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吉祥薄伽梵說

    無畏,心地純潔,

    堅持智慧瑜伽,

    布施,自制,祭祀,

    誦習,苦行,正直,(1)

    戒殺,誠實,不發怒,

    棄絕,平靜,不诽謗,

    憐憫衆生,不貪婪,

    和藹,知恥,不浮躁,(2)

    精力充沛,寬容,堅定,

    純潔,無惡意,不驕慢,

    阿周那啊!這些屬于

    生來具有神性的人。(3)

    欺詐,狂妄,傲慢,

    暴躁,魯莽,無知,

    阿周那啊!這些屬于

    生來具有魔性的人。(4)

    注:&ldquo魔性&rdquo即阿修羅性。

    由神性導緻解脫,

    由魔性導緻束縛,

    阿周那啊!别憂傷,

    你生來具有神性。(5)

    在這世上創造的生物,

    分為神性和魔性兩類,

    神性我已經詳細描述,

    現在請聽我講述魔性。(6)

    注:《大森林奧義書》(1.3.1)中提到:&ldquo生主的後裔有兩種:天神和阿修羅。&rdquo

    那些具有魔性的人,

    不知道活動和停止;

    純潔、規矩和真誠,

    在他們身上找不到。(7)

    他們宣稱世界不真實,

    沒有根基,沒有主宰,

    并非互為因果而生成,

    除了欲望,别無其他。(8)

    注:&ldquo沒有主宰&rdquo指不相信至高之神。&ldquo并非互為因果而生成&rdquo指不相信業報規律。&ldquo欲望&rdquo指人的貪欲或愛欲。

    他們堅持這種看法,

    喪失自我,缺乏智慧,

    行為暴戾,成為惡人,

    導緻世界走向毀滅。(9)

    他們狡詐,驕慢,瘋狂,

    沉迷難以滿足的欲望,

    愚昧無知,執著虛妄,

    懷着邪惡的誓願行動。(10)

    他們一直到死亡,

    充滿無窮的焦慮,

    以享樂為至高目的,

    堅信這就是一切。(11)

    身纏千百條願望繩索,

    沉溺于欲望和憤怒,

    為滿足欲望和享受,

    不擇手段,斂聚财富。(12)

    &ldquo今天我已獲得這個,

    明天我要獲得那個;

    這份财富是我的,

    那份也将成為我的。(13)

    &ldquo我殺死了這個敵人,

    我還要殺死别的敵人,

    我是主宰者,享受者,

    成功者,強大者,幸福者。(14)

    &ldquo我是富有者,高貴者,

    還有誰能夠和我相比?

    我祭祀,我布施,我快樂。&rdquo

    愚昧無知的人這樣說。(15)

    思想颠倒混亂,

    陷入愚癡之網,

    執著欲望和享受,

    墜入污穢的地獄。(16)

    隻顧自己,冥頑不化,

    依仗富有而瘋狂傲慢,

    他們虛僞地舉行祭祀,

    徒有其名,不合儀軌。(17)

    他們執著自私、暴力、

    驕傲、欲望和憤怒,

    仇視居于自己和别人

    身體中的我,滿懷忌妒。(18)

    注:&ldquo我&rdquo指黑天。黑天作為至高自我,居于一切人的身體中。

    這些卑劣的惡人,

    殘酷粗暴的仇視者,

    我不斷把他們投入

    魔性子宮,輪回不休。(19)

    這些愚昧的人進入

    魔性子宮,生而又生;

    他們到達不了我這裡,

    隻能永遠堕落沉淪。(20)

    欲望、憤怒和貪婪,

    是導緻自我毀滅,

    通向地獄的三重門,

    應該摒棄這三者。(21)

    避開這三座黑暗之門,

    所作所為有利自我,

    這樣的人,阿周那啊!

    就能達到至高目标。(22)

    無視經典中的規定,

    從事行動随心所欲,

    不能獲得成功和幸福,

    不能達到至高目标。(23)

    經典是準則,決定你

    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你知道了經典的規定,

    就能在世上采取行動。(24)

    注:本章章名為《神性和魔性區别瑜伽》(Daivāsurasampadvibhāgayoga)。黑天将人分為神性的人和魔性的人兩類,神性導緻解脫,魔性導緻束縛,并分别描述這兩類人的行為特征。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羅多》中

    《毗濕摩篇》第三十八章(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