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良将退策衆兵知仁 靈鴿傳書逆賊授首

關燈
看到,心想,這家夥一定是前去麻呂和安西那裡求援,現在才回來。

    &ldquo要活捉他!&rdquo一聲呼喚,英勇的年輕武士們應聲說:&ldquo領命!&rdquo便一聲不響地緊追上去。

    城中看到這種情景說:&ldquo不能讓他們傷了妻立。

    &rdquo打開西門,戶五郎把馬一帶,突然闖進城去,吊橋立即提起。

    追擊者好像讓一隻已經到手的獵物逃脫了似的,非常焦急,但又不能追進去,喊着要一口氣兒把城攻下來。

    義實把他們喚回來,對貞行等人說:&ldquo憑意氣辦事沒有不後悔的。

    即便把那個武士捉住,訊問了緣由後再把他的頭砍下來,可是安西和麻呂等商量好來抄襲我們的後路,城就更難攻了。

    現在各路進攻點要相互配合,首尾呼應,最好采取常山長蛇之勢,擊首尾應,擊尾而首應。

    &rdquo并懇切囑咐:&ldquo要謹防安西等的襲擊。

    &rdquo于是分五百軍兵,讓堀内貞行防備後路。

    并派人去東條告谕杉倉氏元,堅守城池,不得松懈。

    義實和金碗孝吉一同親自察看了城郭,要突然發動短兵相接的進攻。

     定包聽說妻立戶五郎平安歸來,立即召見打聽消息。

    戶五郎擦了擦汗水說:&ldquo景連和信時毫無異議地領受了您的旨意。

    說那個裡見主仆,先在館山投靠安西,受到非同小可的恐吓,已是喪家之犬。

    怎會這麼幾天就起重兵呢?真不可思議。

    景連和信時都很妒忌,一定會進攻東條。

    &rdquo聽了報告,定包更加高興,重賞了戶五郎,命令嚴防敵人的攻城,等待館山和平館援兵的到來。

    這樣過了幾天,攻城軍兵糧斷竭,隻剩了三天的貯備。

    貞行和孝吉擔憂地對義實說:&ldquo出兵已經七八天了,可是還沒見到從東條送來軍糧。

    杉倉氏元雖是一員老将,但那裡是新得的城池,民不聽命,大概還沒備齊吧。

    現在正是麥秋,請往那邊看,遠山的一片田地麥子已經熟了,讓士兵們割了吧!&rdquo義實搖頭說:&ldquo不行,我們攻打泷田是為了解救人民于塗炭。

    現在搶他們的勞動果實,掠奪麥子作為軍糧,豈不是吃人以肥己,如同虎狼嗎?不僅如此,長狹的農民,不聽催促,那裡的軍糧不齊,乃是我德能淺薄。

    要火速退兵,修德撫民,等待時機再攻打泷田,何樂而不為?&rdquo貞行聽了,歪着頭略作沉思說:&ldquo您的仁心深厚,不惜責備自己去憐憫百姓,世上哪有這樣的仁君?但是現在就此退兵,城裡一定出擊,會造成困境。

    今晚可增加一些篝火,佯作快攻的樣子,半夜過後從後軍退兵,在林木茂密的地方,設下伏兵,主君在中軍,某殿後,縱然守城軍出城苦苦追趕,某纏住不放,料也無妨。

    &rdquo孝吉聽了說:&ldquo貞行兄的計策雖然可行,但隻是防身禦敵之策。

    如依某之管見,可選三四百名壯士,授以策略,打着麻呂和安西的旗号,甚至連小旗和鬥笠的記号都裝扮得酷似,在黃昏過後,從我軍的西北方經過,裝作要進城的樣子。

    這時我們緊緊阻擊追趕,我軍的假意互相厮殺,被城裡人看見,一定誤認為是從館山和平館來的援兵。

    為不傷害援軍,守城者豈能不打開城門讓他們進去,以便與援兵會合。

    那時讓那些兵在前邊帶路,我們三軍随着沖進城去,則一舉可以拿下此城。

    您以為如何!&rdquo孝吉很誠懇地說出了他的計謀。

    義實認真傾聽着,經過再三思考說:&ldquo貞行之策雖然安全,但于我無益。

    孝吉之策雖巧而甚危。

    回想古之聖王良将,興的是仁義之師,所以不想以詭計取勝。

    中國的晉文公,不施詭計而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一,輔弼周室。

    孫吳兵法則以詭道為本,這是戰國的慣例。

    即使計謀很好,以詭計滅敵,将來治理那塊土地時,又何以教民?不能依從汝等之策,就是這個緣故。

    定包雖擁有富饒的土地,守在險要的城中,且有三年之糧,但防禦之術欠佳,并非不可攻破之。

    隻是為一時奪得城池,就要殺戮許多無辜的百姓。

    正如我過去常說的,跟随定包的并非都是兇惡之人。

    在權勢的壓制下,懼其淫威,即使一時困守在城中,卻并不與之同樂,而是與之共憂,如在那裡喪命,豈不太可憐麼?項羽坑秦之降卒八萬人,其兇暴是無以複加的。

    又如秦之蒙恬、漢之霍光,這樣智勇雙全之将後繼乏人,就是因為他們殺人過多的緣故。

    我欲消滅的隻是定包,殺此一人足矣。

    餘者均不足慮。

    &rdquo義實耐心地說服,使貞行和孝吉都感佩得五體投地,再也無話可說了。

    稍過片刻,這兩個人不覺歎息地奏道:&ldquo主君的卓見,實非平庸之輩可比,昔之聖王良将也莫過于此。

    然而時下乃澆季之世,聚利者衆,修德者寡。

    主君兼愛之情深廣,竟及于被困敵城之民,想解救他們,但勢難兩全。

    軍糧已盡,既不能以奇計奪取城池,又不贊同用詭計退兵,這樣地徒費時日,我方千餘人不堪饑渴将衆叛親離。

    那時有誰與主君共舉大事?宋襄之仁,尾生之信不是已成了日常的笑料麼?望您再三思。

    &rdquo義實莞爾笑道:&ldquo缺軍糧之事,我難道不憂慮麼?但不能畫餅充饑,請往四處望去,東南方的豆子地,有鴿子在尋食。

    他們是從哪裡飛來的呢?是清晨從泷田城飛來,晚間再飛回去。

    鴿子是源家的氏族之神,被稱為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