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與“白骨軍團”沖突的奇異冒險

關燈
雖然已經回到了山谷裡的社會&mdash&mdash最近,在東京的生活早已是這樣了&mdash&mdash之中,古義人卻如同隐遁者一般生活着。

    阿紗也曾批評說,不去&ldquo問候&rdquo當地任何一位有影響的人物,難道能夠在這裡生活下去嗎?而古義人則似乎正嘗試着這樣做。

    無論町長抑或町議會的議長,在合并前都居住在曾是其他自治體的舊町區域,因此,古義人隻要将生活範圍限制在舊村區域之内,就不可能同他們不期而遇。

    于是,古義人認為,隻要不是萬般無奈地必須前往會面,就先将此事放在一旁&hellip&hellip 盡管認可了古義人的這種看法,阿紗還是為他列舉了一些有必要前往打招呼的對象。

    他們是中學和小學的校長、三島神社的神官,還有雖說是舊知故友,卻因為将其作為小說原型而有些拘束的不識寺的住持。

    古義人本人原本打算就這麼蒙混下去,卻由于羅茲的&ldquo童子&rdquo研究的進展,而産生了不得不與他們進行聯系的需要。

     羅茲在為古義人的小說中言及的有關&ldquo童子&rdquo的部分制作索引,為了在論文中引用這些資料,她正提前将這些資料譯為英語。

    當她的工作大緻有了着落時,又想到要去拍攝一些照片,以供大學出版局出版該書時選擇使用。

     在業已荒廢了的倉宅老屋的爐竈處,羅茲對着塞到佛龛旁的黑色的神拍了很多照片。

    于是借着這個勢頭,羅茲決定了肯定要被用于封套上的彩色照片的标的。

     被森林圍擁着的山谷裡的村莊,盡管像是不顯眼的腳注,卻也擁有一幅畫,一幅記錄了發生在約二百年前的那場堪稱為近代史上的事件的畫。

    根據羅茲從古義人的小說中謄寫下來的卡片表明,那幅畫描繪出了這樣一個場面: &hellip&hellip破壞人曾在岩頭鍛煉自己那年逾百歲卻依然成長的身體,在可以俯視山谷的那個山脊岩頭上,遼楊樹下那十鋪席處,如同格外年少的少年一般的龜井銘助與當地的老人們一起擺開酒宴,款待農民暴動中的核心人物。

    主客都在毫無顧忌地交杯換盞,從疊層食盒中夾起像是各種顔色的糕點般的食物。

    山谷的風光占滿了畫面下方,暴動的農民們宿營在四處搭建的臨時窩棚裡,村莊=國家=宇宙的女兒們、老婆們熱情地為他們送來了食物和酒水,整個畫面洋溢着祭日般熱烈的氛圍。

     羅茲理應讀過這部小說的英譯本,而兼任攝影助手的阿動對那部大長篇就力不從心了,倒也老老實實地告之尚未閱讀。

    于是,古義人就向阿動介紹起那幅畫的背景和構成要素。

    由于不堪藩的苛政,真木川下遊十餘個村子的農民便策劃翻越四國山脈逃亡他鄉。

    當時,他們溯流而上,來到這座位于山頂的村子裡,設置了數以千計的臨時陣地。

    畫面所描繪的就是這個事件。

     作為這座村子來說,則必須平安度過這場危機,既不卷入到逃亡的農民之中,也不能因此而背負嫌疑&mdash&mdash服從追趕上來的藩的權力所作指示的嫌疑。

    于是,年少的銘助便顯示出了外交般手腕。

    他之所以能夠用祭祀的熱烈氣氛解決如此之大的困難,說明他确實具有&ldquo童子&rdquo的能力&hellip&hellip 說到這裡,古義人才第一次給據說十年前繼承了三島神社的那位新神官挂去電話。

    但是,對方對古義人的&ldquo問候&rdquo卻是極其冷淡:你在小說中所寫的、在社務所曾看到的那幅畫,實際上并不存在于本神社。

    不過,由于被你寫得好像确有其事,所以在你獲獎後,好幾家電視台來這裡拍攝那幅虛構的畫,讓我們感到很為難。

    現在,即便你要求我們為你提供方便,可我們原本就沒有這個實物。

    當初,怎麼會出現這樣一個誤會呢?! 雖說有些誇張,這卻是一個給古義人帶來沖擊的新事。

    少年時代的古義人,曾與母親一同端坐在榻榻米上,拜谒傳到神社來的那幅珍貴的畫。

    這是古義人不可動搖的記憶&hellip&hellip 古義人放回話筒,甚至沒有搭理坐在身旁沙發上正作商議的羅茲、阿動、還有撇腿偏身坐在已調小音量的擴音裝置前的阿亮,便一聲不響地獨自回到自己那間書齋兼寝室的房間。

    然後,他坐在床鋪和工作台之間的地闆上,低垂着腦袋,俯視着從山谷透來的光亮與來自森林的綠翳融為一體的光暈。

    細想起來,在與升騰到&ldquo童子&rdquo世界裡的古義分别後,自己便一直有了這個習慣。

    在那幼小的年齡裡,記下的自己人生時日并不多,應該沒有多少必須回憶起來的内容&hellip&hellip 在這過程中,古義人覺察到自己看見那幅被逃亡民衆擠滿山谷的繪畫的場所,并不是神社社務所那明亮而幹燥的房間。

     古義人來到餐廳兼起居室,随即給阿紗挂去電話。

    他首先提起逃難民衆那幅畫的話頭,阿紗馬上回答說,她早在孩童時代就曾聽古義人說過此事。

    于是,受到鼓勵的古義人說道: &ldquo剛才我向三島神社的神官打聽了一下,可對方說沒有那個東西。

    如此說來,我覺得是在旅館或是房子很大的人家裡一間拉上隔扇的房間裡看到的。

    &rdquo &ldquo如果是那樣的話,該不是不識寺吧&hellip&hellip我這就去和不識寺的住持說說。

    其實,三島神社的神官&hellip&hellip他和我丈夫同是教育委員會的同僚&hellip&hellip向我們表示了抗議,說是剛剛收到了古義人高壓性的要求。

     &ldquo他生氣地說,古義人說是想拍攝描繪明治維新前那場騷動的繪畫照片,如此一來,是要捏造地方史資料,把自己的小說篡改為正史,并想讓孩子們都來相信那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