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生産力和實際資本比率
關燈
小
中
大
而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随形勢發展而變動的。
整個的分析也就模糊不清,雖然還能夠概括地和粗略地加以應用。
(4)如果和變動發生的速度相對地來說,設備的壽命很長;在這種場合,在過渡時期中,相對利潤率方面的平衡就不可能保持。
例如,當B型設備的産量開始縮減到CB時期末所達到的最高額以下時,專門生産這種設備的工廠會變成永遠是多餘的東西,它的所有人會遭受資本的損失。
注101 當我們不能對所有的各種資本假設一種一緻的利潤率時,我們不能一般地說新生産出來的資本财貨的價格怎樣。
當造船廠裡有閑置不用的設備能力時,什麼東西支配船的價格呢?注102答案決定于競争是否激烈以及造船工業中采取的價格政策。
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來讨論。
暫時我們必須指出,它使分析中又多了一塊模糊的地方,因為它意味着以實物計算的投資率和以價值計算的投資率之間的關系很容易變化。
(5)顯然,如果不假設兩個部門之間勞動完全可以流動,整個的分析就會更複雜得多。
特别是,關于從C技術到A技術這三個過渡時期中各種過程的時間範型,就不可能做概括的論斷,因為這決定于勞動在兩個部門間的來回流動。
(6)如果機械化程度提高一步所需要的積累額不大,或者相對于一步的規模而言的積累速度很快,以緻相對于生産設備的壽命而言的一個過渡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很短,則早一個時期生産的屬于一種較低技術的設備将仍能使用,并賺得一些準租金(雖然比它們建造時所預期的要少些),同時向更高技術的過渡在進行。
因此,當第一批A型設備裝置起來的時候,D、C和B三種技術都在運用。
這使人們不可能對各個時期中的産量、利潤和兩個部門間勞動的分配,做一般性的論斷。
再則,過渡的各個階段往往交叉重疊和互不相容。
B時期中的工資增長也許最後會使某些D型設備不能獲利。
于是代以B型設備,吐放出一部分勞動(因為D型設備的單位産品需要較多的勞動),阻止工資的上漲。
這一來,分析變得極端錯綜複雜。
然而,我們的分析所顯示的那種機械作用仍舊有效。
積累造成勞動稀少和機械化節省勞動這兩種相反的情況,像以上所講的那樣,在起着相反相消的作用,雖然兩者不再及時地輪流出現。
那些特别的假設是為了可以在放慢的鏡頭下看清楚這種作用的運行而做出的。
原則一弄明白,我們就能加快鏡頭,使它看上去更加栩栩如生。
(7)用一部分設備生産能力來進行工作的可能性,使得在制品和設備的關系不緻那麼呆闆不變,所以構成設備生産能力所需要的實物投資額不再是明确地決定于所使用的技術。
這又使投資的價值更加複雜和模糊。
解說 前面的分析,照現在這樣,是不可能加以應用的。
一批資本财貨的逐漸适應機械化邊界的改變(不管變動多麼小),一定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内人們做出了種種發明和發現。
再則,适應過程本身就包含着新知識的取得,人們在使技術适應工資水平的變動的過程中也許會做一些新發明,這些發明,假如人們以前想到,在舊的工資水平上加以采用也是可以獲利的。
隻有在積累進行得很慢的停滞的經濟中,技術光譜才會長時期地保持原有的狀态。
實際上我們不能期望有一個經濟,它那裡資本對勞動的比率會在技術知識不變的狀态下大大地增長;可是隻有在這樣的時候,前面的分析才可能适用。
前面的分析是經過非常精細的推敲而提出來,其目的不是為實際的經濟組織提供一個模式,而是為了防止一種很容易發生的思想混亂。
所謂機械化程度的增加是跟利潤率的降低和實際工資的上漲聯結在一起的這一說法,容易跟所謂日益增加的機械化程度使得利潤降低和工資上漲那種理論,混淆不清。
注103我們的論點說明這一事實:促使工資提高的正是這樣的積累,而機械化會制止利潤率的降低。
假如積累繼續增多,而沒有機械化的餘地,這種利潤率的降低就會出現。
這一點區别非常重要,而且在談到技術進步的時候,更有重大的意義(我們馬上就可以看到)。
我們的分析還有另一方面的意義。
實際經濟中不能保持積累時,人們往往歸因于&ldquo沒有投資的機會&rdquo,可是,就技術上來說,在達到滿足狀态以前,決不會沒有投資的機會。
注104隻要能夠提高機械化程度,更多的資本總有用處。
而且,即使發明的才力已經用盡,現有的最高級技術已經在盡量利用,進一步的積累還是能被實際工資的提高所吸收,直到利潤率降至零為止。
&ldquo投資機會缺乏&rdquo這種說法所根據的是這樣一個概念,即: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在資本對勞動的比率增長時産生一種抗拒的心理,如果這比率的增長必然使利潤率降低的話。
比方說,B經濟一直在享受一種黃金時代,保持着一定的利潤率以及B技術的實際資本比率,後來(在沒有技術進步的情況下)發展到一種局面,人口增長的速度轉慢,為了保持協調,它應該繼續積累,把經濟提高到A技術的機械化程度。
可是,從企業家的觀點來看,沿着一個黃金時代的路線繼續下去,比轉入另一個較高級的黃金時代容易得多。
完成這種過渡,需要在投資利潤率降低的條件下進行積累,并且需要發展形成一種機械化程度比現有技術更高的新技術。
如果B經濟裡的企業家,在我們所想象的那種局面下,不能招緻移民來補充勞動力(并且不做技術的改進),他們就很可能不能維持積累的持續性。
可以說,他們因為資本對勞動的比率的增長一定會引起利潤率的降低,而躊躇不前。
注105他們這樣不能維持利潤率,因為個人減少投資,就會縮小别人的市場,個人不肯接受由于工資上漲而引起的利潤降低,就會造成由于需求減少而引起的利潤降低。
注106對個人來說,在這種局面下,&ldquo投資機會缺乏&rdquo真是夠受的,因為在停滞的情況下,不可能看到對個别投資的人一定有利的投資的出路。
可是,假如大家一起向前推進,個人就會在提高機械化程度中找到機會;雖然利潤率會比處在以前的黃金時代時低,但是可能獲得的每年的總利潤一定會比處在他們自己的不活動所引起的停滞狀态時高。
誠然,在沒有技術進步的情況下,在走向滿足狀态的途程中的某一階段,總的年利潤以及利潤率,一定會開始變成零。
然後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遲早會不再适用,整個經濟就必須做一選擇,或者陷入長期的停滞,或者采取另一套不同的經營方式。
整個的分析也就模糊不清,雖然還能夠概括地和粗略地加以應用。
(4)如果和變動發生的速度相對地來說,設備的壽命很長;在這種場合,在過渡時期中,相對利潤率方面的平衡就不可能保持。
例如,當B型設備的産量開始縮減到CB時期末所達到的最高額以下時,專門生産這種設備的工廠會變成永遠是多餘的東西,它的所有人會遭受資本的損失。
注101 當我們不能對所有的各種資本假設一種一緻的利潤率時,我們不能一般地說新生産出來的資本财貨的價格怎樣。
當造船廠裡有閑置不用的設備能力時,什麼東西支配船的價格呢?注102答案決定于競争是否激烈以及造船工業中采取的價格政策。
這個問題我們以後再來讨論。
暫時我們必須指出,它使分析中又多了一塊模糊的地方,因為它意味着以實物計算的投資率和以價值計算的投資率之間的關系很容易變化。
(5)顯然,如果不假設兩個部門之間勞動完全可以流動,整個的分析就會更複雜得多。
特别是,關于從C技術到A技術這三個過渡時期中各種過程的時間範型,就不可能做概括的論斷,因為這決定于勞動在兩個部門間的來回流動。
(6)如果機械化程度提高一步所需要的積累額不大,或者相對于一步的規模而言的積累速度很快,以緻相對于生産設備的壽命而言的一個過渡階段所需要的時間很短,則早一個時期生産的屬于一種較低技術的設備将仍能使用,并賺得一些準租金(雖然比它們建造時所預期的要少些),同時向更高技術的過渡在進行。
因此,當第一批A型設備裝置起來的時候,D、C和B三種技術都在運用。
這使人們不可能對各個時期中的産量、利潤和兩個部門間勞動的分配,做一般性的論斷。
再則,過渡的各個階段往往交叉重疊和互不相容。
B時期中的工資增長也許最後會使某些D型設備不能獲利。
于是代以B型設備,吐放出一部分勞動(因為D型設備的單位産品需要較多的勞動),阻止工資的上漲。
這一來,分析變得極端錯綜複雜。
然而,我們的分析所顯示的那種機械作用仍舊有效。
積累造成勞動稀少和機械化節省勞動這兩種相反的情況,像以上所講的那樣,在起着相反相消的作用,雖然兩者不再及時地輪流出現。
那些特别的假設是為了可以在放慢的鏡頭下看清楚這種作用的運行而做出的。
原則一弄明白,我們就能加快鏡頭,使它看上去更加栩栩如生。
(7)用一部分設備生産能力來進行工作的可能性,使得在制品和設備的關系不緻那麼呆闆不變,所以構成設備生産能力所需要的實物投資額不再是明确地決定于所使用的技術。
這又使投資的價值更加複雜和模糊。
解說 前面的分析,照現在這樣,是不可能加以應用的。
一批資本财貨的逐漸适應機械化邊界的改變(不管變動多麼小),一定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内人們做出了種種發明和發現。
再則,适應過程本身就包含着新知識的取得,人們在使技術适應工資水平的變動的過程中也許會做一些新發明,這些發明,假如人們以前想到,在舊的工資水平上加以采用也是可以獲利的。
隻有在積累進行得很慢的停滞的經濟中,技術光譜才會長時期地保持原有的狀态。
實際上我們不能期望有一個經濟,它那裡資本對勞動的比率會在技術知識不變的狀态下大大地增長;可是隻有在這樣的時候,前面的分析才可能适用。
前面的分析是經過非常精細的推敲而提出來,其目的不是為實際的經濟組織提供一個模式,而是為了防止一種很容易發生的思想混亂。
所謂機械化程度的增加是跟利潤率的降低和實際工資的上漲聯結在一起的這一說法,容易跟所謂日益增加的機械化程度使得利潤降低和工資上漲那種理論,混淆不清。
注103我們的論點說明這一事實:促使工資提高的正是這樣的積累,而機械化會制止利潤率的降低。
假如積累繼續增多,而沒有機械化的餘地,這種利潤率的降低就會出現。
這一點區别非常重要,而且在談到技術進步的時候,更有重大的意義(我們馬上就可以看到)。
我們的分析還有另一方面的意義。
實際經濟中不能保持積累時,人們往往歸因于&ldquo沒有投資的機會&rdquo,可是,就技術上來說,在達到滿足狀态以前,決不會沒有投資的機會。
注104隻要能夠提高機械化程度,更多的資本總有用處。
而且,即使發明的才力已經用盡,現有的最高級技術已經在盡量利用,進一步的積累還是能被實際工資的提高所吸收,直到利潤率降至零為止。
&ldquo投資機會缺乏&rdquo這種說法所根據的是這樣一個概念,即: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在資本對勞動的比率增長時産生一種抗拒的心理,如果這比率的增長必然使利潤率降低的話。
比方說,B經濟一直在享受一種黃金時代,保持着一定的利潤率以及B技術的實際資本比率,後來(在沒有技術進步的情況下)發展到一種局面,人口增長的速度轉慢,為了保持協調,它應該繼續積累,把經濟提高到A技術的機械化程度。
可是,從企業家的觀點來看,沿着一個黃金時代的路線繼續下去,比轉入另一個較高級的黃金時代容易得多。
完成這種過渡,需要在投資利潤率降低的條件下進行積累,并且需要發展形成一種機械化程度比現有技術更高的新技術。
如果B經濟裡的企業家,在我們所想象的那種局面下,不能招緻移民來補充勞動力(并且不做技術的改進),他們就很可能不能維持積累的持續性。
可以說,他們因為資本對勞動的比率的增長一定會引起利潤率的降低,而躊躇不前。
注105他們這樣不能維持利潤率,因為個人減少投資,就會縮小别人的市場,個人不肯接受由于工資上漲而引起的利潤降低,就會造成由于需求減少而引起的利潤降低。
注106對個人來說,在這種局面下,&ldquo投資機會缺乏&rdquo真是夠受的,因為在停滞的情況下,不可能看到對個别投資的人一定有利的投資的出路。
可是,假如大家一起向前推進,個人就會在提高機械化程度中找到機會;雖然利潤率會比處在以前的黃金時代時低,但是可能獲得的每年的總利潤一定會比處在他們自己的不活動所引起的停滞狀态時高。
誠然,在沒有技術進步的情況下,在走向滿足狀态的途程中的某一階段,總的年利潤以及利潤率,一定會開始變成零。
然後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遲早會不再适用,整個經濟就必須做一選擇,或者陷入長期的停滞,或者采取另一套不同的經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