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關燈
希望那些有閑暇時光來打發的人,在讀到這位軍人文筆拙劣的筆記時,能原諒裡面的種種疏漏之處,顯而易見,在批評家的眼中,這是随處可見的。

    下面的文字,是作者在從廣州到孟買的航程中寫的,那時作者對随軍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為了避免讀者可能會産生誤解,這裡需要指出,作者雖然有幸參加了派往中國的代表團,但寫作本書絕不是在長官的授意下進行的,所以,在此作者懇請讀者放棄這種錯誤的想法。事實是,當由于嚴重的疾病而不能勝任工作、被迫離開部隊時,作者一點寫作的打算也沒有;因此,在形成本書寫作計劃的時候,他并沒有跟任何親朋好友商量或探讨。無論是在海洋還是在陸地上,無所事事都是人類的最大敵人。生活乏味的大衆喜歡旅行作家,而百無聊賴正是促使作者成為這類作家的原因之一。

    這本書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作者的私人日記;二是作者在不同時間與當地居民的對話;三是作者和對中國事務感興趣的朋友的交流。

    對遠征開始前發生的中英之間的分歧,作者采取了簡明扼要的闡述。我們的船與中國的船之間産生的誤解與沖突,不僅被當時的文章報紙詳細報道了,而且也被搬上舞台,成為了戲劇的題材,所以再次贅述這個話題将是令人厭煩的。因此,作者的叙述僅限于那些他參加遠征期間發生的事情。

    所有觀點都有巨大的風險,由于那些熟悉中國事物的人所提供的關于該國的知識各不相同,并且這類知識不僅少得可憐,還零零散散。同時,我們不得不說那些知識隻是個人的體驗而已,因而很少有參考的價值。

    過去,我們獲得的關于該國禮儀、風俗及政治的少量信息,因為是如此的相互矛盾,所以極不可靠。現在,我們仍舊在努力研究中國,可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獲得的關于該國少量而又模糊的信息,都是偶爾進入中國的旅行者提供的。隻要中國的防備之心還存在,對我們而言,它就一定繼續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

    開放貿易可能有助于擴大我們對中國的了解;但是,在外國人能夠真正了解這個奇特的民族之前,肯定還會出現很多關于該國的新的相互矛盾的觀點。

    隻有羅馬教會的傳教牧師,因為在中國傳教的原因,有可能會了解中國。他們投身于宗教事業,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傳播教義,他們願意犧牲,并願意埋骨于其傳教的土地。

    中國人自然而然地居住于自己的沿海各地;他們似乎不會服從任何宗教的束縛,統治者的意願是他們唯一的枷鎖。正如在語言和膚色方面一樣,他們與處在同一塊大陸的印度鄰居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