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論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節關于國家科學的方法
一、曆史方法同哲學方法的區别
哲學家盡量抽象地、脫離一切時間和地點的偶然性去尋求概念或判斷的體系;曆史家則盡量忠實地描繪現實生活,尋求人類的發展及其關系的記述。
前者對于一種事物下了定義,就算是明确了這一事情,而在他下定義時,決不使用不是在他的體系的以前部分所已研究過的概念;後者則承認任何事件都是在人類相互之間發生的,記述了這樣的人類,這件事就算剖明了。
二、哲學的國家理想之主觀性 哲學的國家學說最通常的表現形式是理想國的形式,其表現有各種各樣,其根據和結果也極不相同。
但幾乎所有的國家理想,盡管看來好像是抽象的,其實都不過是它的作者在現實條件的制約下、或它的作者所屬黨派力求實現的政治狀态的一種不甚高明的描繪罷了。
在自然主義者及唯美主義者當中也有類似情況。
不在此列的(即玩弄脫離現實的議論的人)是折衷主義者和回避一切詳細論證的獨創的哲學家。
上面的論斷可以在近代一流理論家中得到證明。
這類理論家有馬基維尼、宗教改革論者、耶稣派、17世紀的絕對主義者、洛克、孟德斯鸠、革命主義者、反動派、穩健的立憲主義者等等。
即使在柏拉圖那裡也是這樣。
對下面規律的說明&mdash&mdash偉大的國家論理論家的作用,通常在于這樣一點:他們将其同時代的人所懷抱的還不夠鮮明的感情和尚未獲得根據的願望,給予科學的表現和科學的根據。
然而國民的現實欲望歸根結底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滿足。
随着世代的變遷,人民逐漸發生變化,變化了的人們勢必要求不同的政治制度。
如果這種危機通過合法的途徑結束,就叫做改良;如果通過暴力,就叫做革命。
由此看來,雖然兩個哲學家各自将兩個不同政黨的政治主張加以理論的體系化,如從曆史方面來觀察,兩者之間并無任何矛盾。
雙方對其人民、對其時代都可以說是正确的。
三、曆史的方法 對于人類政治激動的分析&mdash&mdash這隻有通過對一切已知的國民進行比較,才可能明确。
各個國民發展中的類似性,可歸結為一種發展規律。
曆史家的工作同生物學研究者的工作相似,這種曆史的方法,隻要不完全走入迷途,任何時候都具有客觀的真理性。
實踐家從它獲得的教益最多&mdash&mdash但并非通過直接的命令,而是相反地通過形成一種政治的觀點而達成的。
曆史方法的最高目的在于以科學的形式将人類所獲得的政治成果留給後代。
〔參考文獻〕著者的學位論文:《偉大的詭辯哲學家的曆史理論》,1838年,哥廷根,第18-60頁。
著者:《克利奧》[1](《曆史方法史論》第1卷,第17頁)。
第二節國民經濟學的對象 一、财 所謂财,是指一切可以滿足人類欲望的東西。
這一概念是相對的,随着文化的發展,财的範圍自然擴大。
人們之間的相互缺乏是交換的基礎。
相互付給的不斷結合稱為交易。
國民經濟學隻研究進入交換的财,即隻研究經濟财。
經濟财分為三類:(1)物,(2)勞役,(3)關系。
〔參考文獻〕主要參照:施托爾希、喬雅、缪勒及哈根等人,是否應将本來的精神财富也包括在國民經濟學的範疇中呢?勞役是否應算入财産?赫爾曼:《國民經濟的研究》,1832年,第1節。
考夫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1829年。
二、使用價值及交換價值 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但除去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之外,它與交換價值全無一緻之處。
自由财(有使用價值,無交換價值)。
還有使用價值不變而交換價值變動的情況,以及相反的情況。
總體價值和數量價值。
[2] 三、财産 私有财産、公共财産、國家财産、國民财産。
在評價私有财産時,特别應注意各種财産的交換價值。
對于國民财産,應注意其使用價值。
表示國民财産大小的外在标志&mdash&mdash下層社會的穩定的生活狀況,多數優秀的私人企業,巨額的國家支出,對外國的貸款。
四、富 所謂富,是指大量财産。
所謂大量是指所有者的欲望而言,是指同類人們的财産狀況而言。
勞的&ldquo關于财富&rdquo的程度區别的說明&mda
前者對于一種事物下了定義,就算是明确了這一事情,而在他下定義時,決不使用不是在他的體系的以前部分所已研究過的概念;後者則承認任何事件都是在人類相互之間發生的,記述了這樣的人類,這件事就算剖明了。
二、哲學的國家理想之主觀性 哲學的國家學說最通常的表現形式是理想國的形式,其表現有各種各樣,其根據和結果也極不相同。
但幾乎所有的國家理想,盡管看來好像是抽象的,其實都不過是它的作者在現實條件的制約下、或它的作者所屬黨派力求實現的政治狀态的一種不甚高明的描繪罷了。
在自然主義者及唯美主義者當中也有類似情況。
不在此列的(即玩弄脫離現實的議論的人)是折衷主義者和回避一切詳細論證的獨創的哲學家。
上面的論斷可以在近代一流理論家中得到證明。
這類理論家有馬基維尼、宗教改革論者、耶稣派、17世紀的絕對主義者、洛克、孟德斯鸠、革命主義者、反動派、穩健的立憲主義者等等。
即使在柏拉圖那裡也是這樣。
對下面規律的說明&mdash&mdash偉大的國家論理論家的作用,通常在于這樣一點:他們将其同時代的人所懷抱的還不夠鮮明的感情和尚未獲得根據的願望,給予科學的表現和科學的根據。
然而國民的現實欲望歸根結底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滿足。
随着世代的變遷,人民逐漸發生變化,變化了的人們勢必要求不同的政治制度。
如果這種危機通過合法的途徑結束,就叫做改良;如果通過暴力,就叫做革命。
由此看來,雖然兩個哲學家各自将兩個不同政黨的政治主張加以理論的體系化,如從曆史方面來觀察,兩者之間并無任何矛盾。
雙方對其人民、對其時代都可以說是正确的。
三、曆史的方法 對于人類政治激動的分析&mdash&mdash這隻有通過對一切已知的國民進行比較,才可能明确。
各個國民發展中的類似性,可歸結為一種發展規律。
曆史家的工作同生物學研究者的工作相似,這種曆史的方法,隻要不完全走入迷途,任何時候都具有客觀的真理性。
實踐家從它獲得的教益最多&mdash&mdash但并非通過直接的命令,而是相反地通過形成一種政治的觀點而達成的。
曆史方法的最高目的在于以科學的形式将人類所獲得的政治成果留給後代。
〔參考文獻〕著者的學位論文:《偉大的詭辯哲學家的曆史理論》,1838年,哥廷根,第18-60頁。
著者:《克利奧》[1](《曆史方法史論》第1卷,第17頁)。
第二節國民經濟學的對象 一、财 所謂财,是指一切可以滿足人類欲望的東西。
這一概念是相對的,随着文化的發展,财的範圍自然擴大。
人們之間的相互缺乏是交換的基礎。
相互付給的不斷結合稱為交易。
國民經濟學隻研究進入交換的财,即隻研究經濟财。
經濟财分為三類:(1)物,(2)勞役,(3)關系。
〔參考文獻〕主要參照:施托爾希、喬雅、缪勒及哈根等人,是否應将本來的精神财富也包括在國民經濟學的範疇中呢?勞役是否應算入财産?赫爾曼:《國民經濟的研究》,1832年,第1節。
考夫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1829年。
二、使用價值及交換價值 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但除去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之外,它與交換價值全無一緻之處。
自由财(有使用價值,無交換價值)。
還有使用價值不變而交換價值變動的情況,以及相反的情況。
總體價值和數量價值。
[2] 三、财産 私有财産、公共财産、國家财産、國民财産。
在評價私有财産時,特别應注意各種财産的交換價值。
對于國民财産,應注意其使用價值。
表示國民财産大小的外在标志&mdash&mdash下層社會的穩定的生活狀況,多數優秀的私人企業,巨額的國家支出,對外國的貸款。
四、富 所謂富,是指大量财産。
所謂大量是指所有者的欲望而言,是指同類人們的财産狀況而言。
勞的&ldquo關于财富&rdquo的程度區别的說明&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