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湯島社前才子賣藥 聖廟樹下從者放猴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武藏州豐島郡湯島鄉供奉天滿天神的神社,是于文明十一年,由扇谷的内管領(1)持資入道修建的。
此見之于《夫木集》登蓮法師所詠的&ldquo忍岡之歌&rdquo中: 故人遁世之忍岡,芒花飄搖招手來。
〔另在《回國雜記》中亦有&ldquo忍岡之歌&rdquo〕神社在此歌中的忍岡之南。
〔在《北國紀行》中,題為&ldquo油島神社之歌&rdquo:&ldquo遠離京師地,馳騁在圍場。
君如不健忘,東風送袖香。
&rdquo這首歌詠于文明十五年春,較本回之歲月晚五年。
〕另外其東北方至上野原〔上野這個地名也很古老,見之于《北條身份冊》〕和淺草寺之間雖是偏僻的鄉村,不比繁華的城市,但是這裡的神社,無日無月都有很多僧俗來參拜,所以既有不少售賣糕餅、果子等的商人,也有巫師、耍雜技的僧人和耍刀練武術的藝人。
其中也有的是通過表演坐拔刀和鍊鐮的武藝,出售治瘊子、痦子藥和牙粉的。
有個白面俊俏的壯士,打扮得很潇灑利落,身穿染色的粗綢上衣,下穿肥大的緞子裙褲,肩上系着唐山織的束袖帶,腳上穿的是高齒木屐。
這裡觀看的人很多,用粗竹竿将場地圈起來。
後面搭着八九尺寬的藍色和淺柿色相間的帳篷,橫豎挂着太刀和鍊鐮,在左邊的台子上擺個帶有銅鎖的藥箱子,他坐在凳子上。
過了一會兒這個練刀的離開凳子,恭恭敬敬地對着圍觀的衆人道:&ldquo今天各位又來參拜神社,順便光臨我這個狹窄的小店,實不勝榮幸。
小可每日出售的家傳妙藥,是唐玄宗皇帝時,羅公達仙人傳授給楊貴妃的神仙丹鼎之靈劑,除掉面部的瘊子、痦子,如掃除灰塵一般。
另外這牙粉不是世間所常見的房州砂,而是将寒水石砸碎,用水浸泡成細末,再加上丁香、龍腦、肉桂、乳香、沒藥,配制而成。
寒水石是石膏。
石膏味辣微寒而無毒。
心裡上火、驚喘、口幹舌燥、呼吸困難,用了立即見效。
另外還可下奶,潔齒,有益于牙齒健康,清除胃熱肺熱,益氣去邪,爽神開胃,口渴思飲,可治中暑和牙痛。
其他功能還很多,不勝枚舉。
縱然将其汁液飲入腹中也有益而無損。
不似那房州砂傷牙齒,害脾胃。
作為對購藥主顧的一點孝敬,表演坐拔刀和鍊鐮的武藝,使諸位見笑。
如有想問吉兇禍福者,可為您相面和看手相。
面部的痦子也與面相的吉兇有關,所以對此術也略知一二。
關于相術之事,待練刀之後,請欲知吉兇的各位留下詳談。
下邊概括說說坐拔刀的功夫。
坐拔刀原是來自巷戰的一種功夫,如不能坐着拔出長刀,雖腰間插着刀劍也莫可如何。
這在唐山所謂的十八般武藝中也是沒有的。
所謂的那十八般武藝:一是弓,二是弩,三是槍,四是刀,五是劍,六是矛,七是盾,八是斧,九是钺,十是戟,十一是鞭,十二是锏,十三是鎬,十四是殳,十五是叉,十六是钯頭,十七是綿繩套索,十八是白打。
明朝的武藝以白打為第一。
白打乃拳法之類,在一書中看到:河南少林寺之拳乃世間少有。
此外還有捕棍、摔跤、火槍、擊彈等武藝。
據《兵錄》所載,槍棒的題目甚多。
最近明英宗正統末年,山西的李通英勇無敵,試其武藝有十八般,以此教京師人習武,遂應科舉得中,授武職,然而并無何功勳。
在《水浒傳》中,宋徽宗時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武職,據說十八般武藝俱佳,這純屬虛構。
在本邦自中世以來,武藝的題目衆多,今有二十八般,概括說來:一弓,二劍,三騎馬,四長刀,五槍,六遊泳,七隐形,八拳法,九火槍,十鳴镝,十一火箭,十二棒,十三鑽,十四鐵扒,十五鐵叉,十六捕棍,十七烽火,十八火炮,再加上騎射響箭、騎射鬥笠、騎射犬、騎射牛、騎馬泅渡、坐拔刀、鍊鐮、騎射、騎馬開槍、袖箭共二十八般,是後世所用之武藝。
上古有矛無槍,有弓無火槍。
拳法是最近明人之所傳,蓋乃白打之一法。
其次偵察放哨也有巧拙。
另外擐甲胄有師傳也是武術之一。
新田左中将家據說有世傳的義家朝臣擐甲圖解。
所謂擐甲即披铠甲之事。
其中鍊鐮是我邦自古以來最好的武器。
因此,大織冠鐮足公,以藤條鐮誅了逆臣入鹿。
另外唐山之鈎頗似鐮,是最好之武器,見之于《吳越春秋》。
吳王鈎與幹将、莫邪乃是伯仲,鈎乃劍名,又稱彎刀,類似釘耙。
此外尚有種種傳說,講得太多有的客官會感到厭倦。
那麼就先表演一個坐舞刀的拔刀術,請列位觀看。
&rdquo說着他把扇子折起來插在腰間,回頭看看,用雙手慢慢拿起後面挂着的巨大
此見之于《夫木集》登蓮法師所詠的&ldquo忍岡之歌&rdquo中: 故人遁世之忍岡,芒花飄搖招手來。
〔另在《回國雜記》中亦有&ldquo忍岡之歌&rdquo〕神社在此歌中的忍岡之南。
〔在《北國紀行》中,題為&ldquo油島神社之歌&rdquo:&ldquo遠離京師地,馳騁在圍場。
君如不健忘,東風送袖香。
&rdquo這首歌詠于文明十五年春,較本回之歲月晚五年。
〕另外其東北方至上野原〔上野這個地名也很古老,見之于《北條身份冊》〕和淺草寺之間雖是偏僻的鄉村,不比繁華的城市,但是這裡的神社,無日無月都有很多僧俗來參拜,所以既有不少售賣糕餅、果子等的商人,也有巫師、耍雜技的僧人和耍刀練武術的藝人。
其中也有的是通過表演坐拔刀和鍊鐮的武藝,出售治瘊子、痦子藥和牙粉的。
有個白面俊俏的壯士,打扮得很潇灑利落,身穿染色的粗綢上衣,下穿肥大的緞子裙褲,肩上系着唐山織的束袖帶,腳上穿的是高齒木屐。
這裡觀看的人很多,用粗竹竿将場地圈起來。
後面搭着八九尺寬的藍色和淺柿色相間的帳篷,橫豎挂着太刀和鍊鐮,在左邊的台子上擺個帶有銅鎖的藥箱子,他坐在凳子上。
過了一會兒這個練刀的離開凳子,恭恭敬敬地對着圍觀的衆人道:&ldquo今天各位又來參拜神社,順便光臨我這個狹窄的小店,實不勝榮幸。
小可每日出售的家傳妙藥,是唐玄宗皇帝時,羅公達仙人傳授給楊貴妃的神仙丹鼎之靈劑,除掉面部的瘊子、痦子,如掃除灰塵一般。
另外這牙粉不是世間所常見的房州砂,而是将寒水石砸碎,用水浸泡成細末,再加上丁香、龍腦、肉桂、乳香、沒藥,配制而成。
寒水石是石膏。
石膏味辣微寒而無毒。
心裡上火、驚喘、口幹舌燥、呼吸困難,用了立即見效。
另外還可下奶,潔齒,有益于牙齒健康,清除胃熱肺熱,益氣去邪,爽神開胃,口渴思飲,可治中暑和牙痛。
其他功能還很多,不勝枚舉。
縱然将其汁液飲入腹中也有益而無損。
不似那房州砂傷牙齒,害脾胃。
作為對購藥主顧的一點孝敬,表演坐拔刀和鍊鐮的武藝,使諸位見笑。
如有想問吉兇禍福者,可為您相面和看手相。
面部的痦子也與面相的吉兇有關,所以對此術也略知一二。
關于相術之事,待練刀之後,請欲知吉兇的各位留下詳談。
下邊概括說說坐拔刀的功夫。
坐拔刀原是來自巷戰的一種功夫,如不能坐着拔出長刀,雖腰間插着刀劍也莫可如何。
這在唐山所謂的十八般武藝中也是沒有的。
所謂的那十八般武藝:一是弓,二是弩,三是槍,四是刀,五是劍,六是矛,七是盾,八是斧,九是钺,十是戟,十一是鞭,十二是锏,十三是鎬,十四是殳,十五是叉,十六是钯頭,十七是綿繩套索,十八是白打。
明朝的武藝以白打為第一。
白打乃拳法之類,在一書中看到:河南少林寺之拳乃世間少有。
此外還有捕棍、摔跤、火槍、擊彈等武藝。
據《兵錄》所載,槍棒的題目甚多。
最近明英宗正統末年,山西的李通英勇無敵,試其武藝有十八般,以此教京師人習武,遂應科舉得中,授武職,然而并無何功勳。
在《水浒傳》中,宋徽宗時有八十萬禁軍教頭這個武職,據說十八般武藝俱佳,這純屬虛構。
在本邦自中世以來,武藝的題目衆多,今有二十八般,概括說來:一弓,二劍,三騎馬,四長刀,五槍,六遊泳,七隐形,八拳法,九火槍,十鳴镝,十一火箭,十二棒,十三鑽,十四鐵扒,十五鐵叉,十六捕棍,十七烽火,十八火炮,再加上騎射響箭、騎射鬥笠、騎射犬、騎射牛、騎馬泅渡、坐拔刀、鍊鐮、騎射、騎馬開槍、袖箭共二十八般,是後世所用之武藝。
上古有矛無槍,有弓無火槍。
拳法是最近明人之所傳,蓋乃白打之一法。
其次偵察放哨也有巧拙。
另外擐甲胄有師傳也是武術之一。
新田左中将家據說有世傳的義家朝臣擐甲圖解。
所謂擐甲即披铠甲之事。
其中鍊鐮是我邦自古以來最好的武器。
因此,大織冠鐮足公,以藤條鐮誅了逆臣入鹿。
另外唐山之鈎頗似鐮,是最好之武器,見之于《吳越春秋》。
吳王鈎與幹将、莫邪乃是伯仲,鈎乃劍名,又稱彎刀,類似釘耙。
此外尚有種種傳說,講得太多有的客官會感到厭倦。
那麼就先表演一個坐舞刀的拔刀術,請列位觀看。
&rdquo說着他把扇子折起來插在腰間,回頭看看,用雙手慢慢拿起後面挂着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