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技術進步

關燈
的穩定的就業。

    于是投資部門和消費部門之間勞動力量(以及資本财貨的生産能力)的分配,經長時期而不變。

    投資部門中一定人數的工人生産着生産能力日益增高的工廠設備(供給投資和消費兩個部門),消費部門中一定人數的工人使用這些設備來生産日益增多的産品。

    實際工資随着單位産量的增高而增高,利潤率仍舊不變。

     随着工人的生活水準的提高,工作的時間也許會減少,或一定的人口所供給的勞動量也許會減少,因為開始做工的年齡提高了、退休的年齡降低了或者雇用的女工減少了。

    這并不妨害整個經濟的順利發展,隻要是它對兩個部門的影響是相等的。

    這僅僅意味着總産量的增長速度不及每工時産量的增長速度,注44意味着工人們從生産力提高中得到的那部分利益是閑逸而不是商品。

     生産力改變時,貨币、勞動、商品和資本财貨的價值之間的關系就改變。

    當實際工資随着每人産量增長時(每人産量的增長平均地分配于整個經濟)注45,按商品計算的資本财貨的成本不變。

    因此貨币價格的水平決定于貨币工資的水平。

    例如,如果貨币工資不變,商品的貨币價格随着每人産量的增高而降低,機器的成本也是這樣。

    如果貨币工資随着每人産量一起提高,貨币價格就不變。

    到我們把食利者包括在模式裡的時候,商品的貨币價格的變動将有重大關系。

    現在我們暫時不必去管它。

    對我們的分析的這一階段極關重要的價格是按商品計算的勞動成本&mdash&mdash就是每工時的實際工資&mdash&mdash以及按商品計算的機器成本,這種機器成本受投資部門中實際工資率和勞動生産率的支配。

     一個進步的經濟要能夠順利地發展,第一項根本條件是機器擁有量(按生産能力計算)注46應按照适合于當時每人産量的增長的速度增長,一方面競争能保證物價相對于貨币工資率而變動,使生産設備按正常的能力運轉,就是,使實際工資水平随着每人産量的增長而增長,結果經常有足夠的需求來吸收日益增多的設備所生産的日益增多的産品。

     第二,要保持一種穩定的就業水平,現有勞動和設備之間任何偶然的懸殊必須很快地加以消除。

    這可以實現,隻要當發生剩餘勞動時,實際工資率上升得不及每人産量那樣快,可是同時用在投資部門方面的支出保持着适當的程度,使得以生産能力計算的積累加快,像前一章中所讨論的那樣。

    當勞動稀少時,貨币工資和物價成比例地上升,實際工資比每人産量增長得多,積累的速度就減緩。

    當這種機械作用産生效果時,資本财貨的供給不斷地調整适應于勞動的供給,勞動方面任何過剩或稀少的傾向會迅速地得到糾正。

     隻須說明達到穩定所需要的條件,就可以看出在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下,保持穩定是多麼靠不住,以下我們将讨論使這些條件不能維持的種種情況,由于:(1)技術進步的速度出乎意料地改變了;(2)競争的作用發生障礙;(3)積累傾向于和生産力增長的速度按比例地變化;(4)技術進步不能在整個系統内均一地傳布或推廣。

     技術進步的速度 由于技術進步引起的每一工人的單位産量上漲得越快,實際工資的上漲就越快(在特定的就業量之下),可是經濟組織所預期的技術進步的速度越快,無論什麼時候實際工資的水平就越低。

    這一定理可以再用甲乙兩個經濟之間的比較來說明。

    兩個經濟裡的勞動隊伍大小相同,在進行比較的時候,雙方處于技術發展的同一階段。

    甲經濟裡達到這個階段是經曆了較長和較慢的過程的,它那裡企業家們預期未來的發展速度較慢于乙經濟裡企業家們預期的速度,因此他們預期每一代的設備享有較長的可以獲利的壽命。

     既然乙經濟裡工廠設備的服務壽命較短,就有較大一部分的勞動隊伍(連同相當的設備)從事于生産補充資料,較小的一部分從事于生産消費品。

    實際工資在乙經濟裡較低。

    以貨币來計算,如果貨币工資率雙方相同,價格水平在乙經濟裡較高,那裡的企業家們在較短的一段時期内就能從準租金中收回設備的最初成本。

     如果保持充分就業,乙經濟裡的實際工資率将增長得越來越快,遲早會超過甲經濟裡的水平。

     我們不能因此就下結論說:如果一個經濟裡新發明被采用的速度改變到另一個經濟裡的速度,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會很快地消滅,因為兩者各自的情況是由過去的長期曆史形成的。

     讓我們假設乙經濟裡新發明被采用的速度降低到甲經濟裡的水平(不管是因為發明能力用盡或者因為競争的壓力放松以及新發明傳播的速度減慢)。

    直接的結果是,擁有舊式設備的企業家們将喜出望外地發現這些設備在原來預期不得不廢棄的日期以後仍然可以掙錢。

    可是,如果因此而新設備的訂貨單減少,投資部門中就會有失業。

    結果消費部門中也會有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