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土地和勞動

關燈
高工資率;可是不會影響地租,因為在特定的勞動人數和特定的生産方法下,土地的邊際産品決定于技術,而不受工資率的影響。

     人口的增加會降低工資率(因而使特定數額的資金能雇用較多的勞動),增加總産品,一方面減少每人平均産品。

    假設一年中工資支付的時間模型是不變的(并且不管在制品制造期中的利息)注237,以緻每人占用的資金對每人每年工資具有一種固定的比率,工資率會随着工人人數的增加而比例地降低,而工資支出總額不變。

    因此總剩餘增加了(這又完全是在一種較為簡單的背景下重述我們以前的論證)。

    在這種增加中地租分得的份額決定于技術的條件,因為地租水平的增長受那由于人口增加而增長的土地的邊際産品的增長的支配。

    如果深耕程度的增加,會充分地提高土地的邊際産品,地租的增長就超過總剩餘的增長,結果利息被擠出,利率降低。

    注238 當個别的土地所有人也是資金所有人時,這是一個沒有關系的問題,可是當這兩種類型的财産屬于不同的集團時,他們之間就有利益的矛盾。

     和以前一樣,當工資降低到最低生活水平時,人口就不能再增加,總剩餘就處于技術上可能的最高限度,而總剩餘在地租和利息之間的分配就決定于勞動的邊際産品對土地的邊際産品的比率。

     在這種情況下(像在商人供給資金的時候那樣),最大限度的人口比農民自己供給資金時小,因為在那種情況下,最大限度在勞動的邊際産品等于最低生活水平時才達到,而在這種情況下人口必須少得足以使勞動的邊際産品超過工資(等于最低生活水平),其超過部分等于每人利息的數目。

     這種表面上不合理的事态所以存在的原因,是農民甯可在得不到利息的條件下經營自己的土地,而不願停止生産活動。

     級差地租 到此為止我們一直不去理會土地的不同部分的地力上的差别。

    在某些土地比另一些土地肥沃的場合,前者的所有人會取得較高的收入。

    就自由農民來說,這一點是十分明顯的。

    在壟斷地主能把佃戶的收入壓低到最低生活水平的場合,他們會對較肥的土地索取較大的地租。

    在地租決定于供求的場合,農民會對較好的土地出較多的地租;不管他們在哪裡工作,他們的每人收入都差不多都是相等的,産量的差别反映在地租的差别上。

    同樣地,資本家佃戶對能生産較大剩餘的土地願意出較多的地租。

    在特定的總人口下,耕種的粗放的邊際确立在土地的邊際産品等于零的地方&mdash&mdash就是,從較好的土地抽出勞動使用在較大面積上而絲毫不能增加總産品的地方。

    當人口增加時,新農民将租種較差的土地(隻要這裡的總産品超過假如他們擁擠在較好的土地上會得到的邊際産品),結果邊際擴大,一方面邊際以内的土地上的地租增長了。

    當勞動為工資而受雇時,同樣的原則也适用。

    當人口的多少恰好使農民的收入(在這裡他們不付利息)隻夠最低的生活需要時,粗放的邊際就确立在總出産等于這塊土地上雇用的工人的生活費用的地方。

    這是有名的&ldquo無地租土地&rdquo現象。

    注239 在任何特定的局面中,當某些土地的每畝地租等于零時,其餘土地的地租看上去好像是由于它有更高的肥力。

    可是,應該指出,在特定的人口下,整個面積的較高的肥力并不意味着較高的地租水平。

    比較兩個人口相同、技術條件相同、土地面積相同的經濟,其中的一個&ldquo甲&rdquo比另一個&ldquo乙&rdquo更為肥沃。

    甲經濟裡土地的每畝邊際生産力并不較高。

    說得更恰當一點,情況正相反。

    收成較豐時,特定的勞動所能處理的面積可能較小。

    如果是這樣,在特定的每畝地租水平下,對土地的需求在甲經濟裡比在乙經濟裡少,就所有在競争下可供使用的土地來說,地租一定較低。

    注240(&ldquo邊際生産力&rdquo這種說法聽上去容易使人誤解。

    土地的邊際生産力高,不是因為它的每畝産量高,而是因為和勞動力相對來說土地是稀少的。

    ) 另一方面,農民收入(在特定的人口下)在甲經濟裡比在乙經濟裡高,如果兩個經濟裡的人口都增長到把收入降低到最低生活水平的程度,甲經濟有較大的人口,可能産生較大的地租總額。

    甲經濟裡的土地,在某種意義上,原來不像乙經濟裡那樣稀少,現在由于供養着更多的人,已經變得同樣稀少。

     解說 在所有上述文字裡,我們已經把一些隻有在資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