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北直隸海灣

關燈
上有兩位高官,一位帽子上有紅色頂戴花翎的,是皇帝禦林軍的将軍,另一位有藍色頂戴花翎的官員,在琦善的幕府裡地位崇高。

     欽差派出這些人,是他們通常對地位顯赫的客人的禮儀,就像對馬嘎爾尼勳爵代表團及阿美士德代表團一樣。

    他們為要塞沒有鳴放禮炮找借口,借口擔心外面的船隻可能被驚動并誤解。

    然而,毋庸置疑,這種對禮節的忽略是因為不願意他們的人看到或聽到對來訪的夷人的任何禮遇。

    他們進入我們的船,手上轉動着他們的瑪瑙鼻煙壺,很快就熟悉起來。

    藍色頂戴花翎的特别樂于溝通,詢問我們的名字和不同的職業,告訴我們他自己的軍功;在私下的交流中,他承認在密室中,他有時候會沉迷于煙槍。

    然而,紅色頂戴花翎的似乎性格更加乖戾,經常叫他服從命令,擔心他因健談的脾氣而洩露秘密。

     一個小時後,我們抵達了登陸的地方,一座由船構成的橋已經造好,以供我們通過泥地;一條從海濱起的幾百碼的狹窄道路,引領着我們到了為接待代表團而匆忙建造的營地。

     入口處放有藍色的屏風,以遮擋外人看到裡面。

    在這裡,有更多的官員在琦善前排成兩排,迎接我們;我們進入的時候,他站起來了,十分禮貌、恭敬地歡迎代表團。

    事實上,這些高官的禮貌對歐洲大多數優雅宮廷的朝臣都是巨大的榮譽。

    他請我們戴上帽子,分别接見了每個人,表示希望艦隊已經收到了補給。

    他為在帳篷迎接我們找了些借口,暗示大沽口與登陸地有些距離。

     從外表來判斷,他可能是個40來歲的男人,看起來很有能力。

    他的國人這麼說他。

    他的辮子&mdash&mdash除僧侶外,中國各階層的男人的附屬物,長度與衆不同,明顯得到了很好的保養。

    他穿着藍色絲綢長袍并配有雕飾精美的腰帶;腿上是與其他高層人士一樣的白色綢緞靴子;頭上是官員的夏帽,由優質的稻草制成,裡面放有深紅色的珊瑚頂戴花翎,表明了穿戴者的級别,孔雀羽飾垂在兩肩之間。

    總體而言,他的穿着樸素;但是從在舟山獲取的樣本來判斷,官員穿着全套服裝的話,看起來會很華麗。

     營地周圍是高高的帆布牆,像大人物及土著王公在印度旅行時圍着私人公寓一樣。

    屏風裡面是八個小帳篷,每個裡面都放好了桌椅。

    這些構成一個橢圓形,中間立着帆布房子,樣式十分精巧;而在上端,隐藏着另一個屏風,豎立在會議的帳篷前。

    内襯是黃色絲綢(皇家顔色),由後方的帝國軍隊搭建完成。

     翻譯及義律上校留下來進行商談,而其他軍官和紳士們則找到周圍不同的帳篷,那裡有級别低一些的清政府官吏們,忙着為宴會準備早餐;因其是此次訪問中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明顯每件事都是清政府官吏在做,沒有讓他們的仆人來完成。

     由很多小碟子裝着食物,一個碟子的上面摞着另一個,有燕窩湯、海參、魚翅、煮蛋,裡面是老母雞和處理過的魚。

    這些全是最好的美味佳肴。

    這隻是提供的菜品的一小部分。

    在我有幸吃喝的那一桌,就有不少于30種這些小碟子。

    這些早餐分散在不同的帳篷裡,每一個帳篷裡都有足五位餓壞了的夷人。

    官員們如此擔心我們看到他們的弱點,以至于他們不僅在營地周圍放上了前述的屏風,還匆忙造起了泥堤,但沒能達到目的。

    我們雖然很快就被警惕的衛兵帶回來了,但是我們還是觀察到了這片禁地。

     自從我們上次到訪後,要塞就加以維修了,現在擠滿了士兵。

    一些簡易的外圍工事已經匆匆建起,但一點用也沒有,事實上從軍事觀點來看,整個東西十分可笑。

    兩門六磅彈炮和一隊百人的海軍陸戰隊,就可以随時讓他們落入我們之手。

    盡管如此,我們卻對這些華北人身體的強壯和力量感到震驚,特别是那些受雇在河邊拉船的。

    盡管這些人似乎是下層民衆,卻擁有如此的體力,他們六個人或八個人就能明顯輕松地在河水中拉動一艘幾噸重的船。

     會談的這天,一些禦林軍為了供我們消遣,進行了舞劍和其他軍事表演。

    他們認為,這些看起來非常滑稽可笑的古怪動作,而不是使用武器本身,更能有效地震懾敵人。

    而因為同樣的原因,我們在更遠的南方的舟山和甯波,看到部隊穿着老虎制服&mdash&mdash一件剪裁和裝飾成類似動物的衣服。

     這些人穿着白色棉布制服和黑色帽子,他們的武器是劍和火繩槍,或是弓和箭。

    他們屬于皇帝的禦林軍,被認為是中國軍隊的精英,被認為是與君主本人同一部落的後代。

    郭士立先生在他的《開放的中國》一書第二卷第313頁,說他們的總數有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