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回 奉君命清澄讨複叛賊 應機變素藤易牛狼囚
關燈
小
中
大
再說義成主君就讨伐素藤之事,召集氏元、貞行、辰相、清澄四位家老征詢意見。
四位家老先問候了主君的病,然後進行議論。
當下東辰相奏道:&ldquo如今這樣啟奏雖好似多餘的牢騷,然而日前犬江親兵衛捉了素藤時,如速将其斬首,則根除了這個後患。
可是親兵衛出于佛心竟奏請恩赦,而我君也素來以寬大為懷,終于赦了那個本不當赦的逆賊,但他反而以仁政者為仇,以緻釀成今日之事。
如不速将親兵衛召回來去讨伐逆賊,誰能破他的幻術?&rdquo氏元、貞行和清澄都表示贊同,說:&ldquo臣等的愚見也與辰相一樣,日前聽說親兵衛奉命啟程,還不過兩三天,如趕快派人去追,找到他的去向,就可以把他叫回來。
未知聖意如何?&rdquo他們一齊表明了自己的見解。
義成仔細聽了聽說:&ldquo誠如六郎所說,前次驅逐素藤,不少人都認為我優柔寡斷而依了親兵衛個人的意見。
然而素藤起初不是對我家無功,隻是因為沒有達到他所奢望的婚姻,才耿耿于懷起了謀反之意,竟然囚禁了義通。
可是由于姐姐神靈的冥助和親兵衛的奇功,将那逆賊帶到我方營寨時,當時如将其立即斬首可消除後患,但如有偏袒素藤者則一定會在暗中說:&lsquo他起初對我家有功,隻是因為求親未準,才懷恨起了野心。
隻因恨他這一點便将其枭首,豈不是罰重恩輕嗎?&rsquo當時因考慮到會有這種議論,便采納了親兵衛之谏言,驅逐了不該赦免的素藤等人。
他辜負了我的仁愛之心,不念再生之恩,是他的重罪。
然而這樣一來,是非邪正不是昭然若揭嗎?即使有是非界限模糊、偏袒他的人,如今也該無話可說了。
關于親兵衛之事,是我想讓他去尋找其他犬士以便同來,所以日前準他假去外出遊曆。
如将他召回來則有人會說,連一個叛賊都征服不了,不得不召那個神童回來,這豈不有玷武門,成為畢生的憾事麼?經過三思,想到日前拟議斬殺素藤等人時,唯有親兵衛奏請恩赦,他曾說過素藤如再叛變,他不假他人之手定将隻身将其斬殺。
即使親兵衛當時知道素藤可能還要反叛,也因為他在治服他們使之投降時曾經說過,他們如能全都立即投誠,他可為他們奏請恩赦。
為了不食言才那樣做,這是以信義為本的英雄本色,因此我想親兵衛如果今日還在這裡,他一定有不必勞動别人便能斬殺素藤等人之術。
怎奈現已不在身邊。
他在途中如聞聽素藤複反立即回來就好了。
我已說過因故不能召他回來。
上次我讨伐那個叛賊時之所以沒有急于用兵,是考慮到義通的安危,才采納了辰相等之谏言,同時也因領會了神明和父親的教導,便不得不耽延了不少時間。
然而這次沒有被素藤捉去的人質。
我如腳不得病,則将立即出兵蕩平賊寇,解救百姓之塗炭并非難事。
如等待病愈後再出征就太遲了,那将使敵人養精蓄銳,給征讨增添困難。
如今誰能代我分憂,去夷平叛賊呢?&rdquo他嗟歎道。
四位老臣難以慰藉,都緊皺着眉頭,開言道:&ldquo主公言之有理,臣等才疏智淺,沒有想到那些。
親兵衛之事如今就不必再議了。
素藤即使有邪術,也邪不克正。
這時倘若惜命不敢承擔重任,則枉食君祿了。
臣等願去館山,蕩平賊寇,以為主君分憂解愁。
&rdquo義成聽了搖頭道:&ldquo汝等是家老,許多政務還要仰仗衆卿。
即使你們願往,也不能派四人同去。
木曾介雖智勇雙全,但家老中屬卿最老,已是桑榆年景,即使想去亦不能臨陣。
藏人和六郎前次已出過征,我看兵庫助前去如何?&rdquo清澄趨膝向前欣然奏道:&ldquo微臣不才,曾多次被委以重任,但尚未立下軍功。
臣願受命去征讨素藤,以斧钺加其身,望乞恩準。
&rdquo義成聽了點頭道:&ldquo汝有韬略、有武藝,而且不性急、不貪功,所以這次征讨素藤,汝是最合适的大将,汝既然願往,就将我身邊的三員勇将田稅力助逸友和小森但一郎高宗以及浦安牛助友勝做副将,授以一千五百名士兵。
固然賊徒有妖術,上次曾從館山城内至殿台的樟樹洞,掘了一條地道,使伏兵自由出沒,沒過幾天地道就消失了,令人十分奇怪。
這次夜襲館山城時,看着又有數千賊兵,也是他的妖術,其實不可能有那麼多人。
要破那妖術最好是用糞便水、大蒜汁、獸類的鮮血污穢之物噴灑,此事見之于漢籍。
前次我已做了準備,但在讨伐賊徒時,并未遇到怪事。
然而這次如不準備,則定會誤事的。
對這點要牢牢記住,趕快出發,切莫再耽誤時間。
&rdquo君臣很快議決了征讨之事,衆臣皆遵命。
其中清澄授命挂帥甚感榮耀,他接過催促發兵的文書,退下後便調動人馬。
本來他就有對戰備從不怠慢的家風,所以立即調齊人馬,傳令明日就出征。
當時荒矶南彌六和安西出來介、麻呂複五郎等想跟着荒川兵庫助清澄的隊伍去讨伐素藤,他們一再要求,清澄便奏請主君定奪,義成說:&ldquo他們想到再生之恩,想随軍前去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南彌六并非武士,隻是有些行俠好義之氣概,他原來不是上總的商人嗎?想同出來介、複五郎等一起出征,似乎是件好事,我看還不大合适。
同時他們三人雖洗清了舊惡,如今已是善良之人,但他們原是素藤的心腹奸細,帶他們三人同去,我方士兵會有疑慮,恐怕有人會甚感不快。
因此可讓出來介和複五郎跟去,最好把南彌六留在城内。
&rdquo清澄立即領命退下。
那三個人聽到主君的決定,南彌六大失所望。
他獨自上前複對清澄說:&ldquo抗拒主君之命雖罪該萬死,但是我等蒙受國主之恩,想報以寸功乃一緻的願望,難道小可便無報恩之心?此身雖為商人,但如今适逢戰國時代,何必以貴賤論人,就是武門名家的子孫,因家業衰敗降作百姓者也為數不少。
另外莊客市井中之有志者,由于自身努力而成了武士興家立業的不也是很多麼?因為小可是商人,就不顧小可的願望,未免太不合乎情理了。
懇請您再向主君說說。
&rdquo盡管他如此抱怨并一再懇求,但清澄還是搖頭說:&ldquo你的志向雖可嘉,但三人都跟着出征,我方士兵會有人疑慮。
主君既如此考慮,如再強求則是不敬了。
以後會有用汝之處,就暫且留下吧。
&rdquo見清澄這樣說,出來介和複五郎也一同勸說南彌六。
可是南彌六卻不聽,瞪着眼睛說:&ldquo你們都如願以償,為何就不想想我呢?即使某此身是商人,但卻是從前人所共知的洲崎無垢三的外孫,如果失掉這個機會,怎麼為外祖父雪恥?如此無謂地苟延殘生,還莫如死了的好。
&rdq
四位家老先問候了主君的病,然後進行議論。
當下東辰相奏道:&ldquo如今這樣啟奏雖好似多餘的牢騷,然而日前犬江親兵衛捉了素藤時,如速将其斬首,則根除了這個後患。
可是親兵衛出于佛心竟奏請恩赦,而我君也素來以寬大為懷,終于赦了那個本不當赦的逆賊,但他反而以仁政者為仇,以緻釀成今日之事。
如不速将親兵衛召回來去讨伐逆賊,誰能破他的幻術?&rdquo氏元、貞行和清澄都表示贊同,說:&ldquo臣等的愚見也與辰相一樣,日前聽說親兵衛奉命啟程,還不過兩三天,如趕快派人去追,找到他的去向,就可以把他叫回來。
未知聖意如何?&rdquo他們一齊表明了自己的見解。
義成仔細聽了聽說:&ldquo誠如六郎所說,前次驅逐素藤,不少人都認為我優柔寡斷而依了親兵衛個人的意見。
然而素藤起初不是對我家無功,隻是因為沒有達到他所奢望的婚姻,才耿耿于懷起了謀反之意,竟然囚禁了義通。
可是由于姐姐神靈的冥助和親兵衛的奇功,将那逆賊帶到我方營寨時,當時如将其立即斬首可消除後患,但如有偏袒素藤者則一定會在暗中說:&lsquo他起初對我家有功,隻是因為求親未準,才懷恨起了野心。
隻因恨他這一點便将其枭首,豈不是罰重恩輕嗎?&rsquo當時因考慮到會有這種議論,便采納了親兵衛之谏言,驅逐了不該赦免的素藤等人。
他辜負了我的仁愛之心,不念再生之恩,是他的重罪。
然而這樣一來,是非邪正不是昭然若揭嗎?即使有是非界限模糊、偏袒他的人,如今也該無話可說了。
關于親兵衛之事,是我想讓他去尋找其他犬士以便同來,所以日前準他假去外出遊曆。
如将他召回來則有人會說,連一個叛賊都征服不了,不得不召那個神童回來,這豈不有玷武門,成為畢生的憾事麼?經過三思,想到日前拟議斬殺素藤等人時,唯有親兵衛奏請恩赦,他曾說過素藤如再叛變,他不假他人之手定将隻身将其斬殺。
即使親兵衛當時知道素藤可能還要反叛,也因為他在治服他們使之投降時曾經說過,他們如能全都立即投誠,他可為他們奏請恩赦。
為了不食言才那樣做,這是以信義為本的英雄本色,因此我想親兵衛如果今日還在這裡,他一定有不必勞動别人便能斬殺素藤等人之術。
怎奈現已不在身邊。
他在途中如聞聽素藤複反立即回來就好了。
我已說過因故不能召他回來。
上次我讨伐那個叛賊時之所以沒有急于用兵,是考慮到義通的安危,才采納了辰相等之谏言,同時也因領會了神明和父親的教導,便不得不耽延了不少時間。
然而這次沒有被素藤捉去的人質。
我如腳不得病,則将立即出兵蕩平賊寇,解救百姓之塗炭并非難事。
如等待病愈後再出征就太遲了,那将使敵人養精蓄銳,給征讨增添困難。
如今誰能代我分憂,去夷平叛賊呢?&rdquo他嗟歎道。
四位老臣難以慰藉,都緊皺着眉頭,開言道:&ldquo主公言之有理,臣等才疏智淺,沒有想到那些。
親兵衛之事如今就不必再議了。
素藤即使有邪術,也邪不克正。
這時倘若惜命不敢承擔重任,則枉食君祿了。
臣等願去館山,蕩平賊寇,以為主君分憂解愁。
&rdquo義成聽了搖頭道:&ldquo汝等是家老,許多政務還要仰仗衆卿。
即使你們願往,也不能派四人同去。
木曾介雖智勇雙全,但家老中屬卿最老,已是桑榆年景,即使想去亦不能臨陣。
藏人和六郎前次已出過征,我看兵庫助前去如何?&rdquo清澄趨膝向前欣然奏道:&ldquo微臣不才,曾多次被委以重任,但尚未立下軍功。
臣願受命去征讨素藤,以斧钺加其身,望乞恩準。
&rdquo義成聽了點頭道:&ldquo汝有韬略、有武藝,而且不性急、不貪功,所以這次征讨素藤,汝是最合适的大将,汝既然願往,就将我身邊的三員勇将田稅力助逸友和小森但一郎高宗以及浦安牛助友勝做副将,授以一千五百名士兵。
固然賊徒有妖術,上次曾從館山城内至殿台的樟樹洞,掘了一條地道,使伏兵自由出沒,沒過幾天地道就消失了,令人十分奇怪。
這次夜襲館山城時,看着又有數千賊兵,也是他的妖術,其實不可能有那麼多人。
要破那妖術最好是用糞便水、大蒜汁、獸類的鮮血污穢之物噴灑,此事見之于漢籍。
前次我已做了準備,但在讨伐賊徒時,并未遇到怪事。
然而這次如不準備,則定會誤事的。
對這點要牢牢記住,趕快出發,切莫再耽誤時間。
&rdquo君臣很快議決了征讨之事,衆臣皆遵命。
其中清澄授命挂帥甚感榮耀,他接過催促發兵的文書,退下後便調動人馬。
本來他就有對戰備從不怠慢的家風,所以立即調齊人馬,傳令明日就出征。
當時荒矶南彌六和安西出來介、麻呂複五郎等想跟着荒川兵庫助清澄的隊伍去讨伐素藤,他們一再要求,清澄便奏請主君定奪,義成說:&ldquo他們想到再生之恩,想随軍前去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南彌六并非武士,隻是有些行俠好義之氣概,他原來不是上總的商人嗎?想同出來介、複五郎等一起出征,似乎是件好事,我看還不大合适。
同時他們三人雖洗清了舊惡,如今已是善良之人,但他們原是素藤的心腹奸細,帶他們三人同去,我方士兵會有疑慮,恐怕有人會甚感不快。
因此可讓出來介和複五郎跟去,最好把南彌六留在城内。
&rdquo清澄立即領命退下。
那三個人聽到主君的決定,南彌六大失所望。
他獨自上前複對清澄說:&ldquo抗拒主君之命雖罪該萬死,但是我等蒙受國主之恩,想報以寸功乃一緻的願望,難道小可便無報恩之心?此身雖為商人,但如今适逢戰國時代,何必以貴賤論人,就是武門名家的子孫,因家業衰敗降作百姓者也為數不少。
另外莊客市井中之有志者,由于自身努力而成了武士興家立業的不也是很多麼?因為小可是商人,就不顧小可的願望,未免太不合乎情理了。
懇請您再向主君說說。
&rdquo盡管他如此抱怨并一再懇求,但清澄還是搖頭說:&ldquo你的志向雖可嘉,但三人都跟着出征,我方士兵會有人疑慮。
主君既如此考慮,如再強求則是不敬了。
以後會有用汝之處,就暫且留下吧。
&rdquo見清澄這樣說,出來介和複五郎也一同勸說南彌六。
可是南彌六卻不聽,瞪着眼睛說:&ldquo你們都如願以償,為何就不想想我呢?即使某此身是商人,但卻是從前人所共知的洲崎無垢三的外孫,如果失掉這個機會,怎麼為外祖父雪恥?如此無謂地苟延殘生,還莫如死了的好。
&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