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阿周那說
我想知道,大臂者啊!
棄絕和摒棄這兩者,
它們各自的真正含義,
感官之主黑天啊!(1)
吉祥薄伽梵說
棄絕充滿欲望的行動,
詩人們稱之為棄絕;
摒棄一切行動的成果,
智者們稱之為摒棄。
(2) 注:阿周那将&ldquo棄絕&rdquo()和&ldquo摒棄&rdquo(tyāga)作出區分,而從黑天的回答看,&ldquo棄絕&rdquo和&ldquo摒棄&rdquo兩者的&ldquo真正含義&rdquo是一緻的,即行動而不懷抱欲望,行動而不執著成果。
有些智者說行動有弊端, 應該摒棄;另一些則說, 諸如祭祀、布施和苦行, 這些行動,不應該摒棄。
(3) 婆羅多族俊傑啊! 聽我對摒棄的論斷: 摒棄可以分為三種, 人中之虎阿周那啊!(4) 祭祀、布施和苦行, 這些行動不應該摒棄, 而應該實行,因為它們 是智者的淨化手段。
(5) 摒棄了執著和成果, 這些行動仍應實行, 這是我的,阿周那啊! 最終的想法和結論。
(6) 棄絕必要的行動, 這樣并不合适, 這是暗性之人, 出于愚癡而摒棄。
(7) 如果懼怕身體勞累, 認為痛苦而摒棄行動, 這是憂性之人的摒棄, 不會獲得摒棄的果報。
(8) 從事必要的行動, 認為應該這樣做, 而摒棄執著和成果, 這是善性之人的摒棄。
(9) 聰明的人充滿善性, 斬斷疑惑,實行摒棄, 他不憎恨讨厭的行動, 也不執著愉快的行動。
(10) 在這世上,沒有人 能夠徹底摒棄行動, 隻要摒棄行動成果, 他就被稱作摒棄者。
(11) 不摒棄者在死後, 獲得三種行動成果: 稱心、不稱心或參半, 而棄絕者一無所獲。
(12) 數論原理中已講述, 一切行動獲得成功, 有五種原因,請聽我 告訴你,阿周那啊!(13) 基礎和行動者, 各種各樣手段, 各種各樣行動, 第五種是神明。
(14) 注:其中,&ldquo基礎&rdquo指身體。
&ldquo手段&rdquo指各種器官。
&ldquo神明&rdquo指命運或天命。
一個人從事行動, 用身體、語言和思想, 無論行動正确或錯誤, 原因都是這五種。
(15) 正是這樣,誰把自己 看成是唯一的行動者, 隻能說明他智力不全, 思路不正,缺乏見識。
(16) 誰的本性不自私, 智慧沒有受污染, 即使殺了世上之人, 也沒殺,不受束縛。
(17) 知識、知識對象和知者, 是行動的三種驅使者; 手段、行動和行動者, 是行動的三種執持者。
(18) 知識、行動和行動者, 分别按照性質數論, 依據性質分為三種, 請聽我如實告訴你。
(19) 注:&ldquo性質數論&rdquo()指數論的性質理論。
通過它,在一切衆生中, 看到一種永恒不變的狀态; 在一切可分中看到不可分, 你要知道,這是善性知識。
(20) 如果依據個别性, 而在一切衆生中, 看到各種個别狀态, 要知道,這是憂性知識。
(21) 盲目執著一種結果, 仿佛它就是全部, 淺薄狹隘,不得要領, 這被說成是暗性知識。
(22) 不執著,無愛憎, 從事必要的行動, 不企求行動成果, 這是善性的行動。
(23) 充滿欲望,或者, 懷着自私心理, 竭盡全力行動, 這是憂性的行動。
(24) 出于愚癡而行動, 不顧能力和後果, 不惜破壞和殺害, 這是暗性的行動。
(25) 擺脫執著不自負, 勇猛精進有毅力, 成敗得失不動搖, 這是善性行動者。
(26) 熱烈渴求行動成果, 嗜殺成性,污
(2) 注:阿周那将&ldquo棄絕&rdquo()和&ldquo摒棄&rdquo(tyāga)作出區分,而從黑天的回答看,&ldquo棄絕&rdquo和&ldquo摒棄&rdquo兩者的&ldquo真正含義&rdquo是一緻的,即行動而不懷抱欲望,行動而不執著成果。
有些智者說行動有弊端, 應該摒棄;另一些則說, 諸如祭祀、布施和苦行, 這些行動,不應該摒棄。
(3) 婆羅多族俊傑啊! 聽我對摒棄的論斷: 摒棄可以分為三種, 人中之虎阿周那啊!(4) 祭祀、布施和苦行, 這些行動不應該摒棄, 而應該實行,因為它們 是智者的淨化手段。
(5) 摒棄了執著和成果, 這些行動仍應實行, 這是我的,阿周那啊! 最終的想法和結論。
(6) 棄絕必要的行動, 這樣并不合适, 這是暗性之人, 出于愚癡而摒棄。
(7) 如果懼怕身體勞累, 認為痛苦而摒棄行動, 這是憂性之人的摒棄, 不會獲得摒棄的果報。
(8) 從事必要的行動, 認為應該這樣做, 而摒棄執著和成果, 這是善性之人的摒棄。
(9) 聰明的人充滿善性, 斬斷疑惑,實行摒棄, 他不憎恨讨厭的行動, 也不執著愉快的行動。
(10) 在這世上,沒有人 能夠徹底摒棄行動, 隻要摒棄行動成果, 他就被稱作摒棄者。
(11) 不摒棄者在死後, 獲得三種行動成果: 稱心、不稱心或參半, 而棄絕者一無所獲。
(12) 數論原理中已講述, 一切行動獲得成功, 有五種原因,請聽我 告訴你,阿周那啊!(13) 基礎和行動者, 各種各樣手段, 各種各樣行動, 第五種是神明。
(14) 注:其中,&ldquo基礎&rdquo指身體。
&ldquo手段&rdquo指各種器官。
&ldquo神明&rdquo指命運或天命。
一個人從事行動, 用身體、語言和思想, 無論行動正确或錯誤, 原因都是這五種。
(15) 正是這樣,誰把自己 看成是唯一的行動者, 隻能說明他智力不全, 思路不正,缺乏見識。
(16) 誰的本性不自私, 智慧沒有受污染, 即使殺了世上之人, 也沒殺,不受束縛。
(17) 知識、知識對象和知者, 是行動的三種驅使者; 手段、行動和行動者, 是行動的三種執持者。
(18) 知識、行動和行動者, 分别按照性質數論, 依據性質分為三種, 請聽我如實告訴你。
(19) 注:&ldquo性質數論&rdquo()指數論的性質理論。
通過它,在一切衆生中, 看到一種永恒不變的狀态; 在一切可分中看到不可分, 你要知道,這是善性知識。
(20) 如果依據個别性, 而在一切衆生中, 看到各種個别狀态, 要知道,這是憂性知識。
(21) 盲目執著一種結果, 仿佛它就是全部, 淺薄狹隘,不得要領, 這被說成是暗性知識。
(22) 不執著,無愛憎, 從事必要的行動, 不企求行動成果, 這是善性的行動。
(23) 充滿欲望,或者, 懷着自私心理, 竭盡全力行動, 這是憂性的行動。
(24) 出于愚癡而行動, 不顧能力和後果, 不惜破壞和殺害, 這是暗性的行動。
(25) 擺脫執著不自負, 勇猛精進有毅力, 成敗得失不動搖, 這是善性行動者。
(26) 熱烈渴求行動成果, 嗜殺成性,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