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歐洲文明起源

關燈
本講目的&mdash&mdash古代文明的單一性&mdash&mdash現代文明的多樣性&mdash&mdash它的優點&mdash&mdash羅馬帝國覆亡時歐洲的狀況&mdash&mdash城市的優勢地位&mdash&mdash皇帝們的政治改革嘗試&mdash&mdash洪諾留和狄奧多西二世的诏書&mdash&mdash帝國名稱的力量&mdash&mdash基督教教會&mdash&mdash5世紀時它經曆的不同階段&mdash&mdash行使市政管理職能的教士&mdash&mdash教會的正面及負面影響&mdash&mdash蠻族&mdash&mdash他們為現代社會帶來了個人獨立和對人忠誠的情操&mdash&mdash5世紀初的文明各要素總結 在考慮要給你們講的這門課程的計劃時,我擔心自己的講座可能有兩個問題,一來是太長,因為要在很短篇幅内包含衆多内容,二來是太過簡略。

     出于相同的原因,我還擔心另一個困難:我有時候不得不直接做出斷言而不加論證。

    這也是由于篇幅所限造成的。

    我将提出一些觀點和斷言,無法當時加以論證。

    有時候你們不得不僅憑我一句話就相信我,希望你們能夠原諒。

    我甚至現在就要開始強迫你們這樣做了。

     在前一講中,我已經努力籠統地解釋了文明這個事實,而沒有提到任何一個特殊文明,沒有考慮時間和空間等環境因素,僅僅從純哲學的角度來考慮這個事實本身。

    今天,我要講歐洲文明。

    但在開始叙述它本身之前,我希望能使你們在總體上了解這個文明的獨特面貌。

    我希望能向你們如此清晰地刻畫它的特征,以至在你們面前它與世界上發展的所有其他文明都截然不同。

    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除此以外我不敢多說。

    但是我不敢打包票,除非我能夠如此忠實地描述歐洲文明,以至你們能夠立刻認出它來,就像認出一幅畫一樣。

    但是關于這一點我不敢自誇。

     當我們考慮現代歐洲文明之前的各種文明時,不管是在亞洲還是其他地方,甚至包括希臘和羅馬文明,我們不能不對這些文明普遍具有的單一性留下深刻印象。

    它們似乎發源于單一事實或單一思想。

    可以說,社會依附于一個唯一的統治性原則,這個原則決定了它的制度、習俗、信條,總之,決定了它的一切發展。

     例如,在埃及,統治整個社會的是神權政治原則。

    它反複出現在社會習俗、曆史遺址中,出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埃及文明的一切殘餘中。

    在印度你們将發現同樣的事,神權政治原則幾乎獨霸一切。

    在有些地方你們将遇到另一種組織原則&mdash&mdash勝者為王。

    武力原則再次占據了社會,強行推廣其規則和性質。

    在有些地方社會成了民主政治原則的表達方式。

    小亞細亞和叙利亞沿海地區、愛奧尼亞、腓尼基等商業共和國就是這種情況。

    總之,當我們仔細觀察古代文明時,我們發現它們的制度、思想和習俗都蓋上了單一性的明顯烙印。

    一股唯一的或至少占有壓倒性優勢的力量統治一切、決定一切。

     我并不是說,在這些國家文明中原則和形式的單一性一直占據統治地位。

    如果我們回顧它們更早期的曆史,我們将發現在一個社會核心發展起來的各種不同力量,都曾經常常争奪統治權。

    例如,在埃及人、伊特魯尼亞人和希臘人中,武士階層曾與祭司階層鬥争過。

    在其他地方,宗族觀念曾與自由聯盟觀念鬥争過,貴族政治與平民政治鬥争過,等等。

    但是這種鬥争往往發生在史前時代,因此隻留下了非常模糊的回憶。

     在民族生存過程中,這種鬥争曾經反複出現過。

    但是,幾乎不可避免的,它很快就結束了。

    争奪統治權的若幹力量中的一個很快赢得了它,獨霸了整個社會。

    戰争總是以特定原則的獨家統治或至少是占優統治為結局。

    在這些民族的曆史中,不同原則的共存和争奪從來都隻是昙花一現,隻是一種偶然事件。

     結果就是,大多數古代文明都呈現出明顯的簡單性。

    這種簡單性産生了不同結果。

    有時候,如在希臘,社會原則的簡單性曾經帶來了速度驚人的發展,從來沒有哪個民族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光彩奪目地橫空出世。

    但是在驚人的騰飛之後,希臘似乎突然筋疲力盡了。

    它的衰敗即使說不上與它的崛起一樣迅速,也是異乎尋常的快。

    似乎希臘文明原則的創造力已經耗盡了,但沒有其他力量來更新它。

     在其他地方,如在埃及和印度,文明原則的單一性産生了另一種效應:社會陷入了停滞狀态。

    簡單性帶來了單調性。

    國家并沒有毀滅,社會繼續存在,但一動不動,就像被凍住了一樣。

     在所有古代文明中,以原則之名、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的暴政,其特征必須歸咎于同樣的原因。

    社會屬于一個壟斷勢力,它絕不允許任何其他勢力存在。

    任何不同傾向都被禁止和消滅。

    占統治地位的原則絕不允許卧榻之旁還有其他原則得到顯露和活動的機會。

     這種文明單一性也同樣在文學和思想著作上打下了烙印。

    誰不知道最近風靡歐洲的印度文學不朽著作?人們不可能看不出它們都來自同一個模子。

    它們都是同一個事實的結果、同一種思想的表達。

    宗教或道德著作、曆史傳統、戲劇和史詩,處處都蓋有同一性質的烙印。

    思想的各種産物都帶有同樣的簡單性和單調性,在各種事件和制度中顯露出來。

    即使在希臘,在這個彙聚了所有人類知識的中心,一種明顯的單一性統治了文學和藝術。

     現代歐洲文明就完全不一樣了。

    無需深入細節,看着它,彙聚各種回憶,它立刻就會出現在你面前,變化多端、混亂不堪、狂暴動蕩。

    社會組織的所有形式、所有原則都同時存在。

    宗教勢力和世俗勢力,神權政治、君主政治、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各種元素,所有秩序、所有社會配置都交織在一起并相互排擠。

    有無數程度的自由、财富和影響力。

    這些不同力量處于一種持續鬥争的狀态,但沒有一個能夠扼殺其他力量從而獨霸社會。

    在古代,在所有偉大時代中,所有社會看起來都來自同一個模子:占據支配地位的有時候是純君主政治,有時候是神權政治或民主政治,但每一個制度上台時都是完全獨占統治權。

    現代歐洲為我們提供了所有制度的例子、社會制度實驗的所有樣本,純粹的或混雜的君主政治、神權政治、共和政治、或多或少的貴族政治都在百花齊放。

    并且,盡管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有某種相似性,某種家族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是不可能弄錯的。

     在歐洲的思想和情感中也存在同樣的多樣性、同樣的鬥争。

    神權政治、君主政治、貴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信條相互交錯、相互鬥争、相互限制、相互改造。

    打開中世紀最激進的著作,從來沒有一種思想能夠貫徹到底直到出現最終結果。

    絕對權力的支持者們在他們的信條産生結果前卻突然不知不覺地畏縮了。

    他們覺察到周圍有其他思想和勢力在阻礙着他們,防止他們走向極端。

    民主主義者也遵循同樣的法則。

    任何一方都沒有古代文明曾經表現出來的堅定膽量、邏輯上的盲目決心。

    思想情感上也顯示出了同樣的對比和多樣性。

    熱愛獨立,同時又極其容易屈服;對人忠心耿耿,同時又控制不住地渴望發揮自由意志、掙脫一切羁絆、隻為自己活而不管任何他人。

    人的靈魂也和社會一樣各不相同,騷動不安。

     在現代文學中也能發現這個特征。

    我們不可否認,從藝術形式和美學角度來看,它們的确遠遠遜色于古典文學。

    但是從情感和思想的深度來看,它們要豐富得多、有力得多。

    我們看到人的靈魂在更多方面、在更深層次上被打動了。

    形式的不夠完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材料越豐富、越繁多,将它們凝聚為一種純粹而簡單的形式就越困難。

    構成文章之美、藝術品的所謂形式之美的正是手法的清晰、簡單和象征上的統一。

    由于歐洲文明的思想和情感的驚人多樣性,要達到這種簡單性和清晰度就困難得多。

     因此,在所有方面我們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