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關燈
小
中
大
題,這一點在根本上超出了&ldquo披上曆史的外衣&rdquo的續篇許諾,因為後者隻需道出&ldquo基督教&rdquo這個字眼就能完成。
第一部分是我許諾的續篇,而第二部分則是與小冊子一脈相傳的新嘗試,是對《哲學片斷》中的論題的新進路。
注釋: (1)&ldquo許諾&rdquo對應的原文是Løfte,而&ldquo承諾&rdquo對應于Tro-Lovelse,前者相比之下要随意些。
(2)&ldquo以最佳的形式&rdquo原文為拉丁文inoptimaforma。
(3)此處可能指海伯格在一篇報刊文章中即興提及《非此即彼》的事,這在讀者群中激起了對他撰寫書評的期待,但書評并未出現。
(4)&ldquo轉折點&rdquo對應于拉丁文discrimen。
(5)黑格爾去世後,有人嘗試通過細緻分辨黑格爾哲學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方式,或者通過直接增補包括心理學、倫理學和神學等内容的方式,完成黑格爾的哲學體系。
(6)語出《馬太福音》22∶15&mdash21。
法利賽人試探耶稣,問是否要納稅給凱撒。
耶稣看透其意圖,指着錢上的像和号說:&ldquo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rdquo (7)①&ldquo體系把信仰設定為給定的&rdquo可能指黑格爾哲學中将信仰視為直接性知識的觀點,它通過反思上升到哲學的和概念的真理的高度。
黑格爾在《哲學科學百科全書》中并沒有提基督教信仰,但19世紀30年代,學界卻有關于黑格爾哲學與基督教信仰的關系的讨論,在丹麥,這場讨論進一步演變為關于&ldquo信仰&rdquo和&ldquo懷疑&rdquo孰為哲學前提的争論。
②&ldquo沒有前提的體系&rdquo可能暗指黑格爾關于&ldquo哲學的開端&rdquo的論點,對此丹麥學界曾有讨論。
黑格爾說:&ldquo&hellip&hellip哲學是獨立自為的,因而自己創造自己的對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對象。
而且哲學開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觀點,必須在哲學體系發揮的過程裡,轉變成終點,亦即成為最後的結論。
當哲學達到這個終點時,也就是哲學重新達到其起點而回歸它自身之時。
這樣一來,哲學就俨然是一個自己返回自己的圓圈,因而哲學便沒有與别的科學同樣意義的起點。
所以哲學的起點,隻是就研究哲學的主體的方便而言,才可以這樣說,至于哲學本身卻無所謂起點。
&rdquo參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59頁。
(8)參《哲學片斷》第五章&ldquo再傳弟子&rdquo,《克爾凱郭爾文集》第4卷,王齊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30頁。
(9)&ldquo導論科學&rdquo(Indlednings-Videnskaben)、&ldquo教義導論&rdquo(IndledningtilDogmatiken)和&ldquo護教論&rdquo(Apologetiken)可能是19世紀的三門神學科目。
其中被稱為&ldquo導論科學&rdquo(Indlednings-Videnskaben)的科目主要專注于對《聖經》各卷冊的年代學考察,以之作為《聖經》研究的導論。
(10)&ldquo神正中心論的&rdquo(theocentric)指從神聖的、永恒的視角出發考察存在的觀點。
德國哲學家小費希特(ImmanuelHermannFichte,1796&mdash1879,即我們所熟知的德國哲學家費希特的兒子)在1829年出版的著作《對現代哲學特征的考察:自笛卡兒經洛克到黑格爾的批判性的曆史》(BeiträgezurCharakteriskderneuerenPhilosoph-ie,ordekritischeGeschichtederselbenvonDescartesundLockebisaufHegel)中,把現代哲學分成三類:人類學中心論,以洛克、貝克萊、休谟、康德和雅各比為代表;神正中心論,以黑格爾為代表,盡管黑格爾本人從未認可;思辨的&mdash直觀的認識論,以赫巴特(J.F.Herbart)和小費希特本人為代表。
(11)①&ldquo不可剝奪的條件&rdquo原為拉丁文conditiosinequanon。
②&ldquo恨他的父親和母親&rdquo語出《路加福音》14∶26。
耶稣說:&ldquo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
&rdquo (12)典出《馬太福音》25∶1&mdash12中&ldquo十個童女&rdquo的寓言,克爾凱郭爾省略了對另外五位聰明新娘的描述。
第一部分是我許諾的續篇,而第二部分則是與小冊子一脈相傳的新嘗試,是對《哲學片斷》中的論題的新進路。
注釋: (1)&ldquo許諾&rdquo對應的原文是Løfte,而&ldquo承諾&rdquo對應于Tro-Lovelse,前者相比之下要随意些。
(2)&ldquo以最佳的形式&rdquo原文為拉丁文inoptimaforma。
(3)此處可能指海伯格在一篇報刊文章中即興提及《非此即彼》的事,這在讀者群中激起了對他撰寫書評的期待,但書評并未出現。
(4)&ldquo轉折點&rdquo對應于拉丁文discrimen。
(5)黑格爾去世後,有人嘗試通過細緻分辨黑格爾哲學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方式,或者通過直接增補包括心理學、倫理學和神學等内容的方式,完成黑格爾的哲學體系。
(6)語出《馬太福音》22∶15&mdash21。
法利賽人試探耶稣,問是否要納稅給凱撒。
耶稣看透其意圖,指着錢上的像和号說:&ldquo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rdquo (7)①&ldquo體系把信仰設定為給定的&rdquo可能指黑格爾哲學中将信仰視為直接性知識的觀點,它通過反思上升到哲學的和概念的真理的高度。
黑格爾在《哲學科學百科全書》中并沒有提基督教信仰,但19世紀30年代,學界卻有關于黑格爾哲學與基督教信仰的關系的讨論,在丹麥,這場讨論進一步演變為關于&ldquo信仰&rdquo和&ldquo懷疑&rdquo孰為哲學前提的争論。
②&ldquo沒有前提的體系&rdquo可能暗指黑格爾關于&ldquo哲學的開端&rdquo的論點,對此丹麥學界曾有讨論。
黑格爾說:&ldquo&hellip&hellip哲學是獨立自為的,因而自己創造自己的對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對象。
而且哲學開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觀點,必須在哲學體系發揮的過程裡,轉變成終點,亦即成為最後的結論。
當哲學達到這個終點時,也就是哲學重新達到其起點而回歸它自身之時。
這樣一來,哲學就俨然是一個自己返回自己的圓圈,因而哲學便沒有與别的科學同樣意義的起點。
所以哲學的起點,隻是就研究哲學的主體的方便而言,才可以這樣說,至于哲學本身卻無所謂起點。
&rdquo參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59頁。
(8)參《哲學片斷》第五章&ldquo再傳弟子&rdquo,《克爾凱郭爾文集》第4卷,王齊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30頁。
(9)&ldquo導論科學&rdquo(Indlednings-Videnskaben)、&ldquo教義導論&rdquo(IndledningtilDogmatiken)和&ldquo護教論&rdquo(Apologetiken)可能是19世紀的三門神學科目。
其中被稱為&ldquo導論科學&rdquo(Indlednings-Videnskaben)的科目主要專注于對《聖經》各卷冊的年代學考察,以之作為《聖經》研究的導論。
(10)&ldquo神正中心論的&rdquo(theocentric)指從神聖的、永恒的視角出發考察存在的觀點。
德國哲學家小費希特(ImmanuelHermannFichte,1796&mdash1879,即我們所熟知的德國哲學家費希特的兒子)在1829年出版的著作《對現代哲學特征的考察:自笛卡兒經洛克到黑格爾的批判性的曆史》(BeiträgezurCharakteriskderneuerenPhilosoph-ie,ordekritischeGeschichtederselbenvonDescartesundLockebisaufHegel)中,把現代哲學分成三類:人類學中心論,以洛克、貝克萊、休谟、康德和雅各比為代表;神正中心論,以黑格爾為代表,盡管黑格爾本人從未認可;思辨的&mdash直觀的認識論,以赫巴特(J.F.Herbart)和小費希特本人為代表。
(11)①&ldquo不可剝奪的條件&rdquo原為拉丁文conditiosinequanon。
②&ldquo恨他的父親和母親&rdquo語出《路加福音》14∶26。
耶稣說:&ldquo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
&rdquo (12)典出《馬太福音》25∶1&mdash12中&ldquo十個童女&rdquo的寓言,克爾凱郭爾省略了對另外五位聰明新娘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