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供給和需求

關燈
一個不平靜的世界裡是不能毫不合糊地加以解釋的,因為正常價格包括折舊和投資利潤兩項在内,而應該分派給今天的産量的這兩項的适當份額決定于未來的準租金的情況。

    但有些時候,相對成本的變動仍非常顯著,以緻可以看出它們在長期内對實際價格的變動的影響。

     在任何特定的技術階段,某些生産事業特别容易适合于提高每人産量的新發明,比其他生産事業容易得多,無論是由于新發明的使用或是作為積累的速度超過勞動隊伍的增長速度時提高機械化程度的作用的一部分。

    相對的價格在長期内傾向于和相對的生産力差不多反比例地變動,每人産量提高得最少的那些商品逐漸地越來越貴。

    當貨币工資不變時,那些每人産量在增長的商品的價格會下降,而那些每人産量不增長的商品的價格仍然大緻不變。

    當進步的工業裡貨币工資增長時,每人産量不增長的那種工業裡的貨币工資也被連帶地提高(因為,否則,在長期内,它們的全部勞動力量會被拉走),結果落後的工業裡的價格會上漲,而在其他地方價格将不變或者降低。

    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落後的工業所生産的商品的相對價格總會逐漸上漲。

     近來這種現象的主要的例子是房屋建築。

    日益增長的居住費用對每人産量全面增加所帶來的實際工資的增長是一種嚴重的障礙(因為居住在生活需要中占重要地位),這一項費用可能很大,以緻使工資的表面上漲成為空洞的嘲笑。

    注281 同樣還表現在生産力增加時各種服務(相對于貨物而言)有變得越來越貴的一般趨勢。

    這就産生一些自相矛盾的後果,因為财産收入中用在服務(家庭仆役、專做訂貨的成衣匠)方面的部分一般地比用于工資的部分大得多,以緻當資本家以消費者的身份用錢的時候,他們的收入的購買力往往被他們以企業家的身份進行的經營的成功所損害。

     有偏向的消費 總産量的增加(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量,而必須用指數來表示),注282會引起産量構成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在資本、土地和勞動三者之間有一種偏向,其影響和技術進步以及積累方面的偏向相似。

     這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們将僅僅指出它的一兩個重要方面。

     第一,隻要生活标準的提高一般會帶來總消費中糧食比例的降低,積累方面就有一種節省土地的偏向。

    如果積累從技術觀點來看是沒有偏向的,以緻每畝産量随總産量而增長,而對土地比率高的商品的需求卻不能比例于總産量而增長,土地的需求就會減少,地租就會相對地降低。

     另一方面,對作為消費者的資本的土地的需求會随着生活标準的提高而增加(耕種的土地少些,花園和足球場就多些)。

     第二,居住在生活需要中的重要地位使消費具有很重的耗費資本的偏向,當房屋建築是一種落後的工業時更是這樣,因此,體現在特定類型的房屋中的資本的價值(用一般商品來計量)本身會随着積累的進行而增長。

     第三,相對于貨物而言的服務的成本的增長必然使消費具有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

    不僅富裕人家用機械的小器具(由實際資本比率比較高的工業生産出來的)代替家庭仆役的服務(所需要的實際資本微不足道)是如此,而且用較多的鞋子來代替舊鞋的修補、用紙手帕來代替洗衣工作、用電影來代替舞台演出等也是如此。

     第四,當積累和技術進步使得耐久的消費品越來越便宜(相對于工資而言),或者新式的東西被發明出來時,消費中可能有一種對它們有利的偏向。

    當一種需要很大一筆費用的新商品最初出現時,它所吸收的購買力往往超過上次技術進步所吐放出來的數量,侵蝕到以前被購買的一些商品的市場(情況可能是這樣,不管那新商品是現購或者用分期付款辦法購買,就是,先用後付)。

    注283如果,像似乎可能的那樣,生産這種商品的工業的實際資本比率高于平均數,這種傾向就構成消費中又一種耗費資本的偏向。

     近來一直非常顯著的對耐久消費品的需求的增長,是需求不穩定的一種根源。

    每逢有一種新東西可買的時候,就有許多的人家要買,需求的力量很大,直到每個家庭都買到為止。

    然後需求降低到補充更換的水平。

    有關的賣方力圖克服這種現象,設法造成耐久物品的一種心理上的廢舊,在市場上拿出更新的更引人的式樣。

     新型商品的采用,不管是耐久的還是不耐久的,使生活标準和表面的實際工資之間發生另一種分歧。

    當新欲望比滿足這些欲望的手段産生得更快時,主觀的滿足就會減少,而實際消費卻會增多。

     不易變動的和容易變動的價格 一般的傾向是,農産品和礦産品的價格随着需求的變化而發生的波動比工業品價格的波動劇烈得多。

     工業裡通常都有未動用的生産能力(隻要還有增加工作時間的可能性),而産量的受到限制(除了在興旺的高峰時)是由于增加銷售的困難,不是由于生産的困難。

    企業家一般甯願按主觀的正常價格增加銷售額,而不願在原有的産量上增加毛利,所以他們往往增加生産來适應需求的增加。

    對大多數作物來說,産量不能在一年内擴大;很多作物需要更長的準備時期。

    再則,當土地已經全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