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舞台
關燈
小
中
大
由村上君陪同,在廟會的那一天去看了城内的隆福寺。廟會為每月的九、十、十一、十二四天。寺内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小店和戲曲雜耍。和日本的緣日沒什麼兩樣。到廟會來的人多為下層市民,這裡所賣的商品、食物也都以這一階層為對象,還有低級的江湖小戲班的演出。
不過這種小戲班的演出也有其獨特的風味。入場費一般是三文銅錢。搭一個九尺見方的舞台,一半坐着伴奏的琴師,留下的另一半給演員演戲。演員一邊唱,一邊在台上來回做出各種動作。往後退去時,唱戲的人自己也成了樂師,敲一陣鼓,吹幾下笛子。不慌不忙,悠然自在。
這種江湖戲班俗稱&ldquo小班子&rdquo,意即一小班人。也叫作&ldquo野台戲&rdquo,南方稱為&ldquo草台班&rdquo,都是江湖小戲班的意思。可是北京人将此稱為&ldquo二黃&rdquo,而&ldquo二黃&rdquo是一種曲調名,将小戲班一律稱為&ldquo二黃&rdquo顯然是弄錯了。
這暫且不說,從貧寒家庭的姑娘一直到上了年紀的婦人,都一排排坐在木凳上,津津有味地欣賞着這些江湖藝術家的演唱,這情景本身也别有一種風情。吸引女看客的一個戲班都是男演員,裡面确有幾個模樣英俊的美少年。當扮演花旦的美少年拿着一竹籮在觀衆席上走一圈時,女看客們紛紛解開衣襟掏出銅錢來抛向竹籮中。
出了隆福寺,我們坐上洋車去什刹海。那是一個與北海相鄰接的湖,湖畔夏天很熱鬧。湖的周圍是些風雅的别墅式的宅邸。
這一帶明朝時曾建有宮殿,人們說著名的小說《紅樓夢》的舞台便是這什刹海。從這一角度去看,什刹海就非常具有曆史風情。據說湖裡的水與萬壽山的昆明湖一樣,是以玉泉山的天下第一泉為水源的。清朝時歸内務府的奉宸苑管,現已移交給市政府了。
民國以後這裡便一直無人整饬,日漸荒蕪,最近又重新加以修整,利用湖中的一條道路,開放作了夏季的娛樂場。
湖中的大道上種植着茂密的垂柳,柳樹下是一連串的飲食店、茶館、街頭藝人、雜耍攤等,十分興旺。甚至還有用草席搭起來的演唱大鼓的小戲台。喜歡大鼓的我和村上君來到了裡面,一邊喝着茶一邊聽大鼓。藝人中有幾個長得很漂亮。有一個說《紅樓夢》裡的&ldquo黛玉悲秋&rdquo。這是黛玉與寶玉告别後臨死的一段戲,而其場所就在什刹海,僅此就令人頗感興味。在一旁貼着公安局的布告,諸如&ldquo男女分座&rdquo、&ldquo不許叫好&rdquo,這倒也沒什麼,其中竟有&ldquo莫談國是&rdquo一條,令人大感驚訝。出了這兒再往前稍行不遠,路邊有一捏面人的五十來歲的老人。我們站下來看了一會兒,其所制作的面人極為精妙,大不及一寸的面人做得非常像,發飾、衣裳及其他物件都依真人制作,一點點粘上去,而用來制作的工具僅是一根竹篦而已。
聽村上君說,捏面人北京話叫作&ldquo江米人兒&rdquo,在北京有一個江米人兒的高手,此人曾被政府派往法國參加博覽會,以其絕技驚倒了外國人。
&ldquo此人也許是那個高手的徒弟。&rdquo村上君說。
我請他做一個梅蘭芳的&ldquo天女散花&rdquo,他說要一刻鐘,我們便利用這時間到别處去轉了。湖畔有一家飯館,據說是明代以來的老字号。房子并不古舊,但在二樓有兩個年輕的女子憑欄望湖的景象宛如古典小說中的插畫。
湖上有一面荷花,湖岸垂柳依依。白色的粉牆,古色古香的門,飛檐翹角。
再轉回來,與梅蘭芳模樣一般無二的&ldquo天女散花&rdquo已做好了。
我們出了什刹海,買了門票走進了就在對面的北海公園。公園内有一家仿膳飯莊。這是一家整潔典雅的飯館,由原為皇室禦廚的人開設的,村上君說這家的燒餅為北京第一,便進去簡單地用了一餐,嘗了有名的燒餅。
湖對岸聳立着白塔。塔下有遠帆樓、碧照樓等古建築。這一帶的風景堪稱北京最佳。
我們坐上了畫舫渡到了對岸。
出處同前
不過這種小戲班的演出也有其獨特的風味。入場費一般是三文銅錢。搭一個九尺見方的舞台,一半坐着伴奏的琴師,留下的另一半給演員演戲。演員一邊唱,一邊在台上來回做出各種動作。往後退去時,唱戲的人自己也成了樂師,敲一陣鼓,吹幾下笛子。不慌不忙,悠然自在。
這種江湖戲班俗稱&ldquo小班子&rdquo,意即一小班人。也叫作&ldquo野台戲&rdquo,南方稱為&ldquo草台班&rdquo,都是江湖小戲班的意思。可是北京人将此稱為&ldquo二黃&rdquo,而&ldquo二黃&rdquo是一種曲調名,将小戲班一律稱為&ldquo二黃&rdquo顯然是弄錯了。
這暫且不說,從貧寒家庭的姑娘一直到上了年紀的婦人,都一排排坐在木凳上,津津有味地欣賞着這些江湖藝術家的演唱,這情景本身也别有一種風情。吸引女看客的一個戲班都是男演員,裡面确有幾個模樣英俊的美少年。當扮演花旦的美少年拿着一竹籮在觀衆席上走一圈時,女看客們紛紛解開衣襟掏出銅錢來抛向竹籮中。
出了隆福寺,我們坐上洋車去什刹海。那是一個與北海相鄰接的湖,湖畔夏天很熱鬧。湖的周圍是些風雅的别墅式的宅邸。
這一帶明朝時曾建有宮殿,人們說著名的小說《紅樓夢》的舞台便是這什刹海。從這一角度去看,什刹海就非常具有曆史風情。據說湖裡的水與萬壽山的昆明湖一樣,是以玉泉山的天下第一泉為水源的。清朝時歸内務府的奉宸苑管,現已移交給市政府了。
民國以後這裡便一直無人整饬,日漸荒蕪,最近又重新加以修整,利用湖中的一條道路,開放作了夏季的娛樂場。
湖中的大道上種植着茂密的垂柳,柳樹下是一連串的飲食店、茶館、街頭藝人、雜耍攤等,十分興旺。甚至還有用草席搭起來的演唱大鼓的小戲台。喜歡大鼓的我和村上君來到了裡面,一邊喝着茶一邊聽大鼓。藝人中有幾個長得很漂亮。有一個說《紅樓夢》裡的&ldquo黛玉悲秋&rdquo。這是黛玉與寶玉告别後臨死的一段戲,而其場所就在什刹海,僅此就令人頗感興味。在一旁貼着公安局的布告,諸如&ldquo男女分座&rdquo、&ldquo不許叫好&rdquo,這倒也沒什麼,其中竟有&ldquo莫談國是&rdquo一條,令人大感驚訝。出了這兒再往前稍行不遠,路邊有一捏面人的五十來歲的老人。我們站下來看了一會兒,其所制作的面人極為精妙,大不及一寸的面人做得非常像,發飾、衣裳及其他物件都依真人制作,一點點粘上去,而用來制作的工具僅是一根竹篦而已。
聽村上君說,捏面人北京話叫作&ldquo江米人兒&rdquo,在北京有一個江米人兒的高手,此人曾被政府派往法國參加博覽會,以其絕技驚倒了外國人。
&ldquo此人也許是那個高手的徒弟。&rdquo村上君說。
我請他做一個梅蘭芳的&ldquo天女散花&rdquo,他說要一刻鐘,我們便利用這時間到别處去轉了。湖畔有一家飯館,據說是明代以來的老字号。房子并不古舊,但在二樓有兩個年輕的女子憑欄望湖的景象宛如古典小說中的插畫。
湖上有一面荷花,湖岸垂柳依依。白色的粉牆,古色古香的門,飛檐翹角。
再轉回來,與梅蘭芳模樣一般無二的&ldquo天女散花&rdquo已做好了。
我們出了什刹海,買了門票走進了就在對面的北海公園。公園内有一家仿膳飯莊。這是一家整潔典雅的飯館,由原為皇室禦廚的人開設的,村上君說這家的燒餅為北京第一,便進去簡單地用了一餐,嘗了有名的燒餅。
湖對岸聳立着白塔。塔下有遠帆樓、碧照樓等古建築。這一帶的風景堪稱北京最佳。
我們坐上了畫舫渡到了對岸。
出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