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 竊主财盜賊被盜戮 宿賊巢強人免賊難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高梨職德逮捕了強盜但鳥業因,将其手下的三名小喽羅也拴在一起,由士兵牽着帶回衙門,審問他們的出身來曆和所做的壞事。
業因等雖想抵賴,企圖幸免,但這時腹内又出聲音,不等他回答便說出來他的出身來曆和多年來所幹的壞事。
因此業因和小喽羅們也就無法狡辯。
于是業因招供說,他是多年來躲在近江膽吹山上的強盜,手下有許多小喽羅,經常殘害良民奪取财物,同時為貪口腹之欲,有時剖孕婦之腹,蒸食其胎兒作下酒菜。
因想觀看祇園廟會遊行的彩車,便帶領三四個同夥悄悄來到京師。
唯恐觀看彩車的群衆中有他的仇人,便化裝成小販的模樣躲在店鋪的檐下,在站着觀看時忽然奇病發作,腹内說話揭露了他的積惡,則成了檻中之獸,不得不如實招供。
他招供後腹内哈哈大笑,從此便無聲了。
職德聽了更加驚奇,但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厲目對業因說:&ldquo喂!爾這兇賊,知道麼?如那褲垂保輔、金山左衛門、藤澤入道、淺生松孺等,自古以來聞名于世的強盜很多,但還沒聽說有奪胎啖子的。
爾之狠毒殘暴勝過鬼畜,所以終不免惡報。
腹内發聲自己揭露自己的罪惡,真是現世現報,大概是被爾殺害的冤魂在爾之五髒内,讓爾說出來的。
地獄天堂不遠,輪回報應就在眼前,豈非自作自受麼?&rdquo業因聽了毫無懼色,擡頭冷笑說:&ldquo肚子裡即使有人說話,我若刀在腰間,則将其割下來也易如反掌,隻因化了裝,身邊未帶寸鐵,所以讓你立了功。
&rdquo士兵們聽了趕忙說:&ldquo下去!&rdquo狠狠地将繩索捆緊,拉着他和三個喽羅收監入獄。
于是高梨職德将業因的罪惡和這件怪事禀報了三位管領〔斯波、細川、山〕。
他說:&ldquo此賊在膽吹的巢穴還有許多黨羽,如不派重兵圍剿便難獲全勝,如何辦理,候旨定奪。
&rdquo他如此禀報聽候旨意。
三管領商議後說:&ldquo那個但鳥業因在京中也很聞名。
往膽吹派兵可告谕六角家,從觀音寺城出兵。
汝此次捕到如此有名的賊首,是難得的功勞。
世間雖然強盜不少,但是啖嬰兒者還是前所未聞。
對這樣的大惡人,不能用一般的刑罰,要施以極刑,将他大卸八塊。
其同黨三人與他一同枭首。
&rdquo職德領命回衙,傳達了管領的旨意,先将業因活着大卸八塊,然後斬首,與三個小喽羅一同在賀茂河灘枭首示衆。
觀者如堵,對這件怪事議論紛紛。
有人說:&ldquo這是業因多年來剖腹奪胎,被他殺害的許多婦人的怨魂所為。
&rdquo也有的不這樣認為,說:&ldquo從那強盜腹内聽到猶如人在說話,這是一種叫做應聲蟲之病的緣故。
&rdquo衆人争論不休。
其中一位博學者慢慢告訴他們說:&ldquo應聲蟲這種奇病是隻有病人說話時腹内才有聲,同他說的一樣,無異于是其話音的回響。
病人如果默默無語,則腹裡也就無聲。
因此但鳥業因的腹内有聲,并非應聲蟲。
說是怨魂所為雖似乎有根據,但隻是出于猜測。
我認為這是一種狠毒的冥罰,讓他得這種奇病,令其自訴其罪,以受誅戮。
還有他之啖嬰兒也并非什麼奇談,昔日烏浒國之人,在每人初次生子時,一定要将其子解體而食之,如其味美則獻給其國王。
此事見之于《後漢書·東夷列傳》。
因此在我邦将生性愚蠢者稱作烏浒之蠢貨;或者說是太烏浒了,都是出自那裡。
另外在《老學庵筆記》〔卷八〕中說,蜀人見值得誇獎之人物曰嗚呼,(1)見可鄙視者曰:噫嘻。
它并非烏浒(2)之意,隻是說兩者似是而非罷了。
不管怎樣,如烏浒人那樣時常吃己之子,或啖人之子,在世間不能說沒有。
我大皇國自神代以來,雖以武為本,但因本是魚米之鄉,所以食獸肉者很少,更何況啖人肉者?隻有在畫卷中的酒颠童子和這個但鳥業因。
其他好食人之嬰兒者雖聞所未聞,但在偏僻的農村,有被稱之為棄嬰國的,為減少人口,那裡的愚夫愚婦常殺害自己的嬰兒。
聽說在那個國裡的愚民們因生孩子太多養活不了,在生一子以後,産婦生下孩子便自己将嬰兒放在膝下坐死,所以叫做棄嬰國。
烏浒國人隻是烹食其初生之子,對嫌生子過多的愚俗,三番兩次地棄嬰,又該說什麼才是呢?那個業因啖食許多嬰兒而受到冥罰,未能逃脫腹内有聲的惡報。
以此理推之,即使不是他人之子而是己子,多次棄嬰的夫婦也應該讓他們在膝上生瘡,大聲責罵自己的殘忍狠毒。
不如此懲前毖後,以儆效尤,竟公然作為習俗,似棄嬰國者,實太可悲啦!另外在那棄嬰國的鄰邦有個堕胎國。
那裡的男女幽會後懷了孕,沒辦法便服藥堕胎。
還有雖不是奸夫淫婦,不願年年懷孕,有的便跑到堕胎國去。
這樣的愚夫愚婦,無異于親自剖其腹而啖其子。
鑽穴隙,犯法度,連男女幽會都會避免不了犯罪,而害其腹中之子者豈非更是不仁麼?那樣的夫婦即使沒有得到堕胎的報應,神佛也不會保佑那樣的不仁者。
慈悲之人把他看作是惡煞兇神,既無神佛保佑,死後怎能不受惡報和斷子絕孫?世人怕死和得到惡報,願子孫繁盛,所以連對焦螟小蟲都不敢無故殺害。
為了自己的長壽和子孫之繁盛,極力積陰德。
子孫繁衍十代,骨血世代相傳之家,都是因為先祖的陰德。
毫無疑問,善惡有報,隻是有早有晚而已。
這次業因的奇病惡報,傳給那棄嬰國、
業因等雖想抵賴,企圖幸免,但這時腹内又出聲音,不等他回答便說出來他的出身來曆和多年來所幹的壞事。
因此業因和小喽羅們也就無法狡辯。
于是業因招供說,他是多年來躲在近江膽吹山上的強盜,手下有許多小喽羅,經常殘害良民奪取财物,同時為貪口腹之欲,有時剖孕婦之腹,蒸食其胎兒作下酒菜。
因想觀看祇園廟會遊行的彩車,便帶領三四個同夥悄悄來到京師。
唯恐觀看彩車的群衆中有他的仇人,便化裝成小販的模樣躲在店鋪的檐下,在站着觀看時忽然奇病發作,腹内說話揭露了他的積惡,則成了檻中之獸,不得不如實招供。
他招供後腹内哈哈大笑,從此便無聲了。
職德聽了更加驚奇,但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厲目對業因說:&ldquo喂!爾這兇賊,知道麼?如那褲垂保輔、金山左衛門、藤澤入道、淺生松孺等,自古以來聞名于世的強盜很多,但還沒聽說有奪胎啖子的。
爾之狠毒殘暴勝過鬼畜,所以終不免惡報。
腹内發聲自己揭露自己的罪惡,真是現世現報,大概是被爾殺害的冤魂在爾之五髒内,讓爾說出來的。
地獄天堂不遠,輪回報應就在眼前,豈非自作自受麼?&rdquo業因聽了毫無懼色,擡頭冷笑說:&ldquo肚子裡即使有人說話,我若刀在腰間,則将其割下來也易如反掌,隻因化了裝,身邊未帶寸鐵,所以讓你立了功。
&rdquo士兵們聽了趕忙說:&ldquo下去!&rdquo狠狠地将繩索捆緊,拉着他和三個喽羅收監入獄。
于是高梨職德将業因的罪惡和這件怪事禀報了三位管領〔斯波、細川、山〕。
他說:&ldquo此賊在膽吹的巢穴還有許多黨羽,如不派重兵圍剿便難獲全勝,如何辦理,候旨定奪。
&rdquo他如此禀報聽候旨意。
三管領商議後說:&ldquo那個但鳥業因在京中也很聞名。
往膽吹派兵可告谕六角家,從觀音寺城出兵。
汝此次捕到如此有名的賊首,是難得的功勞。
世間雖然強盜不少,但是啖嬰兒者還是前所未聞。
對這樣的大惡人,不能用一般的刑罰,要施以極刑,将他大卸八塊。
其同黨三人與他一同枭首。
&rdquo職德領命回衙,傳達了管領的旨意,先将業因活着大卸八塊,然後斬首,與三個小喽羅一同在賀茂河灘枭首示衆。
觀者如堵,對這件怪事議論紛紛。
有人說:&ldquo這是業因多年來剖腹奪胎,被他殺害的許多婦人的怨魂所為。
&rdquo也有的不這樣認為,說:&ldquo從那強盜腹内聽到猶如人在說話,這是一種叫做應聲蟲之病的緣故。
&rdquo衆人争論不休。
其中一位博學者慢慢告訴他們說:&ldquo應聲蟲這種奇病是隻有病人說話時腹内才有聲,同他說的一樣,無異于是其話音的回響。
病人如果默默無語,則腹裡也就無聲。
因此但鳥業因的腹内有聲,并非應聲蟲。
說是怨魂所為雖似乎有根據,但隻是出于猜測。
我認為這是一種狠毒的冥罰,讓他得這種奇病,令其自訴其罪,以受誅戮。
還有他之啖嬰兒也并非什麼奇談,昔日烏浒國之人,在每人初次生子時,一定要将其子解體而食之,如其味美則獻給其國王。
此事見之于《後漢書·東夷列傳》。
因此在我邦将生性愚蠢者稱作烏浒之蠢貨;或者說是太烏浒了,都是出自那裡。
另外在《老學庵筆記》〔卷八〕中說,蜀人見值得誇獎之人物曰嗚呼,(1)見可鄙視者曰:噫嘻。
它并非烏浒(2)之意,隻是說兩者似是而非罷了。
不管怎樣,如烏浒人那樣時常吃己之子,或啖人之子,在世間不能說沒有。
我大皇國自神代以來,雖以武為本,但因本是魚米之鄉,所以食獸肉者很少,更何況啖人肉者?隻有在畫卷中的酒颠童子和這個但鳥業因。
其他好食人之嬰兒者雖聞所未聞,但在偏僻的農村,有被稱之為棄嬰國的,為減少人口,那裡的愚夫愚婦常殺害自己的嬰兒。
聽說在那個國裡的愚民們因生孩子太多養活不了,在生一子以後,産婦生下孩子便自己将嬰兒放在膝下坐死,所以叫做棄嬰國。
烏浒國人隻是烹食其初生之子,對嫌生子過多的愚俗,三番兩次地棄嬰,又該說什麼才是呢?那個業因啖食許多嬰兒而受到冥罰,未能逃脫腹内有聲的惡報。
以此理推之,即使不是他人之子而是己子,多次棄嬰的夫婦也應該讓他們在膝上生瘡,大聲責罵自己的殘忍狠毒。
不如此懲前毖後,以儆效尤,竟公然作為習俗,似棄嬰國者,實太可悲啦!另外在那棄嬰國的鄰邦有個堕胎國。
那裡的男女幽會後懷了孕,沒辦法便服藥堕胎。
還有雖不是奸夫淫婦,不願年年懷孕,有的便跑到堕胎國去。
這樣的愚夫愚婦,無異于親自剖其腹而啖其子。
鑽穴隙,犯法度,連男女幽會都會避免不了犯罪,而害其腹中之子者豈非更是不仁麼?那樣的夫婦即使沒有得到堕胎的報應,神佛也不會保佑那樣的不仁者。
慈悲之人把他看作是惡煞兇神,既無神佛保佑,死後怎能不受惡報和斷子絕孫?世人怕死和得到惡報,願子孫繁盛,所以連對焦螟小蟲都不敢無故殺害。
為了自己的長壽和子孫之繁盛,極力積陰德。
子孫繁衍十代,骨血世代相傳之家,都是因為先祖的陰德。
毫無疑問,善惡有報,隻是有早有晚而已。
這次業因的奇病惡報,傳給那棄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