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次反法同盟

關燈
與法國對峙的英國并沒有忘記,為了壓倒對方,必須在大陸重新燃起戰火。

    盡管德意志國家遲遲不肯動手,遠征埃及和成立羅馬共和國卻為英國重建反法同盟提供了機會。

    已成為土耳其盟友的保羅一世從此能進入地中海,并以馬耳他騎士團和那不勒斯王宮的保護人自居。

    那不勒斯已在納爾遜的鼓勵下開始了敵對行動,意大利的局勢再次不穩,圖古特也接受了俄國人的幫助。

     一、俄國進入地中海 保羅一世同他的母親一樣憎恨法國革命。

    在康波福米奧協定後,他豢養了孔代的軍隊,并準許路易十八在米塔瓦安居。

    有人向他報告說,一些波蘭的重要人物混迹在波拿巴的軍隊中,并受到法國駐維也納大使的款待。

    他的近臣&mdash&mdash其中就有約瑟夫·德·梅斯特爾&mdash&mdash挑撥他對法國的仇恨。

    他同試圖說服他皈依天主教的耶稣會教士結為朋友,并于1797年置馬耳他騎士團在他的保護之下:他對該島的陷落深為震怒,開始調兵遣将。

    1798年10月,騎士們推舉他任大首領。

    鑒于那不勒斯處境危險,他決定給國王以支持。

     這個方針并非純屬一時任性的産物。

    自從葉卡特琳娜擴張到黑海之濱以後,俄國的目光便轉向地中海。

    保羅一世把克裡米亞辟為對外的商埠,讓希臘的商船在港口從事貿易;他十分希望能打開海峽的通道。

    這一經濟政策隻是自凱納吉條約以來向奧斯曼帝國進行滲透的必然後果,這項條約給了沙皇為保護基督徒而進行幹預的權利。

    土耳其的瓦解使沙皇有了得寸進尺的可能。

    塞利姆三世自1793年以來一直緻力于建立一支現代化的軍隊,但他在許多省并不掌握實權。

    阿裡·泰布蘭在阿爾巴尼亞和埃皮魯斯割據自立;帕斯萬·奧格盧占有維丁,向亞得裡那堡進軍,并自封巴夏;傑紮爾統治着叙利亞;瓦哈比教派的首領阿蔔杜勒·阿齊茲已征服了内志,并威脅着聖城和巴格達的巴夏。

    希臘人,特别是塞爾維亞人,也讓人很不放心。

    前者利用土耳其在戰争中的中立,趁機在地中海各大港口積極活動,并在那兒建立商業據點。

    他們從柯勒愛斯和來格斯的作品中知道了法國革命,并且看到了飄揚在愛奧尼亞群島上的三色旗。

    至于被土耳其近衛軍所激怒的塞爾維亞人,他們早已幫助了約瑟夫二世:卡拉&ndash格奧爾吉和奈納多維奇隻求充當俄國人的幫手。

     遠征埃及使莫斯科的擴張取得意外的成功。

    土耳其在向法國宣戰後,認為必須同俄國結盟,而這正是保羅一世求之不得的事。

    1798年12月23日協定為俄國開放了兩海峽和奧斯曼帝國各海港,雙方同意讓進入地中海的俄國海陸軍攻占愛奧尼亞群島;科孚島于1799年3月3日最後陷落。

    俄國在奧斯曼帝國的歐洲部分有了立足之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

    馬耳他和那不勒斯已唾手可得,還有意大利的其他公國,這都将為保羅一世稱霸地中海提供基地。

     與此同時,那不勒斯的馬麗亞&ndash卡羅莉娜聽信了納爾遜的保證,下達了入侵羅馬共和國的命令。

    此舉使保羅一世深受鼓舞,他于1798年12月29日同那不勒斯和英國結為同盟,答應派兵前往那不勒斯和倫巴第。

     二、意大利戰争和帕爾瑟諾佩共和國 那不勒斯軍隊在奧地利将軍馬克的指揮下,于1798年11月26日占領了羅馬,又取得納爾遜的協助,在裡窩那登陸。

    這一行動為革命宣傳達到最大的成功作了準備。

    督政府向那不勒斯國王及其同謀撒丁國王宣戰,撒丁國王退守卡利亞裡。

    皮埃蒙特全境被占領。

    尚皮奧内帶領其小部隊自羅馬退回台伯河。

    他在契維塔&ndash卡斯台拉那一舉殲滅了進攻的敵軍,重返羅馬,轉而采取攻勢,于1799年1月23日占領了那不勒斯。

    他對文職特派員費布爾特故意不予理睬。

    軍隊和許多軍官一路上濫施劫掠;那不勒斯的凡爾賽&mdash&mdash卡塞特宮&mdash&mdash被洗劫一空;将領們奪占了那不勒斯全部的公有金庫。

    尚皮奧内表明他以南意大利的波拿巴自居:他同資産階級和開明貴族一起宣布了帕爾瑟諾佩共和國的成立,讓資産階級和開明貴族組織政府,自己隻要一筆六千萬的貢金。

    費布爾特提出了異議,要尚皮奧内尊重他的職權和督政府的意圖。

    督政府不希望成立新的共和國,要把占領地留作交換的籌碼,并下令進行深入的搜括,也就是說,恢複1796年的政策。

    費布爾特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