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小湊義實聚義 笆内孝吉逐仇

關燈
何了。

    因此不能再猶豫,按方才密語時所說的,趕快到那裡去。

    &rdquo一邊懇切地勸說,一邊理理蓬松着的頭發,打了個短髻。

    把隐藏的匕首插在腰間的繩帶上,領着義實等前往小湊的浦曲。

     金碗八郎孝吉為裡見主仆做向導赴小湊,雖說夏季日長,但已近傍晚。

    舊曆二十幾的月亮還沒有出來,隻聽到誕生寺的晚鐘,數了數已是亥時。

    小湊高光山的誕生寺在敢川村,因是日蓮上人的出生地,由日家上人奠基,建立了一座廟舍,命名為誕生寺,貴賤共仰,都是這個廟的施主,因而法門長久興旺,俗稱上總的七裡法華,安房七浦的經宗(3),大多是題目宗(4),但是其中長狹郡大概因是祖師的誕生地,決不摻雜其他宗的教義,多是虔誠的信者。

    所以金碗孝吉預先想好,先在誕生寺附近的竹叢中放火,以便将村人召集來。

    因是漆黑的夜晚,立即火光沖天,樹上的宿鳥噪叫,和尚們趕緊拿起鐘槌不住地撞鐘。

    于是四方的村人被驚醒,推門往遠處一望,&ldquo啊?&rdquo是自己的廟宇出事了,大喊:&ldquo起來!救火去!&rdquo村人提着棍子,莊客帶着農具,漁夫、船夫、神官、僧侶,都争先恐後,氣喘籲籲地跑來一看,寺廟安然無恙,隻是距那裡一二百米處,沒人到的竹叢,轉眼被燒光了。

    夜靜無風,離村較遠又無房舍,等人都跑來時,火已大體上熄滅,廟裡的鐘聲也不響了。

    衆人感到十分困惑不解,為什麼這裡突然起火?有人解開頭巾擦着汗說:&ldquo是何歹徒幹下這種事情?是野火引起來的麼?大家睡得好好的被轟了起來。

    近的二三裡,遠的二三十裡,飛也似地趕來,卻無事可幹,跑餓了肚子還讓人生氣。

    &rdquo有的接着說:&ldquo沒事兒幹,不是很慶幸麼?&rdquo說得人們哄堂大笑起來。

    執拗地在罵着的人也湊到一起休息。

    這時金碗孝吉,從燒光的竹叢中咳嗽着走了出來。

    大家一看都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是人是鬼。

    孝吉擡手對衆人說:&ldquo莫要吃驚,我從晚間就在這裡等你們。

    &rdquo聽他說罷大家又重新看看他說:&ldquo原來幹這種壞事騙我們的,是這個壞蛋,打他!把他捆起來!&rdquo大家吵嚷着,孝吉卻不慌不忙地向前湊身說:&ldquo沒把事情的緣由告訴大家,你們肯定會怪我的。

    但是我能無故地随便放火,把大家召集來麼?讓我自報名字。

    &rdquo先穩住大家後接着說:&ldquo國亂出忠臣,家難出孝子。

    因另有志才隐姓埋名,改容變裝,你們大概想不到吧!我是侍奉舊國主的金碗八郎孝吉。

    前因谏君不從,才不得不隐退。

    經年在旅次漂泊,然而焉能忘掉舊恩?為了殺掉逆臣定包潛來故鄉,更名改裝窺伺時機。

    但是人多才能夠勝天,敵人在方圓二十多裡的城中,手下有萬人。

    即使效豫讓之磨劍于橋下,或有時如忠光之以魚鱗遮目,也莫奈他何。

    再說那平館、館山的麻呂和安西,心地肮髒,倒行逆施而不知恥。

    他們與故主雖有舊交,但不能向他們透露機密。

    隻恨人世之無情和自己的無能,這樣活着報仇無術,莫如死後變作幽靈,也許終能大仇得報。

    正想剖腹自殺,就在此時,裡見冠者義實主公,殺出結城的重圍漂泊到白濱,想投靠安西等。

    然而他們忌妒他,不肯收留,并設下種種圈套想殺他,不過時期還未到。

    不期在白箸河畔遇到了他。

    與他坦率交談,加以試探,那位主君年紀雖幼,言語應對卻有仁有義,實是文武雙全的一員良将。

    凡在結城被圍困的武士,不是身亡便是被擒,很少安然無恙的。

    他們主仆奇迹般地脫離虎口,漂泊至此,并非我一人之幸,豈不是多年來在逆賊定包的虐政之下,忍無可忍的你們大家之福麼?快同我一起去見那位主君,不滅定包乃是賊民,一國将受餘殃。

    為國讨逆,仗義者乃是良民,一旦脫離長期塗炭,子孫必受餘慶。

    我想把這件事告訴大家,一是很容易洩露;二又無法一一告知,所以不得已才放火,把大家聚集到這竹林中來。

    這并非輕率的行動,請諸位鑒諒。

    &rdquo他這樣親切地加以說明,大家都高興得拍手稱快。

    因為裝化得很巧妙,認得他面孔的趕忙上前賠禮道:&ldquo沒想到您是金碗,方才說了些不該說的話,請恕我等無禮。

    我們雖無才無智,如同一堆蠢蟲,但誰能忘記國主的舊恩?誰不痛恨定包?恨是恨,然而力不能及,難擋他的勢力,所以常常悲歎,為何日月之光照不到這裡呢?至于裡見主君之事不知從哪裡傳開了,他的出身是源氏的嫡門正支,世上少有的良将。

    從聽到的那一天起就十分敬慕,無不翹首期待。

    受僞郡司苛政之苦的草民,如同夏日驕陽下的萎草,主君憐憫民衆之苦,在這裡起兵,實是國之大幸。

    誰能惜命呢?希望金碗您将這些情況奏明主君。

    &rdquo大家都異口同聲地這樣表示。

    孝吉回頭看着後邊說:&ldquo那邊的主君聽着!已經大事告成。

    &rdquo這樣大聲一喊,義實帶着氏元和貞行,從竹林中慢慢走出來,對衆人說:&ldquo我就是裡見義實,亂世之人,尤其是武士,應馳騁厮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