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土地、勞動和積累

關燈
我們已經考慮了在沒有積累的情況下勞動對土地的比率的變動,以及在勞動對土地的比率不變的情況下的積累。

    我們現在必須把這兩種類型的變化放在一起來考慮。

     當人口在特定的空間範圍内增加時,真正的報酬遞減規律在發生作用,并且地租在總收入中所占的份額會随着時間的進展而增長(除非積累方面有很強烈的節省土地的偏向)。

    這會阻滞随積累和技術進步而俱來的實際工資的增長;或者,當積累和勞動人數的增長對比起來非常緩慢,以緻實際工資傾向于下降時,它會促使實際工資降低。

     在後一情況下,絕對地租水平并不因人口增加而必然提高。

    實際工資降低程度也許大得會減少總消費,當它确實減少總消費時,消費部門總産量的降低也許勝過每單位産品所需地租的增長。

     土地和過剩的勞動 當積累落後于人口的增長以及由于技術進步而來的每人産量的增加,以緻勞動的需求趕不上供給的增長時,多餘的勞動會淤積在本經濟的農業部門裡。

    這種現象所以發生,部分地是因為,由于城市和鄉村的人口出生率不同,新的工人首先可以供農業使用,隻有在工業對勞動的需求增加很快,足以吸收他們的時候,才流入工業;部分地是因為農業方面增加勞動對土地的比率從而增加單位産品占用的勞動,比工業方面降低技術的機械化程度容易一些,因此當城市裡失業為患的時候,願意接受較低工資的工人能在鄉村裡找到工作。

     再者,如果當時的情況是土地的需求已經減少(因為消費由于實際工資低而減少),一些次等土地可能閑置出來,結果多餘的工人有機會使自己作為農民來工作。

    從一種分析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ldquo隐藏的失業&rdquo,注268雖然從人道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特别辛苦的工作。

     即使在相當繁榮的經濟裡,正常的事态是勞動的需求少于當時的供給,除了在興旺高峰的短短一段時期中。

    (甚至在這種時候也不一定有充分就業,如果人口在增長、技術在進步,因為從一次興旺到下一次興旺期間關鍵工業中的生産能力的擴充可能不夠吸收在這期間勞動隊伍的增加。

    )這種勞動後備軍主要地依附于農業,因此農業方面的工資水平會落後于工業方面的工資水平。

    結果所使用的技術使單位産品所用的勞動量高,低的實際工資表面上似乎是每人産值低的自然後果,雖然更精細地觀察一下,就可以看出這裡的因果關系恰恰是相反的。

     把邊境封閉起來 到此為止,我們考察了一種土地的供給超過需求的經濟和一種土地稀少的經濟。

    我們也得考察一下從一種局面到另一種局面的過渡。

    讓我們假設一個在地理上一直在擴張,人口一直在增加,積累一直在進行的經濟。

    每年的投資一部分用于開拓新土地,并且(在競争的條件下)這些投資産生的利潤率和其他任何投資大緻相同,可是土地不能得到價格。

    過了一個時期以後,所有可用的土地都被人占有。

    當空餘的土地已經沒有時,産量的進一步增加就會增加每畝的産量而減少每人的産量。

    勞動的邊際産品已經降到低于平均産品,土地的邊際産品已經漲到高于零。

    土地所有人現在能收取地租。

    兩個雇用着同樣數量的勞動的企業家,其中占有較多土地的一個有較大數量的産品,并且願意付出地租,其數目等于這筆額外産品減去所需要的任何外加資本上按當時利潤率計算的利潤(假設各方面都是競争性的條件)。

     為了使分析盡可能地簡單,我們将假設那個經濟已經急轉直下,變了一個局面&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