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北直隸海灣
關燈
小
中
大
遠征北直隸海灣&mdash海盜船&mdash登陸白河口&mdash中國欽差琦善&mdash白,懷特艦長&mdash朝鮮&mdash黃銅紐扣的價值&mdash白河口的沙洲&mdash到北京的方式&mdash與中國欽差的會晤&mdash中國人優雅的禮儀&mdash描繪琦善&mdash一項娛樂&mdash禦林軍&mdash&ldquo壞事情&rdquo&mdash中華帝國的狀況&mdash中國的長城&mdash會議的結果&mdash琦善的政策&mdash一位滿族大人的胃口
7月28日,威厘士厘号、卑拉底斯号、布郎底号、窩拉疑号、摩底士底号及一艘汽船馬達加斯加号與10艘運輸船帶着三角旗,從舟山起航,前往白河口。
然而,遠征可預期的收獲如此少,以至于向北行軍的政策受到很多人的質疑。
有人建議為了救回買辦,應立即在其足迹所到之處的甯波地區采取行動。
戈登·伯麥爵士留在舟山,指揮剩餘的艦隊,其中包括準備側傾進行整修的麥爾威厘号。
在我們的航程中,卑拉底斯号護衛艦遭遇了3艘&ldquo海盜船&rdquo,安森艦長因不清楚他們的情況,派2艘船靠攏了其中的一艘。
當他們在兩邊排好的時候,&ldquo海盜船&rdquo就出現了100多個之前一直藏着的人,并開始向船員們開火,投擲長矛和臭彈。
我們的人立刻把船撐開了一小段距離,在精确瞄準後,開始向對方傾瀉彈藥,殺死了一半以上的人,剩下的人從船上跳下來,遊向岸邊,其中很多人因傷永遠沒能抵達目的地。
之後帆船被燒毀,漂浮在海面,但是卑拉底斯号沒能追上剩下的兩艘船,因為它們順風逃跑,不可能趕得上。
然而,在這次事件中,卑拉士底号有2人死亡,另外5人負傷。
這些在該區域遊蕩的&ldquo海盜&rdquo帆船及軍艦,都攜帶着漁網,派出一些小船就可能引起對方混亂,如果操作得當的話,就能為他們輕松地提供戰利品。
8月8日,我們通過了昆山群,那裡似乎不缺乏新鮮的供給,其中一些島嶼是黑色的,可以看到牛在山頂吃草。
大陸的特征在這裡有着巨大的變化:山脈仍然很高,山上不再樹木繁茂。
然而,山坡似乎是豐茂的牧場,上面密密麻麻地散布着大群綿羊和山羊。
通過望遠鏡,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山頂有人凝視着夷人的大船,火船(他們給汽船起的名字)一定令他們非常吃驚。
10日,我們在距離白河口11英裡處抛錨。
第二天,一位軍官在四艘船的陪同下進入白河,向他遇到的地方當局第一位官員呈遞公文。
這裡的海岸又低又平,看起來很糟糕,從海濱5英裡外就看不到了。
河流的入口有兩座小堡壘,我們第一次來的時候,左岸的一座堡壘已經被毀了,但在我們離開後,他們就重組了整個的防禦工事。
這一次甚至能從船上感受到他們在河口的工事非常堅固。
船隻一抵達海濱,地方官就匆匆趕來,蹚過水,泥漿濺到他們絲綢靴子的膝蓋處。
他們迫不及待的目的是請求我方不要再靠近海濱,同時告訴我們,清政府高官琦善&mdash&mdash北直隸總督、北京内閣的三号人物,正在離河口4英裡的城鎮&mdash&mdash大沽口。
他似乎在那裡等候遠征軍的到來有些時日了,受皇帝派遣來與英國代表團在此地會面。
這清楚地表明,盡管甯波的清政府官吏那時拒絕呈遞貝休恩艦長提交的公文(他們第二天才退回公文),但肯定拿到了複制的内容,并呈遞給了北京,否則,他們不會準備迎接我們。
他們拒絕呈遞的一個理由是,公文表述不合理,與朝廷進行交流的方式應是謙卑的請求。
琦善盡管是内閣的三号人物,一般認為是居于主導地位,據說因為前面的兩位高官年老體弱,以至于不能參加公共事務。
收到軍官的信件後,一位清政府官吏騎上馬,奔向大沽口,幾個小時後從大城帶着給全權代表的公文回來了。
從答複來看,琦善無權進行談判,僅僅是代皇帝接受信件。
在開始任何讨論之前,他首先要向北京通報艦隊到來的消息,并等候指示。
收到朝廷給我們的答複需要十天,我們同意了回複的時間。
漏掉記錄我們在此地期間的一位紳士的名字是極不公正的&mdash&mdash白,在艦隊的朋友們親密地稱他懷特艦長。
他是交流的中介,是很重要的人物。
毫無疑問,艦隊長期以來從他那裡獲得的消息,是相當準确的。
他的作用是幫助長官們安排營地或準備快輪之類的,白色的徽章表
然而,遠征可預期的收獲如此少,以至于向北行軍的政策受到很多人的質疑。
有人建議為了救回買辦,應立即在其足迹所到之處的甯波地區采取行動。
戈登·伯麥爵士留在舟山,指揮剩餘的艦隊,其中包括準備側傾進行整修的麥爾威厘号。
在我們的航程中,卑拉底斯号護衛艦遭遇了3艘&ldquo海盜船&rdquo,安森艦長因不清楚他們的情況,派2艘船靠攏了其中的一艘。
當他們在兩邊排好的時候,&ldquo海盜船&rdquo就出現了100多個之前一直藏着的人,并開始向船員們開火,投擲長矛和臭彈。
我們的人立刻把船撐開了一小段距離,在精确瞄準後,開始向對方傾瀉彈藥,殺死了一半以上的人,剩下的人從船上跳下來,遊向岸邊,其中很多人因傷永遠沒能抵達目的地。
之後帆船被燒毀,漂浮在海面,但是卑拉底斯号沒能追上剩下的兩艘船,因為它們順風逃跑,不可能趕得上。
然而,在這次事件中,卑拉士底号有2人死亡,另外5人負傷。
這些在該區域遊蕩的&ldquo海盜&rdquo帆船及軍艦,都攜帶着漁網,派出一些小船就可能引起對方混亂,如果操作得當的話,就能為他們輕松地提供戰利品。
8月8日,我們通過了昆山群,那裡似乎不缺乏新鮮的供給,其中一些島嶼是黑色的,可以看到牛在山頂吃草。
大陸的特征在這裡有着巨大的變化:山脈仍然很高,山上不再樹木繁茂。
然而,山坡似乎是豐茂的牧場,上面密密麻麻地散布着大群綿羊和山羊。
通過望遠鏡,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山頂有人凝視着夷人的大船,火船(他們給汽船起的名字)一定令他們非常吃驚。
10日,我們在距離白河口11英裡處抛錨。
第二天,一位軍官在四艘船的陪同下進入白河,向他遇到的地方當局第一位官員呈遞公文。
這裡的海岸又低又平,看起來很糟糕,從海濱5英裡外就看不到了。
河流的入口有兩座小堡壘,我們第一次來的時候,左岸的一座堡壘已經被毀了,但在我們離開後,他們就重組了整個的防禦工事。
這一次甚至能從船上感受到他們在河口的工事非常堅固。
船隻一抵達海濱,地方官就匆匆趕來,蹚過水,泥漿濺到他們絲綢靴子的膝蓋處。
他們迫不及待的目的是請求我方不要再靠近海濱,同時告訴我們,清政府高官琦善&mdash&mdash北直隸總督、北京内閣的三号人物,正在離河口4英裡的城鎮&mdash&mdash大沽口。
他似乎在那裡等候遠征軍的到來有些時日了,受皇帝派遣來與英國代表團在此地會面。
這清楚地表明,盡管甯波的清政府官吏那時拒絕呈遞貝休恩艦長提交的公文(他們第二天才退回公文),但肯定拿到了複制的内容,并呈遞給了北京,否則,他們不會準備迎接我們。
他們拒絕呈遞的一個理由是,公文表述不合理,與朝廷進行交流的方式應是謙卑的請求。
琦善盡管是内閣的三号人物,一般認為是居于主導地位,據說因為前面的兩位高官年老體弱,以至于不能參加公共事務。
收到軍官的信件後,一位清政府官吏騎上馬,奔向大沽口,幾個小時後從大城帶着給全權代表的公文回來了。
從答複來看,琦善無權進行談判,僅僅是代皇帝接受信件。
在開始任何讨論之前,他首先要向北京通報艦隊到來的消息,并等候指示。
收到朝廷給我們的答複需要十天,我們同意了回複的時間。
漏掉記錄我們在此地期間的一位紳士的名字是極不公正的&mdash&mdash白,在艦隊的朋友們親密地稱他懷特艦長。
他是交流的中介,是很重要的人物。
毫無疑問,艦隊長期以來從他那裡獲得的消息,是相當準确的。
他的作用是幫助長官們安排營地或準備快輪之類的,白色的徽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