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遞增和遞減的報酬

關燈
呢&mdash&mdash人口減少會不會提高每人産量? 如果家庭人口的減少是由于某種根深蒂固的心理病态或是生氣喪失的結果,那是一種糟糕狀态的症候。

    如果那是嬰兒死亡率降低的一種反作用的結果(這種反作用過分了一些),那是一種大多數人認為可取的狀态的症候。

    處在這個水平上的種種考慮比經濟後果更重要。

    就這些經濟後果來說,人口的減少顯然會提高每人産量。

    每人占用的土地增加了,即使沒有新的投資在進行,每人實物資本也會增加,因為根據較大人口的需要而建立的設備(鐵路、船隻、工廠建築)很大一部分有很長的壽命;很久以前在開發土地方面所投的投資是永久性的;房屋的壽命也長,當人數縮減時,房屋和需要住房子的人相對地來說變得更多了。

     每畝的産量和每單位設備的産量降低,地租和準租金就降低。

    實際工資增長而利潤減少,企業家受到資本價值的損失。

     這使得經濟組織比在人口的數目單純地不增加時更容易陷入停滞狀态。

    一個日益減少的人口的年齡構成(兒童對老人的比率較小),從嚴格的經濟觀點來看雖然不一定有害,也有明顯的缺點。

    統計學家根據現在的趨勢推算今後一個世紀的情況時,預言會造成種族自殺。

    由于這些以及其他的原因,人口減少說起來很不好聽,一般地在公衆看來它是一種國家的災難,雖然這對本國的地主和資本家來說比對工人來說顯然尤其是一種災難。

     一個日益發展的經濟我們現在轉到一種大不相同的情況。

    考慮一個經濟,它剛開始從事于基本投資,并且在一套有意識的計劃下經營,而不是在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下經營。

    工資保持得不變,全部剩餘(減去行政費用以後)用于建立工業和教育方面的基本設備,以及計劃新的城市,在那裡從農業上吸收過來的農戶将成為工廠工人。

     隻要勞動的邊際産物超過工資,人數的任何增加都會增加投資總額。

    在增加的可以使用的工人中,隻有一部分必須用于供給全部新工人的消費,其餘的人可以去增加用在投資方面的勞動力量。

    在還有餘地可用的時候,可以将較小的一部分投資用于開發新土地和購置農業上節省勞動的設備,從而防止勞動邊際産品的降低(當就業增加時),所以人口的增加要繼續很久一個時期以後,總投資随着人口的進一步增加而增加的說法才會失效。

     總人口需要達到一定的數量,才可能在基本投資完成以後實現土地專門化的主要節約和工業的大規模節約;如果總人口還低于這個标準,那麼從很長期的觀點來看,人口的增長是有好處的。

     即使人口已經多得足以構成一種根據任何合理的估計最後将證明是最合宜的密度,人口的增長在相當時期内還有好處。

    基本投資需要經過一些時間才可能産生任何成果,當基本投資完成時,還有一段給消費品工業提供設備的過程必須經過,然後消費的增長才可能實現。

    投資以最大可能的速度進行而每人消費不變時,那種消費品貧乏的時期,由于用在投資方面的勞動數量增加而縮短。

    人口的增加使得生活标準開始提高的日子早一些到來。

    在這以後的某一時期,生活标準将低于假如(這時候)人數較少時會發展形成的情況,因為人數越多,每人占用的資本增長得越慢。

    可是生活标準在不太遠的未來能從最初的低水平提高起來的前景,比能在很長的時期後有更大的提高的前景,也許要重要得多。

     人口過剩現在來考慮一個一向處于原始停滞狀态中而人口密度非常之大的經濟,在它那裡(使用着當時通行的技術)農業上勞動的邊際産品差不多是零。

    農民的平均收入隻夠維持一種貧苦的生活,地主和貸款者消費掉全部地租和利息,或者如果他們節約儲蓄,他們就積聚黃金,不積聚生産的資本。

    要突破這種局面,必須人們開始投資。

    有勞動可供使用,因為各農民家庭可以很容易地分幾個成員到工業裡去,因此而引起的農業産量的損失很小(即使有損失的話),因為在農業方面勞動的邊際産品本來很少。

    可是那些已經離家的工人們的家屬卻非常高興,因為以前必須和那些工人共同吃的東西現在全部歸家屬受用。

     如果能夠迫使或者誘得地主們削減消費,技術剩餘的一部分就可以用于投資,可是這不能省出很多糧食,因為縱然把地主們壓低到農民的标準,少吃的東西也不會很多&mdash&mdash地主的高級生活标準主要地在服務和奢侈品方面。

     沒有種種能提高糧食總産量的節省土地的投資,積累的過程就不能大規模地開始。

    即使人口不變情況也不容易控制。

    如果人口在任何情況下都在增長,或者如果消費一有增長就會降低死亡率,從而使人口增長,各種節省土地的投資的利益實際上就會被消耗掉,潛在的積累就不能實現。

     馬爾薩斯學說在差不多近似這三種類型的情況中存在着節約這回事,說明為什麼現今在人口問題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以及為什麼在不同社會裡人們對馬爾薩斯的評價大不相同,且不說宗教和意識形态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