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那事和痛風
關燈
小
中
大
卻也還是活了下來。
“絕對不要從melancholy中的m跳躍到Madness中的M去!如果吾良還活着的話,他也會對現在的古義人這麼說的吧。
” 三 就在和羅茲交談有關吾良自殺的話題前後,古義人與三島神社的真木彥也談了相同的話題。
他當時沒有意識到,進行這種談話并不是偶然…… 古義人從不曾将羅茲所說的有關吾良自殺的話語,同真木彥所說的那些話聯系起來。
這是因為他了解到,在不識寺發生事故後不久就陪住到醫院來的真木彥,很早以前就在關注吾良的電影及其整個生涯。
在最初的電話裡,古義人和真木彥彼此間談得并不融洽,其後更是出了那檔子事故,最終兩人卻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此外,在真木町的醫院裡忍受傷痛的那些日子,古義人在夜間一直麻煩真木彥幫助遞拿便壺。
醫院裡不能飲酒,又擔心醫生開出的催眠劑處方其後可能導緻染上藥瘾,對于每日夜間難以入眠的古義人來說,與真木彥進行的夜談真是極為難得。
“我呀,把塙吾良的電影全都看完了。
不過,我并不相信過去的同班同學所說的什麼’作為電影導演,他的才華已經走到盡頭了‘之類像是心知肚明似的那些話。
”真木彥說,“如此連續推出成功作品的人物,兩年或者三年間,如果說他的事業走到了盡頭,不如說他是在積極期待着下一部作品的問世。
大凡才華出衆的人,即便他的臉上顯示出為走到盡頭而苦惱的表情,在其内心裡,也一定蘊藏着擺脫困境的力量和方法。
“我根本無意對你說奉承話……” 每當與真木彥共熬那漫漫長夜時,吾良之死便會成為彼此間的共同話題。
對于這個話題,即或古義人也開始漸漸傾注熱情參與讨論。
對于真木彥有關該話題而提出的反問,古義人甚至會獨自一直思考到翌日。
比如,古義人這樣說道: “這是我和吾良在松山讀高中時的舊事了。
我們把發生的那件事稱之為那事,這也是一段難以忘卻的往事。
“那事與吾良之死有着直接關聯的說法,即便對我來說,這種确信也是時有時無。
不過,總之,存在着與那事有關聯的東西。
對于多少有些老年性憂郁的吾良……就像我常說的那樣,對于’他是因為憂郁症而死‘的傳說,我大不以為然,不過……他不也時常讓我感覺到他對于繼續活下去已經厭倦了嗎?!我經常在想,發生怎樣的事态,才會使得我也無法思考和分析了呢?” 古義人這樣說道,打算以此結束談話。
此時已是天近拂曉,地處真木盆地邊緣的這家醫院裡萬籁俱寂,古義人側耳靜聽,覺得其中好像潛隐着“唧——唧——”耳鳴般的細微聲響。
“……古義人先生所說的那事呀,無論是性方面的惡作劇也好,或是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也罷,因此而銘刻在内心裡的陰影是你們所共同擁有的吧? “有關那事的記憶引發的因素,為什麼對吾良先生是緻命的,而古義人先生卻仍然能夠活下去呢?我甚至在想,你們的性格是不是恰好相反……” 這天夜裡,好像并沒有覺察到自己尚未入睡似的,古義人悄無聲息地翻轉着身體——其實,他無法挪動擱放在台架上的那條被石膏包裹着的腿,因此完全不可能翻轉身體——的同時,繼續思考被真木彥挑起的疑問。
古義人原本就沒有奢望能思考出答案并在此後安然入眠。
根據以往的經驗,他知道自己現在正考慮着的問題,遠不是獨自在黑暗中就可以求得答案的。
(夜晚)隻是一味地用這惟一的方法緊張地進行思考,(白晝)暫且不論前夜似乎業已臨近的答案,就連這種持續不斷的思考本身,也被自己判斷為很難說是正經的行為。
盡管如此,卻也知道(夜晚)那種方式的思考仍會回來。
就在如此這般地與這個思考共挨時光的過程中,現實生活的堆積則會在不知不覺間将其引往意識的背景之中。
這就是大緻的解決。
還有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作為自己的職業“習慣”,把該主題寫入小說之中,在接受各種批評之後,這個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不過,無論選擇哪一種解決方法都需要花費時日,而且不可能将疑點一掃而光。
随着歲月的流逝,古義人将會切身地感受到這一切…… 四 拆掉石膏、丢掉丁字拐并換用手杖後,古義人收到了兩個消息,雖說都與腳上的痛楚有關,其所指并不是在納骨堂所受到的傷痛,卻與那事有着悠長的關聯…… 首先是定期給柏林挂電話的麻兒轉來的千的口信,以及口信的附屬之物。
所謂附屬之物,是五年前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研究所附屬醫院開出的、尚未用完的止痛栓劑。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很謹慎的麻兒,似乎隻對母親說了自己請假前往四國小住、父親的左腳出現了新的不适。
看樣子,她沒向母親說明緻傷的真實原委。
因此,千将傷痛理解為很長時間不曾發作的痛風,認為這是因為自己來到德國,得不到照料的丈夫不注意保養而導緻的發作。
在卡羅林斯卡研究所附屬醫院取的止痛藥肯定還沒用完,因此,她指示麻兒将藥物找出來使用。
古義人将原本閃現出銀色光亮、現在卻轉為鉛色的子彈形糖衣膠囊放置在掌中,腦中泛起了複雜的思緒。
瑞典外交部派來的陪同人員是一個豪爽的男子漢,曾和國王一同在海軍服役,這次卻對日本大使館前來聯系的書記官和參事官而感到生氣。
因
“絕對不要從melancholy中的m跳躍到Madness中的M去!如果吾良還活着的話,他也會對現在的古義人這麼說的吧。
” 三 就在和羅茲交談有關吾良自殺的話題前後,古義人與三島神社的真木彥也談了相同的話題。
他當時沒有意識到,進行這種談話并不是偶然…… 古義人從不曾将羅茲所說的有關吾良自殺的話語,同真木彥所說的那些話聯系起來。
這是因為他了解到,在不識寺發生事故後不久就陪住到醫院來的真木彥,很早以前就在關注吾良的電影及其整個生涯。
在最初的電話裡,古義人和真木彥彼此間談得并不融洽,其後更是出了那檔子事故,最終兩人卻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
此外,在真木町的醫院裡忍受傷痛的那些日子,古義人在夜間一直麻煩真木彥幫助遞拿便壺。
醫院裡不能飲酒,又擔心醫生開出的催眠劑處方其後可能導緻染上藥瘾,對于每日夜間難以入眠的古義人來說,與真木彥進行的夜談真是極為難得。
“我呀,把塙吾良的電影全都看完了。
不過,我并不相信過去的同班同學所說的什麼’作為電影導演,他的才華已經走到盡頭了‘之類像是心知肚明似的那些話。
”真木彥說,“如此連續推出成功作品的人物,兩年或者三年間,如果說他的事業走到了盡頭,不如說他是在積極期待着下一部作品的問世。
大凡才華出衆的人,即便他的臉上顯示出為走到盡頭而苦惱的表情,在其内心裡,也一定蘊藏着擺脫困境的力量和方法。
“我根本無意對你說奉承話……” 每當與真木彥共熬那漫漫長夜時,吾良之死便會成為彼此間的共同話題。
對于這個話題,即或古義人也開始漸漸傾注熱情參與讨論。
對于真木彥有關該話題而提出的反問,古義人甚至會獨自一直思考到翌日。
比如,古義人這樣說道: “這是我和吾良在松山讀高中時的舊事了。
我們把發生的那件事稱之為那事,這也是一段難以忘卻的往事。
“那事與吾良之死有着直接關聯的說法,即便對我來說,這種确信也是時有時無。
不過,總之,存在着與那事有關聯的東西。
對于多少有些老年性憂郁的吾良……就像我常說的那樣,對于’他是因為憂郁症而死‘的傳說,我大不以為然,不過……他不也時常讓我感覺到他對于繼續活下去已經厭倦了嗎?!我經常在想,發生怎樣的事态,才會使得我也無法思考和分析了呢?” 古義人這樣說道,打算以此結束談話。
此時已是天近拂曉,地處真木盆地邊緣的這家醫院裡萬籁俱寂,古義人側耳靜聽,覺得其中好像潛隐着“唧——唧——”耳鳴般的細微聲響。
“……古義人先生所說的那事呀,無論是性方面的惡作劇也好,或是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也罷,因此而銘刻在内心裡的陰影是你們所共同擁有的吧? “有關那事的記憶引發的因素,為什麼對吾良先生是緻命的,而古義人先生卻仍然能夠活下去呢?我甚至在想,你們的性格是不是恰好相反……” 這天夜裡,好像并沒有覺察到自己尚未入睡似的,古義人悄無聲息地翻轉着身體——其實,他無法挪動擱放在台架上的那條被石膏包裹着的腿,因此完全不可能翻轉身體——的同時,繼續思考被真木彥挑起的疑問。
古義人原本就沒有奢望能思考出答案并在此後安然入眠。
根據以往的經驗,他知道自己現在正考慮着的問題,遠不是獨自在黑暗中就可以求得答案的。
(夜晚)隻是一味地用這惟一的方法緊張地進行思考,(白晝)暫且不論前夜似乎業已臨近的答案,就連這種持續不斷的思考本身,也被自己判斷為很難說是正經的行為。
盡管如此,卻也知道(夜晚)那種方式的思考仍會回來。
就在如此這般地與這個思考共挨時光的過程中,現實生活的堆積則會在不知不覺間将其引往意識的背景之中。
這就是大緻的解決。
還有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作為自己的職業“習慣”,把該主題寫入小說之中,在接受各種批評之後,這個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不過,無論選擇哪一種解決方法都需要花費時日,而且不可能将疑點一掃而光。
随着歲月的流逝,古義人将會切身地感受到這一切…… 四 拆掉石膏、丢掉丁字拐并換用手杖後,古義人收到了兩個消息,雖說都與腳上的痛楚有關,其所指并不是在納骨堂所受到的傷痛,卻與那事有着悠長的關聯…… 首先是定期給柏林挂電話的麻兒轉來的千的口信,以及口信的附屬之物。
所謂附屬之物,是五年前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研究所附屬醫院開出的、尚未用完的止痛栓劑。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很謹慎的麻兒,似乎隻對母親說了自己請假前往四國小住、父親的左腳出現了新的不适。
看樣子,她沒向母親說明緻傷的真實原委。
因此,千将傷痛理解為很長時間不曾發作的痛風,認為這是因為自己來到德國,得不到照料的丈夫不注意保養而導緻的發作。
在卡羅林斯卡研究所附屬醫院取的止痛藥肯定還沒用完,因此,她指示麻兒将藥物找出來使用。
古義人将原本閃現出銀色光亮、現在卻轉為鉛色的子彈形糖衣膠囊放置在掌中,腦中泛起了複雜的思緒。
瑞典外交部派來的陪同人員是一個豪爽的男子漢,曾和國王一同在海軍服役,這次卻對日本大使館前來聯系的書記官和參事官而感到生氣。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