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庭園

關燈
附近還有幾處有名的别墅式的宅邸,被稱為素園和高莊之類。

    除宅邸之外,我來到此地還初次認識到了中國庭園的美妙。

    每處宅邸的園内都修池疊石,栽種竹林和楊柳。

    樓閣與樓閣之間有潺潺流水,水流的深處植一叢竹林。

    水榭處架有一小橋,泉石流水之畔有依依的垂柳,水流一直注入湖中。

    這是劉莊庭園的風景之一。

     竹林的清雅以高莊為最。

    總體來說,江南一帶是竹子的産地,到處皆有竹林。

    竹的修美無與倫比,南畫中多以竹為題材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不過,同為竹,此竹與日本的竹感覺不一樣。

    日本竹子的産地在京都一帶。

    宇治,山科,嵯峨,這些京都的近郊地都有秀美的竹林。

    但是京都的竹林其秀美的程度畢竟不能和中國的修篁相比。

    中國的竹,是專為入畫的竹。

    而京都的竹,則是用于制作落水管、竹籃或是采掘竹筍的竹。

    竹子雖無心靈,但兩者之間卻有等級和品位的高低。

    園内有瀕于頹敗的土牆,牆垣的前後皆有竹林。

    茂密的竹林對面有一個六角亭,亭内有類似竹林七賢般的人物正在品茗閑談。

    這是高莊庭園景象的一隅。

     看了中國的庭園之後,我體悟到了這樣一點,即庭園是為建築物增色而修建的。

    中國的庭園宜于從外面觀看,這是與日本的庭園在意趣上不同之處。

    日本的庭園是宜從屋内、從席地而坐的客堂上望出去的園林,任何一座名園都是依此精神而設計的。

    我到京都去曾看了銀閣寺。

    這座東山時代(1)的代表性庭園的秀美至今仍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那次我借了園内的木屐信步走到山泉處,我清楚地記得,其時我遠望着庭園内的景物,此時我内心所激起的感興,隻及我從東求閣的客堂中眺望時的幾分之一。

    山谷的八佰善的庭園規模不免過時,談不上是一處名園,但從代表了文化、文政年間(2)市井的情趣這點而言,倒是一座相當雅緻的庭園。

    我也曾懷着好奇心一度下到那座園内去走走,但徑邊的樹枝不時地碰觸到衣袖,飛石上也難以行走,不禁使人感到逼仄狹隘,心情不暢,并未引起特别的性味。

    日本的庭園,不管是哪一處,都是宜于席地坐在客堂上欣賞的庭園。

    因此其多為模拟大的自然形象。

    泉水拟作池水,池水則拟作湖水,一片植物要看作樹林或是森林。

    竹管内的淙淙流水令人想起激流奔湧的溪谷。

    你将這所有的景物都從某特定的視角統一去觀賞的話,才能了解日本庭園的旨趣。

    以觀賞庭園本身來作為造園目的的庭園,可謂沒有一個國家達到了像日本這樣的水準。

    但有一長難免有一短。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論及建築與庭園之間的和諧、樹木的陰影等諸方面,日本的庭園就要落在後面了。

    大緻而言,日本庭園的建築物都赤裸裸地呈露在空間中。

    銀閣寺是作為庭園的點睛建築而建的,因此它與樹木和泉池之間顯得交融一體地和諧,但即使如銀閣寺這樣的名園,若從銀閣處來遠眺其主建築的東求閣,樓閣與庭園如同兩個獨立體,毫無關聯。

    白天禦殿的庭園也好,大隈侯的庭園(3)也好,庭院本身是相當地典雅,但作為其中心的建築物卻裸立在野天之中。

    談到這一點,不管是哪一處中國庭園,園都是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體來體現其價值的。

    林木掩映着樓閣,泉水倒映着堂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