世紀的小品文多半是比十八世紀的要長得多,每篇常常占十幾二十頁。
蘭姆是這時代裡的最出色的小品文家,有人說他是英國最大的小品文家,不佞也是這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