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關燈
聖瑪格麗特教堂也被稱作但丁教堂,它的聖所與其說像教堂,還不如說更像一個小禮拜堂。

    雖然隻有一間小小的禮拜室,這兒卻是但丁信徒們經常光顧的地方。

    他們敬畏這個聖地,将它視為偉大詩人一生當中兩個關鍵性事件的發生地。

     據說,就是在這座教堂裡,年僅九歲的但丁第一次見到貝雅特麗齊·波提納裡。

    他對她一見鐘情,一輩子都對這個女子念念不忘。

    讓但丁痛徹心扉的是,貝雅特麗齊後來嫁給了另一個男人,年僅二十四歲便離開了人世。

     幾年後,也就是在這座教堂裡,但丁迎娶了傑瑪·多納蒂。

    即便是在偉大的作家和詩人薄伽丘的筆下,這個女人也不适合當但丁的妻子。

    這對夫婦雖然也生兒育女,相互之間卻幾乎沒有任何親昵表現,但丁被放逐後,夫婦倆似乎誰也不急于再見到對方。

     但丁的畢生之愛過去一直是而且将來也永遠是已經離世的貝雅特麗齊·波提納裡。

    但丁雖然對她知之甚少,但無法抵擋對她的懷念,她的幽靈成為激發了他最偉大作品的靈感的缪斯女神。

     但丁脍炙人口的詩集《新生》裡對“天國中的貝雅特麗齊”的贊譽之詞俯拾皆是。

    《神曲》更是滿懷崇敬地将貝雅特麗齊描述為引領但丁穿過天堂的救星。

    但丁在這兩部作品中表達了他對這位遙不可及的女子的渴慕。

     今天,但丁教堂已經成為那些單相思的傷心戀人們光顧的聖地。

    年輕的貝雅特麗齊本人就安葬在這座教堂内,她那簡樸的墳墓是但丁迷和同樣為情所困的戀人們的一個朝觐點。

     今天早晨,蘭登和西恩娜穿過佛羅倫薩老城彎彎曲曲的街道向教堂走去。

    這些街道變得越來越窄,最後成了名副其實的人行道。

    偶爾會有一輛本地汽車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在這迷宮裡慢慢移動,迫使行人們将身體緊緊貼在兩邊的建築上,讓它通過。

     “前面一拐彎就是教堂。

    ”蘭登告訴西恩娜,希望裡面某位遊客能夠給他們提供幫助。

    他知道他們找到一位厚道人的機會已經大增,因為西恩娜重新戴上了假發,蘭登也已經又穿上了上衣,兩個人都恢複了正常狀态,從搖滾歌手和光頭仔……變身為大學教授和面目清秀的姑娘。

     蘭登為重新做回自己而松了口氣。

     他們大步走進一條更為狹窄的小巷——普雷斯托街。

    蘭登掃視着周圍不同的門洞。

    這座教堂的入口很不好找,因為建築物本身就很小,沒有任何裝飾,而且被緊緊夾在另外兩座建築物之間。

    人們經常從它身邊經過,卻沒注意到它。

    說來也怪,人們更容易借助耳朵而不是眼睛來發現它。

     聖瑪格麗特教堂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它裡面經常舉行音樂會,而在沒有安排音樂會的時候,教堂裡會播放這些音樂會的錄音,讓遊客随時可以傾聽音樂。

     不出所料,當他們沿着小巷前行時,蘭登聽到了隐隐約約的音樂聲。

    音樂聲越來越大,直到他和西恩娜站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入口前。

    唯一能夠證明他們确實找對了地方的是一塊小指示牌——與但丁故居博物館鮮紅的橫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上面低調地宣稱這裡就是但丁和貝雅特麗齊的教堂。

     蘭登和西恩娜從街道走進陰暗的教堂内,周圍的空氣涼爽多了,音樂也更大聲了。

    教堂内部的裝飾樸實無華……空間比蘭登記憶中的要小。

    裡面隻有幾個遊客,有的在交談,有的在寫日記,有的則安靜地坐在長凳上欣賞音樂,還有幾個人正在仔細觀看裡面收藏的奇特藝術品。

     除了奈裡·狄·比奇設計的聖母祭壇外,這座禮拜堂裡的原有藝術品幾乎全部被當代藝術品所取代,這些當代藝術品表現的都是兩個名人——但丁和貝雅特麗齊,這也是大多數遊客尋找這個小禮拜堂的原因。

    大多數畫作描繪了但丁初次見到貝雅特麗齊時的渴望眼神,詩人在其自述中說,他對貝雅特麗齊一見鐘情。

    這些畫作的質量參差不齊,依照蘭登的品位,大多為低級庸俗之作,放在這裡極不合适。

    在其中一幅畫作中,但丁标志性的帶護耳的紅帽子仿佛是但丁從聖誕老人那裡偷來的。

    不過,詩人仰慕地凝望着他的缪斯女神——貝雅特麗齊,這一主題的反複再現表明這是一座關于痛苦愛情的教堂——毫無結果,毫無回報,毫無收獲。

     蘭登本能地将目光轉向左邊,看着貝雅特麗齊·波提納裡很不起眼的墳墓。

    這是人們參觀這座教堂的主要原因,盡管并非沖着這座墳墓,而是沖着它旁邊那個著名的物件。

     一個柳條籃。

     這天早晨,一如往常,簡樸的柳條籃就放在貝雅特麗齊的墓旁,一如往常,裡面裝滿了疊好的紙片——每一張都是遊客手寫給貝雅特麗齊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