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〇回 照文捧二書回歸東藩 兩侯聽衆議緩探京信
關燈
小
中
大
再說一休和尚名宗純,嗣法紫野大德寺的宗昙花叟。
有出藍之才,擅長禅機悟法,世間有所記述,所以為人共知。
或雲這位活佛是後小松天皇之庶子。
因此倜傥不羁,不避權貴,高興時便漫遊朝野,普度衆生;興盡時則深居簡出,在屋中坐禅。
不知已是幾許高齡,大概對教化世人已感厭倦,最近很少聽說他拄着禅杖出來。
這一天不知哪陣風,突然前來東山将軍邸造訪。
義政公素好閑雅,即使是至尊之人,也不肯屈請,可是對一休和尚的來訪十分高興,認為是難得的稀客,便立即請到靜室相見,親自為一休和尚添炭勸茶,閑談了一些時候,一休看了座右的那幅虎畫兒道:&ldquo這幅畫是近日風聞甚廣的金岡之筆吧?&rdquo聽他這樣問,義政公也一同看着畫說:&ldquo原來你已經都知道,我就無須細說了。
日前跑來大鬧京城内外的妖虎就是它。
我對這畫虎的來曆還有些懷疑。
據說最初巨勢金岡畫這虎時,怕它跑出來,所以故意沒有點睛。
金岡既然知道未來,怕它為害,為何當時不添上鐵鍊,将它緊緊鎖住?當時雖未點睛,倘若後人添上使它跑出來,金岡起初的用心,豈不是白費了嗎?我還想起初将這幅畫給了巽風的那個豔麗童子,他究竟是什麼人?有人說他是藥師十二神将中的第三位寅童子變化的;但也有說可能是狐狸變的,其說不一,沒有證據。
倘若是那寅童子所變,又為何将此靈畫給了歹人巽風,而釀成後患?若是狐狸之所為,樵六等狙擊時,為何火槍竟擊不中它?我對這些事疑惑不解,望高僧指教以釋所惑。
&rdquo一休聽了颔首道:&ldquo不僅主君有疑,世人也對此十分詫異。
世間妖怪多半是狐狸所為,不然便是冤鬼作怪。
然而真的妖怪有形無體,猶如所降之雨雪,突然出現,及至消逝時誰也不見其蹤。
神鬼善用二氣,在天為日月星辰;在地則為行潦河海,七十二候、二十四氣循環往複則是天地的變化。
氣候正常風調雨順乃天地之經;不順則為天地之變。
在其不順之一方則五谷不收,瘟疫流行。
其變化之大者都是人所招緻,或為祯祥,或成妖孽。
因此典籍中教導雲:國之将興必有祯祥,國之将亡必有妖孽。
它現于蓍龜,動于四體,如禍福将至,善者必先知之,不善者亦必先知之,故可以說至誠如神。
佛經中所說的善惡輪回,因果報應之理亦與之相似。
昔宋徽宗皇帝,能書善畫,琴棋詩文、各種雜技曲藝無所不能,隻是治國無方。
因此遠賢臣、親奸佞,甚至作為風流之事,收集名花奇石,從千裡之外運送來京,勞民傷财,不僅耗資億萬,而且因此外寇〔金兵〕屢次犯境;賊民〔山東的宋江及方臘之類〕四起。
終于在宮中出了妖孽,黑眚夜夜出現,不少宮嫔觸之便死。
最後招緻亡國,父子同被擒至金國,成了魂遊夷狄之鬼,豈不是很可悲嗎?據說那黑眚形狀如牛,因為太黑看不清楚。
今這無睛之畫虎,可與那宋朝的黑眚同日而語。
恕貧僧冒昧直言,請靜心而聽。
主君這些年不也是隻好風流,為玩弄古董而疏于為民父母之國政嗎?因而發生應仁之亂,官庫之史傳、諸家之著述,皆焚于戰火,隻字無存。
您對典籍無存還不如損壞一個石碗那樣痛心,而更加奢侈無度,嗜茶好奇愛玩各種古物。
為求得一物,雖萬錢萬萬錢也在所不惜。
終于效仿先君鹿苑将軍〔義滿〕,為修造這銀閣,而搜刮盡民脂民膏,您注意到京師已荒蕪得如曠野荒郊了嗎?幸而當今的将軍〔義尚〕賢明聖德,不願像您那樣驕奢淫逸,厲行節約,深切希望能夠撥亂克殘。
但在久亂之後無力反正,諸侯不朝,權臣當道,仍然如故。
對此您竟不以為恥,隻知講究茶道,不顧重振朝綱,明諸侯之順逆,因此貧僧深感可怕。
後世不論富貴之家,還是豪門子弟,不知或不想知義尚公之賢明儉樸,而一味向您效颦,不管是否喜好茶道,都以難得的古董為貴,說這是東山将軍之禦物、那是義政公的禦批等等,竟相争奇好勝,不惜耗費錢财,甚至破産喪職,民叛國削。
如此即使幸而沒有亡國,也必然被後世譏諷嘲笑。
蓋品茶之道乃清貧閑雅之小聚,因陋就簡随便品嘗,乃茶人之本意。
怎能造起極其講究的高閣台榭,玩弄難得的古董,而将玩物喪志,當作是真正的閑雅之道呢?您以古今罕見的驕奢,收集了這麼多珍器奇石、花卉書畫,勞民傷财而
有出藍之才,擅長禅機悟法,世間有所記述,所以為人共知。
或雲這位活佛是後小松天皇之庶子。
因此倜傥不羁,不避權貴,高興時便漫遊朝野,普度衆生;興盡時則深居簡出,在屋中坐禅。
不知已是幾許高齡,大概對教化世人已感厭倦,最近很少聽說他拄着禅杖出來。
這一天不知哪陣風,突然前來東山将軍邸造訪。
義政公素好閑雅,即使是至尊之人,也不肯屈請,可是對一休和尚的來訪十分高興,認為是難得的稀客,便立即請到靜室相見,親自為一休和尚添炭勸茶,閑談了一些時候,一休看了座右的那幅虎畫兒道:&ldquo這幅畫是近日風聞甚廣的金岡之筆吧?&rdquo聽他這樣問,義政公也一同看着畫說:&ldquo原來你已經都知道,我就無須細說了。
日前跑來大鬧京城内外的妖虎就是它。
我對這畫虎的來曆還有些懷疑。
據說最初巨勢金岡畫這虎時,怕它跑出來,所以故意沒有點睛。
金岡既然知道未來,怕它為害,為何當時不添上鐵鍊,将它緊緊鎖住?當時雖未點睛,倘若後人添上使它跑出來,金岡起初的用心,豈不是白費了嗎?我還想起初将這幅畫給了巽風的那個豔麗童子,他究竟是什麼人?有人說他是藥師十二神将中的第三位寅童子變化的;但也有說可能是狐狸變的,其說不一,沒有證據。
倘若是那寅童子所變,又為何将此靈畫給了歹人巽風,而釀成後患?若是狐狸之所為,樵六等狙擊時,為何火槍竟擊不中它?我對這些事疑惑不解,望高僧指教以釋所惑。
&rdquo一休聽了颔首道:&ldquo不僅主君有疑,世人也對此十分詫異。
世間妖怪多半是狐狸所為,不然便是冤鬼作怪。
然而真的妖怪有形無體,猶如所降之雨雪,突然出現,及至消逝時誰也不見其蹤。
神鬼善用二氣,在天為日月星辰;在地則為行潦河海,七十二候、二十四氣循環往複則是天地的變化。
氣候正常風調雨順乃天地之經;不順則為天地之變。
在其不順之一方則五谷不收,瘟疫流行。
其變化之大者都是人所招緻,或為祯祥,或成妖孽。
因此典籍中教導雲:國之将興必有祯祥,國之将亡必有妖孽。
它現于蓍龜,動于四體,如禍福将至,善者必先知之,不善者亦必先知之,故可以說至誠如神。
佛經中所說的善惡輪回,因果報應之理亦與之相似。
昔宋徽宗皇帝,能書善畫,琴棋詩文、各種雜技曲藝無所不能,隻是治國無方。
因此遠賢臣、親奸佞,甚至作為風流之事,收集名花奇石,從千裡之外運送來京,勞民傷财,不僅耗資億萬,而且因此外寇〔金兵〕屢次犯境;賊民〔山東的宋江及方臘之類〕四起。
終于在宮中出了妖孽,黑眚夜夜出現,不少宮嫔觸之便死。
最後招緻亡國,父子同被擒至金國,成了魂遊夷狄之鬼,豈不是很可悲嗎?據說那黑眚形狀如牛,因為太黑看不清楚。
今這無睛之畫虎,可與那宋朝的黑眚同日而語。
恕貧僧冒昧直言,請靜心而聽。
主君這些年不也是隻好風流,為玩弄古董而疏于為民父母之國政嗎?因而發生應仁之亂,官庫之史傳、諸家之著述,皆焚于戰火,隻字無存。
您對典籍無存還不如損壞一個石碗那樣痛心,而更加奢侈無度,嗜茶好奇愛玩各種古物。
為求得一物,雖萬錢萬萬錢也在所不惜。
終于效仿先君鹿苑将軍〔義滿〕,為修造這銀閣,而搜刮盡民脂民膏,您注意到京師已荒蕪得如曠野荒郊了嗎?幸而當今的将軍〔義尚〕賢明聖德,不願像您那樣驕奢淫逸,厲行節約,深切希望能夠撥亂克殘。
但在久亂之後無力反正,諸侯不朝,權臣當道,仍然如故。
對此您竟不以為恥,隻知講究茶道,不顧重振朝綱,明諸侯之順逆,因此貧僧深感可怕。
後世不論富貴之家,還是豪門子弟,不知或不想知義尚公之賢明儉樸,而一味向您效颦,不管是否喜好茶道,都以難得的古董為貴,說這是東山将軍之禦物、那是義政公的禦批等等,竟相争奇好勝,不惜耗費錢财,甚至破産喪職,民叛國削。
如此即使幸而沒有亡國,也必然被後世譏諷嘲笑。
蓋品茶之道乃清貧閑雅之小聚,因陋就簡随便品嘗,乃茶人之本意。
怎能造起極其講究的高閣台榭,玩弄難得的古董,而将玩物喪志,當作是真正的閑雅之道呢?您以古今罕見的驕奢,收集了這麼多珍器奇石、花卉書畫,勞民傷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