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論财的分配 [3]

關燈
借貸資本〔票據貼現〕的利率在工商業中常有很大變動,但在農業方面看不到變動。

    固定資本的利率與其他資本的普通利率相比,下降較顯著,在固定資本很難或不可能轉用到别的方面時,情況更是這樣。

    反過來說,與其他普通資本的情況相比,從固定資本中經常獲得高額的利息,這是極少有的。

     在企業的純收益中,企業主的工資如何與資本利息相區别呢? 二、資本利息的曆史 為什麼在最低的文化發展階段,完全不存在利息這種東西呢? 國民的需求愈是增大,愈是需要對不毛的耕地和其他沒有收益的地方更多地投入資本。

    這樣,一部分降低的資本利息逐漸影響其他所有的資本利益,因此利率的下降經常與經濟文化的提高相聯系。

    在地租不變的情況下,工資提高利息就下降,反之亦然。

     中世紀各國利率的大小問題。

    現代的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利率的高低。

    為什麼古代的利息比現代高? 利率的下降首先明顯地出現在各個都市。

    為了對抗這種下降,資本的消費增加,從而出現地租減少或工資下降。

    不過這些終究不能阻止利率下落。

    機械和流通手段的增加對利率有什麼影響呢?在國民經濟還在上升時期的情況下,利率的下降本身就包含有防止其下落的手段。

    英國和荷蘭的利率的曆史。

    利率的最低點随着國民性的不同而有差别。

    處于完全沒落狀态的國家利率經常重行上漲。

     資本轉移到利率高的國家去的方法:(1)資本家移居國外;(2)臨時投資;(3)特别是通過信用來進行。

    這種信用的成立,與其說是通過直接借貸的方式,不如說是更多地通過延期支付的方式。

    一國的資本愈豐富,信用期限愈長。

     〔參考文獻〕赫爾曼關于利潤問題的論述可參見其《國民經濟的研究》第5節。

    萊拜留斯:《公信用論》,1820年。

     三、禁止高利貸 宗教方面禁止利息的一般情況&mdash&mdash摩西、穆罕默德及其他。

    《出埃及記》,第22章,第25節;《利末記》,第25章,第35節以下;《申命記》,第23章,第20節(按系第19節之筆誤&mdash&mdash譯者)以下、第15章;《詩篇》,第15章,第5節、第109章,第11節;《箴言》,第28章,第8節;《耶利米哀》,第15章,第10節;《以賽亞》,第18章;《尼希米記》,第5章,第1節及第12節。

     中世紀對利息的厭惡可以從下列情況得到說明,即當時金錢的借貸差不多隻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發生,而且利率太高。

    古代羅馬禁止利息的曆史。

    并非所有的神父都不許征收利息,而隻是後期的神父們,由于野蠻民族的侵入恢複了最古經濟文化階段的利息關系,才不許征收利息。

    在教會法學的法律中禁止利息逐漸發展;中世紀後期禁止利息有了緩和。

    付息購買[19]。

    從付息購買過渡到真正的有息的金錢借貸。

     〔參考文獻〕米卡埃力斯:《摩西禁止高利貸法的精神與方法》。

    缪勒:《放高利貸地區仇恨的動因和曆史》(哥廷根應征論文),1821年。

    馬丁·路德:《高利貸的教義》,1519年;《關于商業與高利貸》,1524年。

     法定利率。

    在所謂誅求(高利貸)之中,可分為對利息的誅求、本金的誅求和複利等。

    法定利率的規定一般是極容易逃避的,但這對債務者自己并沒有多少利益。

    如果嚴格執行這種法律規定,将減少資本的借貸和資本節約,而增加對國外的信用貸款。

    如果逃避法律的規定,則被迫借款的債務者通常要對債權者補償由于法律規定債權者所經受的危險。

    對任何資本都規定同一利息,這是不公正的,對有危險性的貸款、小額借款、短期貸款更是這樣。

    這就是廢止任何一種高利貸禁止法,包括小額貸款情況下的高利貸禁止法不能承認的理由。

    因此,對于本金的誅求和複利計算,特别應該經常加以禁止。

    法院所規定的法定利率,當然不應過于離開普通的利率。

    債權者的地位越低,法定的利息越高這一原則,已成為立法的多數。

     〔參考文獻〕邊沁:《高利貸的辯護》,1787年。

    杜爾哥:《關于有息貸款的筆記》,1789年。

    京特:《關于高利貸及高利貸禁止法的全面研究》,1790年。

    克斯:《論廢除高利貸禁止法》,1791年。

     四、資本所有者 交易越是複雜,對某一種事業中一時的資本過剩和某一種事業中一時的資本缺乏進行平均化工作的仲介者就越需要。

    這就是銀行家。

    在低級的文化發展階段,古代也好,現代也好,都由寺院執行這種業務。

     國民經濟越發展,國民收入三部分的區别就越顯著。

    随着地租的增長,沒有希望獲得資本和土地的工人階級以及與之相對立的權力強大的資本家階級相應地發展起來。

    在各高度發展的國家中,國民的自由受到損害,終于招緻與其相對立的金權寡頭政治和大衆無政府主義的各種理由。

    關于羅馬後期的騎士階層與元老院、平民和都市國家的對立的說明。

    佛羅倫斯金權寡頭政治的形成。

     第十五節關于國民收入的結論性的考察 一、三種收入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李嘉圖關于工資變動的影響的謬論。

    李嘉圖的法則&mdash&mdash工資上漲會引起一切機器産品的價格下降,尤其是生産機器越是耐久,其價格下降越是顯著。

     對消費者有利的是任何國家不會發生三種收入同時增長。

    企圖阻止僅有一種收入上漲的生産者的方法。

     〔參考文獻〕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第1章,第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