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英法戰争

關燈
國開戰,從而使法國不能保住已征服的國土。

    塔列蘭也許隻想為波拿巴效勞;但也有可能,塔列蘭想把威脅英格蘭的軍隊轉移到埃及,以便使英國取得重建反法同盟的條件。

    他的情婦格朗特夫人在一封信中說,他想&ldquo給他的英國朋友幫忙”這封信落到了督政府的手裡,後者在暗中把事情掩蓋了過去。

    在共和六年選舉的前夕,督政府認為不能把塔列蘭和波拿巴推向反對派的一邊。

    無論是出于軟弱或是為了調走野心勃勃的将軍,督政府采納這個冒險的建議對自己沒有任何不利之處。

     在共和六年風月十五日(1798年3月5日)作出決定後,經過極其秘密的準備,遠征軍于花月三十日(5月19日)離開了土倫,共有戰列艦十三艘,護衛艦十七艘,其他戰艦三十五艘,運輸船隻二百八十艘,水兵一萬六千名,陸軍官兵三萬八千名,還有包括貝爾托萊、蒙日和若弗魯瓦&ndash聖&ndash伊萊爾在内的一百八十七名文人、學者和藝術家。

    由于隊伍龐大,行進緩慢,遠征軍于6月6日才抵達馬耳他。

    馬耳他騎士團大首領已被收買,不戰而降。

    法國艦隊繼續前進,湊巧躲開了納爾遜的攔截。

    納爾遜未發現落在自己後面的法國艦隊,先在亞曆山大港停泊,接着向愛琴海駛去。

    波拿巴占領該港後,率軍沿尼羅河進發,并與馬穆魯克發生前哨戰。

    法軍于7月21日在金字塔附近擊潰馬穆魯克,進入開羅。

    波拿巴追擊易蔔拉欣至地峽附近,德賽則把穆拉德驅逐到阿斯旺的另一側。

     與此同時,業已回軍西西裡的納爾遜在王後卡羅莉娜和大臣阿克通的幫助下進行了整休。

    7月31日,他終于出現在阿布基爾港的外海,他已獲悉布律埃斯的艦隊在那裡停泊待命和準備返回科孚島。

    8月1日,法國艦隊全軍覆沒,主将陣亡。

    這場大敗使波拿巴的遠征喪失了後退和取得增援的任何希望,在整個歐洲也激起了極大的反響。

    9月9日,土耳其對法宣戰。

    納爾遜在那不勒斯會見了漢密爾頓夫人,這位在那不勒斯王宮發号施令的風流女子指望依靠英國軍隊促使那不勒斯向法國人剛建立不久的羅馬共和國發動進攻。

     波拿巴似乎仍準備長期經營其占領地。

    他讓當地居民成立行政機構,由他實行監督,換句話說,他把埃及當作一個保護國。

    他的意圖逐漸明朗:他建立了一個由他遴選的缙紳組成的代議機構,這也正是他所設想的立憲制和社會等級制。

    在宗教政策方面,他表示完全尊重伊斯蘭教,并給宗教領袖許多優待。

    他采取了一系列開明專制措施,着手對埃及進行現代化改造:防治鼠疫,整修水渠,設置郵政驿站,推廣印刷和風車,計劃用灌溉代替水淹肥地,并把尼羅河同紅海連接起來。

    随行的科學家成立了&ldquo開羅學院&rdquo,起草著名的《埃及風物志》。

    穆斯林始終持懷疑态度,并在土耳其的号召下投入了聖戰;他們襲擊零星士兵和孤立哨所,遊牧部落從未放下武器。

    假如法軍不靠征稅、征糧和沒收等手段維持生存,埃及人或許還能忍耐。

    可是,波拿巴勒令居民申報地産,并對财産轉讓、公證文書和戶籍登記開征稅收。

    由此導緻了10月21日在開羅爆發的一次大起義,起義遭到血腥鎮壓。

     由于土耳其準備在英國艦隊的支持下侵入埃及,波拿巴決定前往叙利亞,企圖消滅在那裡集結的土耳其軍隊。

    他于1799年2月率軍一萬五千人出發,穿過沙漠後,抵達聖讓達克爾城下,途中未遇到重大的抵抗。

    但是,傑紮爾巴夏和流亡者菲力波堅守城防,西德奈·史密斯又截獲載運攻城大炮的船隻。

    波拿巴于5月20日被迫退回埃及,法軍傷亡不小。

    但土耳其向地峽的進攻被推遲了。

    另一支軍隊不久在阿布基爾登陸;波拿巴于7月25日将該軍殲滅。

    然而,處境仍十分危險,督政府曾試圖派布律克斯前來增援,但未成功。

    波拿巴于8月把軍隊丢給了克累貝,獨自回到法國去從事新的冒險。

     那時,由于波拿巴的遠征埃及,第二次反法同盟業已形成,并且向共和國發動了進攻。

    對此,革命的擴張至少應與波拿巴一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