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歐洲和新大陸
關燈
小
中
大
從十二世紀起,歐洲的對外征服已經在各方面躍躍欲試,而到了十六世紀,竟勢如破竹地發展了起來;這股勢頭一度在教會和國王的反動下受到了壓抑,但在十八世紀,即在米希勒所說的&ldquo偉大時代&rdquo或真正的&ldquo複興時代&rdquo,它又重新迸發了出來。
我們這裡先講述歐洲在探索和征服新大陸方面的進展,以及它的相對說來還很有限的擴張程度。
一、對地球的認識 經過十七世紀的間歇後,遠洋探險在科學的推動和技術的幫助下,又重新活躍和組織起來。
确定航船的位置是當時的重大創新之一,船舶的導航和地圖的測繪均有賴于此。
有了圓規、六分儀、緯度儀等新式航海儀器後,人們便可以精确地測量出緯度;随着秒表和船鐘的制造以及星座表的制訂,人們就能夠算出以前僅靠估計的經度。
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庫克在1772至1776年間曾進行了多次遠洋航行,其中第二次遠航曾繞過澳洲大陸,到達了極地的邊緣。
對太平洋(占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探險正在進行中,庫克的第一次和第三次遠航正是進行這樣的探險;拉佩羅茲不久前曾沿着美洲和亞洲的海岸環遊了太平洋。
許多島嶼被發現了,隻是沒有統計其數字和登岸觀光。
此外,尋找南極洲陸地以及從東北部和西北部穿越北冰洋還尚待進行。
比海洋更難深入的大陸腹地隻是慢慢在對外開放。
加拿大人到達了溫尼伯湖、大奴湖和哥倫比亞河,并越過落矶山脈,到達諾特加海灣,他們在這裡與來自阿拉斯加的俄國人以及與來自加利福尼亞的西班牙人相會合。
在美國,拓荒者進入了俄亥俄平原,但人們對密西西比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的廣闊地帶仍一無所知。
對于亞馬遜河流域,人們知道得很少;對亞洲的了解隻是一鱗半爪;至于非洲,除地中海沿岸地區外,還是個未知數。
機器還沒有把地域的距離縮短:地球依舊是那麼大,廣大地區被籠罩在神秘之中。
但是,大陸和海域的分布已大緻被弄清;地球從黑暗中露出了自己的面目;法國的梅尚、德朗布爾和拉朗德就要去測量子午線的長度了。
二、瓜分新大陸 正如十五和十六世紀的發現新大陸一樣,這些進步并沒有改變歐洲的命運;新大陸的發現使歐洲赢得了對海外的統治,而這個統治的四分五裂也正反映着統治者的四分五裂。
對新大陸來說,歐洲似乎是征服者的一個整體,但歐洲并不像最初幾次十字軍東征時團結一緻對付伊斯蘭教那樣去征服新大陸。
誠然,歐洲依舊是基督徒的歐洲,但宗教分化正日趨劇烈:東歐有東正教,北歐有基督教,南歐有天主教,中歐是各教混雜;同時,到處都有自由派的出現。
在政治上,各國間的糾紛出現得更早些。
随着各政治大國在十八世紀從西到東地逐步形成,統一的歐洲已不複存在,因為各個王朝的立國圖強勢必引起相互間的沖突。
新大陸的發現擴大了敵對的領域。
由此産生了兩個結果:一方面,在大陸戰争之外,增加了越來越複雜的海上的和殖民地的争奪;另方面,瓜分新大陸隻對瀕臨大西洋的沿海各國有利,這些國家的經濟得到了促進,從而加強了西方的領先地位。
離大西洋愈遠的國家,其經濟的繁榮和文明的發達就愈加緩慢。
地中海已經喪失了對亞洲聯系的壟斷,不再像以往那樣是歐洲生命攸關的中心;更何況,地中海的部分沿岸地區被伊斯蘭教占領着,那裡的自然資源遠沒有西方那樣豐富。
從威尼斯經由布蘭耐爾、奧格斯堡和萊茵河谷通向布魯日和安特衛普的大道如今隻供地區間的貿易之用。
意大利和德國在歐洲經濟中所占的領先地位已消失殆盡,兩國在新大陸竟沒有插足之地。
意大利還勉強保住已得的部分财富,至于德國,它在三十年戰争中被搞得民窮财盡後,直到十八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才終于恢複元氣。
隻能通過波羅的海進行國際貿易的東歐,困難就更多了。
它落後于西方的距離愈來愈大。
盡管十八世紀開明君主的努力,東歐仍然是貧困的。
人們隻是不久前才開始把派别林立的莫斯科人當作歐洲人;人們沒有想到,莫斯科人占領西伯利亞,也是想要建立殖民帝國:俄國的亞洲部分當時隻有五十萬人左右。
歐洲各國的不幸紛争在舊制度末年造成了兩個後果。
在十六世紀後,對世界的瓜分不能順利地進行,這并非因為歐洲人的統治遇到了挑戰,而是殖民帝國面臨着内部瓦解的威脅。
殖民擴張雖仍在進行,但殖民主之間的糾紛阻礙着殖民地的進一步擴大,因而使歐洲未能控制地球上的大部分居民。
三、各殖民帝國 本土狹小的葡萄牙和荷蘭隻保留了它們原有領地的一部分;前者占有巴西以及非洲和亞洲的一些港口,後者占有安的列斯群島的部分島嶼、圭亞那的一部分、好望角、錫蘭以及爪哇和馬魯古。
相反,西班牙不僅繼續占有它的屬地,甚至還通過占領加利福尼亞和取得路易斯安那而有所擴展。
在加利福尼亞,出現了舊金山這個新興城市;在路易斯安那,有了直達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和新奧爾良城;因此,西班牙控制了墨西哥海灣和加勒比海的全部海岸,以及其腰帶狀群島中的兩塊寶地。
來遲一步的英國和法國為占有北美、印度和小安的列斯群島進行了争奪。
法國遭到了失敗,隻保留海地、馬提尼克、瓜德羅普和法蘭西島;1783年,法國收複了聖盧西亞島、多巴哥以及塞内加爾的幾個口岸。
所以,法國雖然受到了損失,卻保住了大部分食糖生産。
而且,建立不久的大不列颠帝國似乎被美國的獨立運動所震動,對印度的征服已暫緩進行。
英國占有孟加拉,逼迫烏德向它納貢;加爾各答的地位超過了孟買和馬德拉斯。
但是,繼瓦倫·哈斯丁之後的康沃
我們這裡先講述歐洲在探索和征服新大陸方面的進展,以及它的相對說來還很有限的擴張程度。
一、對地球的認識 經過十七世紀的間歇後,遠洋探險在科學的推動和技術的幫助下,又重新活躍和組織起來。
确定航船的位置是當時的重大創新之一,船舶的導航和地圖的測繪均有賴于此。
有了圓規、六分儀、緯度儀等新式航海儀器後,人們便可以精确地測量出緯度;随着秒表和船鐘的制造以及星座表的制訂,人們就能夠算出以前僅靠估計的經度。
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庫克在1772至1776年間曾進行了多次遠洋航行,其中第二次遠航曾繞過澳洲大陸,到達了極地的邊緣。
對太平洋(占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探險正在進行中,庫克的第一次和第三次遠航正是進行這樣的探險;拉佩羅茲不久前曾沿着美洲和亞洲的海岸環遊了太平洋。
許多島嶼被發現了,隻是沒有統計其數字和登岸觀光。
此外,尋找南極洲陸地以及從東北部和西北部穿越北冰洋還尚待進行。
比海洋更難深入的大陸腹地隻是慢慢在對外開放。
加拿大人到達了溫尼伯湖、大奴湖和哥倫比亞河,并越過落矶山脈,到達諾特加海灣,他們在這裡與來自阿拉斯加的俄國人以及與來自加利福尼亞的西班牙人相會合。
在美國,拓荒者進入了俄亥俄平原,但人們對密西西比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的廣闊地帶仍一無所知。
對于亞馬遜河流域,人們知道得很少;對亞洲的了解隻是一鱗半爪;至于非洲,除地中海沿岸地區外,還是個未知數。
機器還沒有把地域的距離縮短:地球依舊是那麼大,廣大地區被籠罩在神秘之中。
但是,大陸和海域的分布已大緻被弄清;地球從黑暗中露出了自己的面目;法國的梅尚、德朗布爾和拉朗德就要去測量子午線的長度了。
二、瓜分新大陸 正如十五和十六世紀的發現新大陸一樣,這些進步并沒有改變歐洲的命運;新大陸的發現使歐洲赢得了對海外的統治,而這個統治的四分五裂也正反映着統治者的四分五裂。
對新大陸來說,歐洲似乎是征服者的一個整體,但歐洲并不像最初幾次十字軍東征時團結一緻對付伊斯蘭教那樣去征服新大陸。
誠然,歐洲依舊是基督徒的歐洲,但宗教分化正日趨劇烈:東歐有東正教,北歐有基督教,南歐有天主教,中歐是各教混雜;同時,到處都有自由派的出現。
在政治上,各國間的糾紛出現得更早些。
随着各政治大國在十八世紀從西到東地逐步形成,統一的歐洲已不複存在,因為各個王朝的立國圖強勢必引起相互間的沖突。
新大陸的發現擴大了敵對的領域。
由此産生了兩個結果:一方面,在大陸戰争之外,增加了越來越複雜的海上的和殖民地的争奪;另方面,瓜分新大陸隻對瀕臨大西洋的沿海各國有利,這些國家的經濟得到了促進,從而加強了西方的領先地位。
離大西洋愈遠的國家,其經濟的繁榮和文明的發達就愈加緩慢。
地中海已經喪失了對亞洲聯系的壟斷,不再像以往那樣是歐洲生命攸關的中心;更何況,地中海的部分沿岸地區被伊斯蘭教占領着,那裡的自然資源遠沒有西方那樣豐富。
從威尼斯經由布蘭耐爾、奧格斯堡和萊茵河谷通向布魯日和安特衛普的大道如今隻供地區間的貿易之用。
意大利和德國在歐洲經濟中所占的領先地位已消失殆盡,兩國在新大陸竟沒有插足之地。
意大利還勉強保住已得的部分财富,至于德國,它在三十年戰争中被搞得民窮财盡後,直到十八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才終于恢複元氣。
隻能通過波羅的海進行國際貿易的東歐,困難就更多了。
它落後于西方的距離愈來愈大。
盡管十八世紀開明君主的努力,東歐仍然是貧困的。
人們隻是不久前才開始把派别林立的莫斯科人當作歐洲人;人們沒有想到,莫斯科人占領西伯利亞,也是想要建立殖民帝國:俄國的亞洲部分當時隻有五十萬人左右。
歐洲各國的不幸紛争在舊制度末年造成了兩個後果。
在十六世紀後,對世界的瓜分不能順利地進行,這并非因為歐洲人的統治遇到了挑戰,而是殖民帝國面臨着内部瓦解的威脅。
殖民擴張雖仍在進行,但殖民主之間的糾紛阻礙着殖民地的進一步擴大,因而使歐洲未能控制地球上的大部分居民。
三、各殖民帝國 本土狹小的葡萄牙和荷蘭隻保留了它們原有領地的一部分;前者占有巴西以及非洲和亞洲的一些港口,後者占有安的列斯群島的部分島嶼、圭亞那的一部分、好望角、錫蘭以及爪哇和馬魯古。
相反,西班牙不僅繼續占有它的屬地,甚至還通過占領加利福尼亞和取得路易斯安那而有所擴展。
在加利福尼亞,出現了舊金山這個新興城市;在路易斯安那,有了直達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和新奧爾良城;因此,西班牙控制了墨西哥海灣和加勒比海的全部海岸,以及其腰帶狀群島中的兩塊寶地。
來遲一步的英國和法國為占有北美、印度和小安的列斯群島進行了争奪。
法國遭到了失敗,隻保留海地、馬提尼克、瓜德羅普和法蘭西島;1783年,法國收複了聖盧西亞島、多巴哥以及塞内加爾的幾個口岸。
所以,法國雖然受到了損失,卻保住了大部分食糖生産。
而且,建立不久的大不列颠帝國似乎被美國的獨立運動所震動,對印度的征服已暫緩進行。
英國占有孟加拉,逼迫烏德向它納貢;加爾各答的地位超過了孟買和馬德拉斯。
但是,繼瓦倫·哈斯丁之後的康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