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回 犬江前諾請關符 澄月一謀殲五虎
關燈
小
中
大
政元殺了餘市,想掩飾他的過錯,但是室町将軍〔義尚〕的怒氣尚未消除,世間說政元壞話之人也沒有停止,所以他心裡深感不安。
他經過反複思索,有了一個主意,便立即派人召集京都的五虎:秋筱将曹廣當、澄月香車介直道和鞍馬海傳真賢、無敵齋經緯,同時還有他的家臣種子島中太正告、紀内鬼平五景紀。
秋筱廣當以防禦那隻虎,北面武士皆守護朝廷為由,無暇前來。
澄月直道前與犬江親兵衛鬥槍法未能取勝,想助其一臂之力的鬼平五,因為功夫不熟練,擲出的石子失手,将他擊落馬下,很不體面,京中兒童給他編了個小曲兒,使他的醜事無法隐瞞,所以傷好後也托病躲在家裡,未能應政元之召前來。
其他真賢、經緯和正告與景紀都應召來到。
政元立即與他們見面,親自宣召:&ldquo關于白川山的靈虎之事,想汝等已有耳聞。
我已命令京外的獵戶将那虎獵獲,然而他們的弓箭和火槍隻是為了謀生,沒有武藝和膽量出衆者,所以隻有損傷而無寸功。
因此命令汝等各帶槍法準的士兵三十名,去那山裡打虎,如立大功便可雪前次比武失敗之恥。
&rdquo他們聽了十分吃驚,因為都是冒牌兒的好漢,不覺面面相觑,一時難以回答。
其中真賢和經緯且答道:&ldquo管領的将令,在下不敢不遵。
但是那虎并非真虎,而是畫虎變的,難以力征。
俗語說,凡事都得靠行家,連以打獵為生的獵戶都無辦法,在下等怎能行?其中隻有中太是以火槍食君祿的名人,必能勝過獵戶獵取妖虎。
&rdquo他們如此推讓,正告趕忙攔阻道:&ldquo他們說得雖然有理,但在那虎跳出來時,我和鬼平五想殺死它,然而實非人力之所能及。
其後又奉命在京師内外搜尋,可是不知下落,隻看到了巽風首級那個怪事。
據傳說那虎現在白川山,是個出沒無常的怪物,所以即使去山裡搜尋,恐怕也見不到影兒,與前次一樣徒勞而無功。
&rdquo他說着朝主君道:&ldquo請恕臣冒昧,愚民們怕那虎過賀茂河進入京中,很不放心,所以對管領的議論很不好。
臣等各帶領神槍手四五十名,從一條到三條保住那邊的河岸,愚民們也就放心了。
倘若那虎果然下山過了河,便根據确定的暗号,集中各隊力量予以獵獲。
&rdquo他發表意見後,景紀趨膝向前道:&ldquo正告所奏與愚見相同。
山是虎的巢穴,更何況那山與如意嶽、比睿、比良等高山相接,峰巒逶迤,都是險峻的山路,與其勞而無功,莫如在河岸等它,占據地利對我們有利。
&rdquo真賢和經緯聽了也很高興,一同請求守衛河岸。
政元雖不大同意,但正告等之言也似乎有理,便不得不答應其請求說:&ldquo那麼就姑且聽汝等所奏,看看是否能安定愚民之心。
因此撥給海傳、無敵齋、中太、鬼平五等弓箭和火槍手各五十名,由汝等為守衛河岸的頭領。
兵糧和火藥讓有司發給。
要努力才是。
&rdquo正告、景紀、真賢和經緯等領命退了下去。
這樣又過了五六天,京師的貴賤還是不放心。
京師的兒童們便編了這樣的順口溜: 虎在山背後,守衛河岸有何用?若說河太郎是水虎,虎在水裡住,實在太荒唐。
百姓的輿論還是不大好。
政元聽到深感不安,但又不便把那幾個頭領召回來,便又把德用和堅削找到靜室,把妖虎之事說給他們之後說:&ldquo和尚的力大無窮是衆所周知的。
另外你的徒弟也很有法力,必定能立大功。
如能制服那妖虎,不是可以昭雪前次之恥嗎?&rdquo德用聽了沉吟一會兒說:&ldquo此事您不說也是臣僧所希望的,但是怎奈那妖虎不是肉體之獸,恐怕我這六十斤的鐵杖也打不着它。
約莫這樣的妖怪,與其用人力征服,莫如施法力有效驗。
如讓臣僧做法事降伏那妖虎,七天可見小效,二七見大效,三七那虎便可自然消滅,一定會使上下感到平安無事。
&rdquo他得意揚揚地如此誇口,說得也似乎有理,政元又素性信佛,便點頭道:&ldquo很好!很好!&rdquo便從其議,在邸内的潔淨處設了個法壇,等待德用和堅削祈禱做法的效驗。
雖然一個七天過去了,但看不見任何靈驗。
二七過去了,關于那妖虎的傳說,不僅在京中傳得更厲害了,北白川山村的村長和故老們又來政元邸禀告說:&ldquo那妖虎至今仍在山中橫行,時常出來為害百姓。
村裡人都不敢進山謀生,已及于饑渴的境地。
如這樣遲遲制服不了的話,村民則難以生存,将如何是好?&rdquo他們三番五次地苦苦哀求制服妖虎。
每當政元上朝,東山将軍和室町将軍便詢問那妖虎之事,叱責說:&ldquo為何遲遲制服不了那妖虎,是無勇士可選嗎?究竟是何緣故?&rdquo政元聽了,一句話也回答不出來,羞得面紅耳赤。
他抑制着内心的焦急在想,養兵千日,一旦有事都不中用。
種子島正告、紀内景紀、鞍馬真賢、無敵齋經緯和德用、堅削,我對他們并非無恩,但竟沒有不圖名、不怕死、能為我分憂的。
連他們都靠不住,如今的人心實大都相似,其中隻有一人可以選擇,那就是犬江親兵衛。
他是和漢罕見的勇少年,不僅弓馬力藝,勝過千百萬人,而且學識淵博,智慧過人,見義勇為,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找他來問問,如能不負我之所托,制伏那妖虎,也可為我挽回些面子,是一大功。
原先沒有用他,是因怕别人說京師無人,所以故意沒有提他。
悔不該這麼糊塗。
政元既後悔又慚愧,獨自颔首,拿定了主意。
他心想先讨他個喜歡,便急忙吩咐近侍,把珍藏的名馬,備上華麗的鞍镫,讓人牽至院内,然後去請親兵衛。
卻說犬江親兵衛,這日見政元派人來找他,心想何事如此慌忙地找我。
但他不慌不忙地穿好衣服,同來人前去。
政元笑着将他讓至身邊說道:&ldquo親兵衛!你一向可好?我近日公私事務煩忙,不料久違了。
今日偶然召見,想送你點兒東西。
你先看看!&rdquo他說着指了指院子,親兵衛急忙往外觀看,是匹駿馬,由兩個青年侍衛牽着。
那匹馬身體高大,比一般馬高三四寸,其鬃尾和四蹄雪白,其他滿是青色。
政元說:&ldquo親兵衛!那馬是近日從我領地内的阿波國美馬郡劍峰忽然跑出來的,是
他經過反複思索,有了一個主意,便立即派人召集京都的五虎:秋筱将曹廣當、澄月香車介直道和鞍馬海傳真賢、無敵齋經緯,同時還有他的家臣種子島中太正告、紀内鬼平五景紀。
秋筱廣當以防禦那隻虎,北面武士皆守護朝廷為由,無暇前來。
澄月直道前與犬江親兵衛鬥槍法未能取勝,想助其一臂之力的鬼平五,因為功夫不熟練,擲出的石子失手,将他擊落馬下,很不體面,京中兒童給他編了個小曲兒,使他的醜事無法隐瞞,所以傷好後也托病躲在家裡,未能應政元之召前來。
其他真賢、經緯和正告與景紀都應召來到。
政元立即與他們見面,親自宣召:&ldquo關于白川山的靈虎之事,想汝等已有耳聞。
我已命令京外的獵戶将那虎獵獲,然而他們的弓箭和火槍隻是為了謀生,沒有武藝和膽量出衆者,所以隻有損傷而無寸功。
因此命令汝等各帶槍法準的士兵三十名,去那山裡打虎,如立大功便可雪前次比武失敗之恥。
&rdquo他們聽了十分吃驚,因為都是冒牌兒的好漢,不覺面面相觑,一時難以回答。
其中真賢和經緯且答道:&ldquo管領的将令,在下不敢不遵。
但是那虎并非真虎,而是畫虎變的,難以力征。
俗語說,凡事都得靠行家,連以打獵為生的獵戶都無辦法,在下等怎能行?其中隻有中太是以火槍食君祿的名人,必能勝過獵戶獵取妖虎。
&rdquo他們如此推讓,正告趕忙攔阻道:&ldquo他們說得雖然有理,但在那虎跳出來時,我和鬼平五想殺死它,然而實非人力之所能及。
其後又奉命在京師内外搜尋,可是不知下落,隻看到了巽風首級那個怪事。
據傳說那虎現在白川山,是個出沒無常的怪物,所以即使去山裡搜尋,恐怕也見不到影兒,與前次一樣徒勞而無功。
&rdquo他說着朝主君道:&ldquo請恕臣冒昧,愚民們怕那虎過賀茂河進入京中,很不放心,所以對管領的議論很不好。
臣等各帶領神槍手四五十名,從一條到三條保住那邊的河岸,愚民們也就放心了。
倘若那虎果然下山過了河,便根據确定的暗号,集中各隊力量予以獵獲。
&rdquo他發表意見後,景紀趨膝向前道:&ldquo正告所奏與愚見相同。
山是虎的巢穴,更何況那山與如意嶽、比睿、比良等高山相接,峰巒逶迤,都是險峻的山路,與其勞而無功,莫如在河岸等它,占據地利對我們有利。
&rdquo真賢和經緯聽了也很高興,一同請求守衛河岸。
政元雖不大同意,但正告等之言也似乎有理,便不得不答應其請求說:&ldquo那麼就姑且聽汝等所奏,看看是否能安定愚民之心。
因此撥給海傳、無敵齋、中太、鬼平五等弓箭和火槍手各五十名,由汝等為守衛河岸的頭領。
兵糧和火藥讓有司發給。
要努力才是。
&rdquo正告、景紀、真賢和經緯等領命退了下去。
這樣又過了五六天,京師的貴賤還是不放心。
京師的兒童們便編了這樣的順口溜: 虎在山背後,守衛河岸有何用?若說河太郎是水虎,虎在水裡住,實在太荒唐。
百姓的輿論還是不大好。
政元聽到深感不安,但又不便把那幾個頭領召回來,便又把德用和堅削找到靜室,把妖虎之事說給他們之後說:&ldquo和尚的力大無窮是衆所周知的。
另外你的徒弟也很有法力,必定能立大功。
如能制服那妖虎,不是可以昭雪前次之恥嗎?&rdquo德用聽了沉吟一會兒說:&ldquo此事您不說也是臣僧所希望的,但是怎奈那妖虎不是肉體之獸,恐怕我這六十斤的鐵杖也打不着它。
約莫這樣的妖怪,與其用人力征服,莫如施法力有效驗。
如讓臣僧做法事降伏那妖虎,七天可見小效,二七見大效,三七那虎便可自然消滅,一定會使上下感到平安無事。
&rdquo他得意揚揚地如此誇口,說得也似乎有理,政元又素性信佛,便點頭道:&ldquo很好!很好!&rdquo便從其議,在邸内的潔淨處設了個法壇,等待德用和堅削祈禱做法的效驗。
雖然一個七天過去了,但看不見任何靈驗。
二七過去了,關于那妖虎的傳說,不僅在京中傳得更厲害了,北白川山村的村長和故老們又來政元邸禀告說:&ldquo那妖虎至今仍在山中橫行,時常出來為害百姓。
村裡人都不敢進山謀生,已及于饑渴的境地。
如這樣遲遲制服不了的話,村民則難以生存,将如何是好?&rdquo他們三番五次地苦苦哀求制服妖虎。
每當政元上朝,東山将軍和室町将軍便詢問那妖虎之事,叱責說:&ldquo為何遲遲制服不了那妖虎,是無勇士可選嗎?究竟是何緣故?&rdquo政元聽了,一句話也回答不出來,羞得面紅耳赤。
他抑制着内心的焦急在想,養兵千日,一旦有事都不中用。
種子島正告、紀内景紀、鞍馬真賢、無敵齋經緯和德用、堅削,我對他們并非無恩,但竟沒有不圖名、不怕死、能為我分憂的。
連他們都靠不住,如今的人心實大都相似,其中隻有一人可以選擇,那就是犬江親兵衛。
他是和漢罕見的勇少年,不僅弓馬力藝,勝過千百萬人,而且學識淵博,智慧過人,見義勇為,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找他來問問,如能不負我之所托,制伏那妖虎,也可為我挽回些面子,是一大功。
原先沒有用他,是因怕别人說京師無人,所以故意沒有提他。
悔不該這麼糊塗。
政元既後悔又慚愧,獨自颔首,拿定了主意。
他心想先讨他個喜歡,便急忙吩咐近侍,把珍藏的名馬,備上華麗的鞍镫,讓人牽至院内,然後去請親兵衛。
卻說犬江親兵衛,這日見政元派人來找他,心想何事如此慌忙地找我。
但他不慌不忙地穿好衣服,同來人前去。
政元笑着将他讓至身邊說道:&ldquo親兵衛!你一向可好?我近日公私事務煩忙,不料久違了。
今日偶然召見,想送你點兒東西。
你先看看!&rdquo他說着指了指院子,親兵衛急忙往外觀看,是匹駿馬,由兩個青年侍衛牽着。
那匹馬身體高大,比一般馬高三四寸,其鬃尾和四蹄雪白,其他滿是青色。
政元說:&ldquo親兵衛!那馬是近日從我領地内的阿波國美馬郡劍峰忽然跑出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