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回 、大庵難親兵衛喪侶 石菩薩前信乃悟報應
關燈
小
中
大
然無恙,實可喜可賀。
&rdquo他們這樣表示祝賀,現八、小文吾、毛野、大角也都述說了喜悅的心情。
當下、大和照文對星額師徒表示憐惜,同時贊揚八犬士都同樣有功,并将這裡的敵人自相殘殺之事也告訴了他們。
信乃也告訴、大和照文說:&ldquo方才我被惡僧們截住,無暇救護庵主。
正在鏖戰中,一陣怪風将僧徒吹散,後來我才生擒了德用。
恰好這六位兄弟得勝後退到這裡相遇,一切順利,同時在那路旁的小廟,看到了一件古今罕見的奇事。
本想立即相告,可是在這裡待得時間過久,唯恐從城内有大隊追兵趕來,不好抵擋。
我們先退到諸川那邊,在适當的地方等待敵人。
&rdquo道節聽了上前說道:&ldquo此議甚好。
如從城裡有敵兵追來,就把惡僧們的非法作為細說給他們。
我們本是無罪的,如說了他們不聽,就先殺他們的俘虜祭旗,可破敵兵。
如今别無他策。
&rdquo毛野攔住他的話說:&ldquo那也要看時宜,還是快走吧!&rdquo親兵衛也說:&ldquo我也有同伴的薄命之事想告訴各位仁兄,但是現在情況緊急,待有機會再說,無須在這裡講,快走!快走!&rdquo大家都再無異議,八犬士、照文、代四郎帶領所有的士兵和随從,在、大法師的前後護衛着,轟趕着俘虜,急忙渡過左右川橋。
莊助和照文是疏遠多年的親戚,小文吾和親兵衛是舅甥關系,他們彼此一路并肩走着,悄悄談起往事,都甚感欣慰。
左右川橋的那邊,有在田裡耕作的莊客們,遠遠看到這個光景,無不十分吃驚;在路上遇到的過路村民見了也都紛紛躲避,無人攔阻擋路。
所以八犬士隊伍整齊,威風凜凜地往前走了三四裡路,見路旁有片樹林,對面有座舊山門。
毛野立即喚住走在前邊的道節、莊助、小文吾和現八說:&ldquo衆位仁兄想在此歇息的話,那座舊廟正是好去處。
&rdquo道節聽了與信乃等一說,大家都表示同意,便吩咐照文的侍衛直冢紀二六說:&ldquo你去看看那裡的光景。
&rdquo過了一會兒,他回來禀報照文和犬士們說:&ldquo小可到那裡去仔細察看了一下,從前可能是一座大刹,現已荒廢,到處雜草叢生,隻留有柱基。
但還有個庫房,也是斷瓦殘垣,漏雨透光,白壁坍塌,露出了房架,窗戶上織滿蜘蛛網,柱子斜得如同片假名的&lsquo丿&rsquo字,地闆腐朽好似無燕子花的八橋(2),因此無人看守。
但在庫房的背後有間小草屋,在那裡一個年約六十許的和尚,背靠着柱子在打瞌睡。
想問他這裡的山号(3)和寺号,召喚了多次他也不醒,不知是睡熟了,還是個聾子。
因無法喚醒他,便跑了回來。
&rdquo照文聽了征詢一下犬士們的意見,大家都無異議,便一同前往。
來到山門附近,因門柱嚴重傾斜,門怎麼也推不開,不得不從角門的坍塌處鑽了進去。
确如紀二六所說,是個寂靜的破廟,隻有昔日遺留的石基。
這時從茫茫夏草中驚起的雲雀,飛上雲天。
在青翠的樹蔭裡可聽到杜鵑的叫聲。
生滿了青苔的淨手盆還留有施主的姓名,已無遮蓋的露天佛像,膝前開着荊棘等野花,令人有如坐針氈之感。
又見在鼯鼠栖息的廢井旁邊有狐穴,在衆鳥遺糞的石頭上,有許多兔子的足迹。
這裡的七堂伽藍恐怕不是遇到應仁年間的戰亂之災,便是毀于嘉吉的兵燹。
八犬士和、大、照文、代四郎等站在那裡正一同觀看之際,毛野讓紀二六領着察看了庫房背後的草屋,那個和尚已無蹤影,不知哪裡去了。
在那裡立着的石菩薩的淨水盆左右,各有個土盆把鹽堆成個金字形。
這裡的石菩薩不是偶然有人來參拜立的,便是那個和尚供奉的。
因沒有人,也無處探問。
另外在這草屋前面,有個大竹叢,正值竹筍出土之際,長出許多竹筍,有的二三寸,有的三四寸。
毛野暫且站在那草屋的檐下,等待那和尚回來,可是已日影西傾,仍不見他蹤影。
在由紀二六引路到庫房這邊來時,七犬士和、大、照文、代四郎等都進到庫房裡面歇息,把經棱、素賴、德用、堅削等和所有的俘虜,拴在外面的石頭或老松樹上,由照文帶的士兵和随從們看守着。
庫房的地闆雖已腐朽,但尚有容膝之處。
沒處找席子就割些草鋪下,、大法師把背箱放在上座,慢慢地撚念珠。
在他的身邊,七犬士和照文、代四郎等團團圍坐着;見毛野回來,照文便開口道:&ldquo今天的戰鬥是出乎意料的,所以沒準備幹糧,大概都想吃東西了,但這裡離市鎮很遠,無處去買。
大家都誇犬阪君是智囊,可有何好主意?&rdquo信乃聽了攔住他的話說:&ldquo我們雖然事先沒有準備,但多少帶來一點。
同來的六位兄弟都聽到和看到了,還沒對其他人講,就先說說它的來曆吧。
&rdquo原來信乃方才在途中用舊稻草垛的杉木杆趕跑許多敵兵後,又與德用交鋒。
德用有武藝,且膂力過人,雙手拿着六七十斤的鐵鹿杖,雖搏鬥了一段時間,但因器械過重,漸漸有些力不從心,支持不住。
他急忙叫罵退卻的衆僧前來相助,已經逃跑的衆惡僧,曾一度呐喊着回來又把信乃圍住。
這時狂風驟起,陰霾遮天,德用和信乃都被吹倒,兩個人便分開不再厮打。
不知德用和衆惡僧,是因害怕怪風逃跑了,還是在黑暗中不見對手,不得不撤回去了。
本來信乃猜想這裡已無敵人,可是方才卻又聽到河邊上敵人的槍聲,因此對庵主、照文和姥雪等很不放心。
于是他便想立即往那裡去,好同他們安危與共,就摸索着往橋那邊去。
可是黑得咫尺難辨,弄不清所要去的方向,卻摸在一座小屋的牆上。
他一邊猜測一邊摸索,以為可能是路旁的小廟,因為方才從這裡走過時曾無意看到過。
信乃想暫且避避風,便到裡邊去,一摸四周,不過六尺見方,立着一尊石佛。
門大概被風吹跑了,所以出入自如。
他便坐在石座上等待風停下來。
還不到半個時辰,風歇塵止,天空明朗如初。
信乃這時才看見這個路旁小廟的佛爺,原是石造的地藏菩薩,身高五尺許站在台座上。
可能因石料不好,面部已有損壞的地方,同時有個紅布袋裝着東西用麻繩系着,還串了四五百文錢,挂在脖子上。
那個樣子很使人奇怪,他便解下來看看。
布袋可能是地藏菩薩的頭巾,裡邊盛着二升米。
&rdquo他們這樣表示祝賀,現八、小文吾、毛野、大角也都述說了喜悅的心情。
當下、大和照文對星額師徒表示憐惜,同時贊揚八犬士都同樣有功,并将這裡的敵人自相殘殺之事也告訴了他們。
信乃也告訴、大和照文說:&ldquo方才我被惡僧們截住,無暇救護庵主。
正在鏖戰中,一陣怪風将僧徒吹散,後來我才生擒了德用。
恰好這六位兄弟得勝後退到這裡相遇,一切順利,同時在那路旁的小廟,看到了一件古今罕見的奇事。
本想立即相告,可是在這裡待得時間過久,唯恐從城内有大隊追兵趕來,不好抵擋。
我們先退到諸川那邊,在适當的地方等待敵人。
&rdquo道節聽了上前說道:&ldquo此議甚好。
如從城裡有敵兵追來,就把惡僧們的非法作為細說給他們。
我們本是無罪的,如說了他們不聽,就先殺他們的俘虜祭旗,可破敵兵。
如今别無他策。
&rdquo毛野攔住他的話說:&ldquo那也要看時宜,還是快走吧!&rdquo親兵衛也說:&ldquo我也有同伴的薄命之事想告訴各位仁兄,但是現在情況緊急,待有機會再說,無須在這裡講,快走!快走!&rdquo大家都再無異議,八犬士、照文、代四郎帶領所有的士兵和随從,在、大法師的前後護衛着,轟趕着俘虜,急忙渡過左右川橋。
莊助和照文是疏遠多年的親戚,小文吾和親兵衛是舅甥關系,他們彼此一路并肩走着,悄悄談起往事,都甚感欣慰。
左右川橋的那邊,有在田裡耕作的莊客們,遠遠看到這個光景,無不十分吃驚;在路上遇到的過路村民見了也都紛紛躲避,無人攔阻擋路。
所以八犬士隊伍整齊,威風凜凜地往前走了三四裡路,見路旁有片樹林,對面有座舊山門。
毛野立即喚住走在前邊的道節、莊助、小文吾和現八說:&ldquo衆位仁兄想在此歇息的話,那座舊廟正是好去處。
&rdquo道節聽了與信乃等一說,大家都表示同意,便吩咐照文的侍衛直冢紀二六說:&ldquo你去看看那裡的光景。
&rdquo過了一會兒,他回來禀報照文和犬士們說:&ldquo小可到那裡去仔細察看了一下,從前可能是一座大刹,現已荒廢,到處雜草叢生,隻留有柱基。
但還有個庫房,也是斷瓦殘垣,漏雨透光,白壁坍塌,露出了房架,窗戶上織滿蜘蛛網,柱子斜得如同片假名的&lsquo丿&rsquo字,地闆腐朽好似無燕子花的八橋(2),因此無人看守。
但在庫房的背後有間小草屋,在那裡一個年約六十許的和尚,背靠着柱子在打瞌睡。
想問他這裡的山号(3)和寺号,召喚了多次他也不醒,不知是睡熟了,還是個聾子。
因無法喚醒他,便跑了回來。
&rdquo照文聽了征詢一下犬士們的意見,大家都無異議,便一同前往。
來到山門附近,因門柱嚴重傾斜,門怎麼也推不開,不得不從角門的坍塌處鑽了進去。
确如紀二六所說,是個寂靜的破廟,隻有昔日遺留的石基。
這時從茫茫夏草中驚起的雲雀,飛上雲天。
在青翠的樹蔭裡可聽到杜鵑的叫聲。
生滿了青苔的淨手盆還留有施主的姓名,已無遮蓋的露天佛像,膝前開着荊棘等野花,令人有如坐針氈之感。
又見在鼯鼠栖息的廢井旁邊有狐穴,在衆鳥遺糞的石頭上,有許多兔子的足迹。
這裡的七堂伽藍恐怕不是遇到應仁年間的戰亂之災,便是毀于嘉吉的兵燹。
八犬士和、大、照文、代四郎等站在那裡正一同觀看之際,毛野讓紀二六領着察看了庫房背後的草屋,那個和尚已無蹤影,不知哪裡去了。
在那裡立着的石菩薩的淨水盆左右,各有個土盆把鹽堆成個金字形。
這裡的石菩薩不是偶然有人來參拜立的,便是那個和尚供奉的。
因沒有人,也無處探問。
另外在這草屋前面,有個大竹叢,正值竹筍出土之際,長出許多竹筍,有的二三寸,有的三四寸。
毛野暫且站在那草屋的檐下,等待那和尚回來,可是已日影西傾,仍不見他蹤影。
在由紀二六引路到庫房這邊來時,七犬士和、大、照文、代四郎等都進到庫房裡面歇息,把經棱、素賴、德用、堅削等和所有的俘虜,拴在外面的石頭或老松樹上,由照文帶的士兵和随從們看守着。
庫房的地闆雖已腐朽,但尚有容膝之處。
沒處找席子就割些草鋪下,、大法師把背箱放在上座,慢慢地撚念珠。
在他的身邊,七犬士和照文、代四郎等團團圍坐着;見毛野回來,照文便開口道:&ldquo今天的戰鬥是出乎意料的,所以沒準備幹糧,大概都想吃東西了,但這裡離市鎮很遠,無處去買。
大家都誇犬阪君是智囊,可有何好主意?&rdquo信乃聽了攔住他的話說:&ldquo我們雖然事先沒有準備,但多少帶來一點。
同來的六位兄弟都聽到和看到了,還沒對其他人講,就先說說它的來曆吧。
&rdquo原來信乃方才在途中用舊稻草垛的杉木杆趕跑許多敵兵後,又與德用交鋒。
德用有武藝,且膂力過人,雙手拿着六七十斤的鐵鹿杖,雖搏鬥了一段時間,但因器械過重,漸漸有些力不從心,支持不住。
他急忙叫罵退卻的衆僧前來相助,已經逃跑的衆惡僧,曾一度呐喊着回來又把信乃圍住。
這時狂風驟起,陰霾遮天,德用和信乃都被吹倒,兩個人便分開不再厮打。
不知德用和衆惡僧,是因害怕怪風逃跑了,還是在黑暗中不見對手,不得不撤回去了。
本來信乃猜想這裡已無敵人,可是方才卻又聽到河邊上敵人的槍聲,因此對庵主、照文和姥雪等很不放心。
于是他便想立即往那裡去,好同他們安危與共,就摸索着往橋那邊去。
可是黑得咫尺難辨,弄不清所要去的方向,卻摸在一座小屋的牆上。
他一邊猜測一邊摸索,以為可能是路旁的小廟,因為方才從這裡走過時曾無意看到過。
信乃想暫且避避風,便到裡邊去,一摸四周,不過六尺見方,立着一尊石佛。
門大概被風吹跑了,所以出入自如。
他便坐在石座上等待風停下來。
還不到半個時辰,風歇塵止,天空明朗如初。
信乃這時才看見這個路旁小廟的佛爺,原是石造的地藏菩薩,身高五尺許站在台座上。
可能因石料不好,面部已有損壞的地方,同時有個紅布袋裝着東西用麻繩系着,還串了四五百文錢,挂在脖子上。
那個樣子很使人奇怪,他便解下來看看。
布袋可能是地藏菩薩的頭巾,裡邊盛着二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