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 下帙中序
關燈
小
中
大
時之用言,而且《源氏物語》亦皆音訓混用(3),是以後世之後世,必然會出現和漢駁雜之文章〔從《太平記》等便可想而知〕。
至于又是一轉,則是餘之拙文,于假名文字中随意夾雜一些誦記的唐山俗語,如被國學和漢學家寓目,則必将笑其駁雜,而說三道四。
唐山以俗語所綴之書,既有雅言,亦有方言,不然則難以為用。
另外儒學、方技、佛經,雖用雅言書寫,但其中亦有用俗語者,如《二程全書》、《朱子語類》等。
以俗語綴文者,除《奇功新事》、《傷寒條辨》、《虛堂錄》、《光明藏》之類外,或許尚不乏其例。
可見先賢已有此類文章。
唐山之華章,不借助俗語寫時尚,則難以得心應手,更何況我大皇國之文章,有和漢雅俗、古今之别。
今之戲筆墨者孰能融貫通?豈非難上加難乎? 憶昔日之草子物語,有《竹取》、《宇通保》、《源氏物語》等,作者亦并非極力穿鑿詞彙而綴之成文,必實錄當時諸士大夫之雅語方言。
然而古語向來雅而不俗,同時宮嫔之詞,雖雅俗間雜〔見海人藻芥和真淵之《草結》等便可想而知〕,但因才子、才女人品高潔,且又能文,便成為後世和文之泰鬥,是以竊以為古之草子物語,亦為雅俗兼備之作。
和漢其文雖異,将情态寫得生動有趣者,不用俗語則很難寫成。
彼此毫無二緻。
然而今之俚言俗語,轉訛侏離太甚,不能原樣用之成文。
餘為文駁雜,乃為擺脫侏離庸俗之故。
近世建部绫足之《西山物語》及《本朝水浒傳》〔一名《吉野物語》〕,皆以古語撰寫,其中《本朝水浒傳》,其風格有類似淨琉璃(4)唱本的章節,有某些俗語夾雜其間,猶如樹幹嫁接竹枝,且不合時尚,故僅寫了兩編,未能完成全書〔第二編以抄寫本流布〕。
此外村田翁之《築志船物語》乃以《今古奇觀》卷二十六&ldquo蔡小姐忍辱報仇&rdquo〔《拍案驚奇》中亦有與此類似之故事,但其文不同,蓋乃他篇〕為藍本改編為皇國故事,并以古語撰寫。
有如此為文之本領,必于初學者有所裨益。
惜乎,此改編之作未過半,老翁便與世長辭。
吾一知音曾對餘發牢騷曰:何以不将其續就以成全書?村田翁亦為國學者流,雅好和漢稗史而編寫此書。
該書流行不廣,世俗之看官恐不知之。
以勸懲為本,使不喜讀書之婦孺亦能讀之者,豈非餘之拙文乎? 稗官野史乃卑微之事。
餘雖不自許己作甚佳,但本傳即将進入結局,如不略抒己見,則不免有所憾焉。
是以聊費筆墨,以待百年後之知音。
倘若庶幾可解除後世之嘲笑議論,則至感幸甚。
丁酉秋八月廿六日,東園之黃白桂花馥郁芳香,于南檐下撰此文者,乃著作堂之癡老。
蓑笠漁隐 *** (1)和訓是漢字之字意用日文的假名标記出來。
(2)言靈是日本古代信仰語言中的神靈,認為語言有威力。
(3)音訓混用是指有時假借漢字之音,而有時又借漢字之意。
(4)淨琉璃是用三弦琴伴奏的說唱曲藝。
至于又是一轉,則是餘之拙文,于假名文字中随意夾雜一些誦記的唐山俗語,如被國學和漢學家寓目,則必将笑其駁雜,而說三道四。
唐山以俗語所綴之書,既有雅言,亦有方言,不然則難以為用。
另外儒學、方技、佛經,雖用雅言書寫,但其中亦有用俗語者,如《二程全書》、《朱子語類》等。
以俗語綴文者,除《奇功新事》、《傷寒條辨》、《虛堂錄》、《光明藏》之類外,或許尚不乏其例。
可見先賢已有此類文章。
唐山之華章,不借助俗語寫時尚,則難以得心應手,更何況我大皇國之文章,有和漢雅俗、古今之别。
今之戲筆墨者孰能融貫通?豈非難上加難乎? 憶昔日之草子物語,有《竹取》、《宇通保》、《源氏物語》等,作者亦并非極力穿鑿詞彙而綴之成文,必實錄當時諸士大夫之雅語方言。
然而古語向來雅而不俗,同時宮嫔之詞,雖雅俗間雜〔見海人藻芥和真淵之《草結》等便可想而知〕,但因才子、才女人品高潔,且又能文,便成為後世和文之泰鬥,是以竊以為古之草子物語,亦為雅俗兼備之作。
和漢其文雖異,将情态寫得生動有趣者,不用俗語則很難寫成。
彼此毫無二緻。
然而今之俚言俗語,轉訛侏離太甚,不能原樣用之成文。
餘為文駁雜,乃為擺脫侏離庸俗之故。
近世建部绫足之《西山物語》及《本朝水浒傳》〔一名《吉野物語》〕,皆以古語撰寫,其中《本朝水浒傳》,其風格有類似淨琉璃(4)唱本的章節,有某些俗語夾雜其間,猶如樹幹嫁接竹枝,且不合時尚,故僅寫了兩編,未能完成全書〔第二編以抄寫本流布〕。
此外村田翁之《築志船物語》乃以《今古奇觀》卷二十六&ldquo蔡小姐忍辱報仇&rdquo〔《拍案驚奇》中亦有與此類似之故事,但其文不同,蓋乃他篇〕為藍本改編為皇國故事,并以古語撰寫。
有如此為文之本領,必于初學者有所裨益。
惜乎,此改編之作未過半,老翁便與世長辭。
吾一知音曾對餘發牢騷曰:何以不将其續就以成全書?村田翁亦為國學者流,雅好和漢稗史而編寫此書。
該書流行不廣,世俗之看官恐不知之。
以勸懲為本,使不喜讀書之婦孺亦能讀之者,豈非餘之拙文乎? 稗官野史乃卑微之事。
餘雖不自許己作甚佳,但本傳即将進入結局,如不略抒己見,則不免有所憾焉。
是以聊費筆墨,以待百年後之知音。
倘若庶幾可解除後世之嘲笑議論,則至感幸甚。
丁酉秋八月廿六日,東園之黃白桂花馥郁芳香,于南檐下撰此文者,乃著作堂之癡老。
蓑笠漁隐 *** (1)和訓是漢字之字意用日文的假名标記出來。
(2)言靈是日本古代信仰語言中的神靈,認為語言有威力。
(3)音訓混用是指有時假借漢字之音,而有時又借漢字之意。
(4)淨琉璃是用三弦琴伴奏的說唱曲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