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 女性意識的覺醒
關燈
小
中
大
時,人們很可能會懷疑上述說法的權威性。
甚至是那些撫育和照料幼兒的功能(我們認為這些功能是女性的優良美德),在動物中也并不總是與雌性相關。
在相當高級的動物中,人們發現兩性共同承擔着照料幼仔的任務,或由雄性單獨承擔。
即使在人類性生活中,也很快會看到,把男性的行為與主動性等同,把女性的行為與被動性等同是多麼不完善。
母親對孩子是主動的,哺乳這一行為可以等同地說是母親給嬰兒喂奶或被嬰兒吮吸。
人們愈脫離狹隘的性交領域,這種&ldquo重疊性謬誤&rdquo就暴露得愈明顯。
女人可以在不同方面顯示出強大的主動性,而男人隻有養成大量的被動适應性,才能與其同類相伴生活。
如果現在說這些事實,恰好證明了心理學意義所說的男人和女人都是雙性的,那麼我将斷定,人們心裡已決定使&ldquo主動的&rdquo與&ldquo男性的&rdquo等同起來、&ldquo被動的&rdquo與&ldquo女性的&rdquo等同起來,這種見解對追求有益的目的毫無用處,也不能給我們的知識增加任何東西。
人們可能會考慮從心理學上把女性氣質描述為偏愛被動性目的。
當然,偏愛被動性目的與被動性不是一回事,實現被動性目的可能需要大量的被動性。
情況可能是這樣:對于女人來說,基于她所承擔的性功能,她對被動性行為和被動性目的的愛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到相應有限的或廣泛的生活領域之中,她的性生活可作為這些領域的模型。
但是,我們應該警惕在這個方面低估了社會習俗的影響力。
這些影響力迫使婦女陷入被動狀态。
所有這些情況仍遠未被澄清。
在女性氣質與本能生活之間還存在着一個不可忽視的、特别穩定的關系。
婦女對攻擊性的壓抑是由其體格決定,并由社會強加給她們的。
這種壓抑有助于強烈的性受虐狂沖動的形成,正如我們所知,這種壓抑成功地約束了已轉向内部的性欲的破壞性傾向。
因此,可以說受虐狂确實是為女性所獨有的,但是,就像經常發生的那樣,在男人中遇到了性受虐狂,除了說這些男人顯示了女性特征外,還能說什麼呢? 現在,心理學也不能解開女性氣質之謎。
無疑,這個解釋要到别處去尋求,而隻有在我們大緻認識到活着的有機體,是怎樣演變成兩種性别之後,才能找到解釋。
我們對這個演變一無所知,而兩種性别的存在是有機生命中最顯著的特征。
該特征明顯地把有機生命與非生物自然界區分開來。
然而,對于研究那些擁有女性生殖器,且具有顯著的或占優勢的女性特征的人類個體而言,我們已發現了很多東西。
按照精神分析的特殊性質,它并不試圖描寫什麼是女人&mdash&mdash那将是一件它幾乎無法勝任的任務&mdash&mdash而是着手研究女人是怎樣形成的,即女人是怎樣從具有雙性别傾向的兒童成長起來的。
幸虧有幾個優秀的女精神分析家已開始研究這一問題,所以我們近來對這方面也掌握了不少知識。
該問題的探讨已從兩性差别中獲得了特别的吸引力。
對于女士們來說,隻要某種比較似乎被證明為不利于她們的性别,她們就有可能提出懷疑。
我們這些男性的精神分析家,無法消除對女性氣質所抱有的某些根深蒂固的偏見,而且這種比較正在不公正的研究中受到損害。
另外,立足于雙性特征,我們毫不困難地就避免了對女士們的失禮行為。
我們隻要說:&ldquo這種比較不适用于你們,你們是例外,在這點上,你們所具有的男性成分多于女性成分。
&rdquo 在研究婦女的性别發展中,我們提出了兩個預測。
第一,婦女隻有經過反複的掙紮,她的體格才能适應其功能。
第二,性别發展中的關鍵性轉折點,在青春期以前就已做好準備或已經完成了。
這兩個預測很快就會被證實。
而且,通過與男孩情況的比較,我們知道,小女孩向正常婦女的發展更加困難,也更加複雜,因為它包括兩個額外的任務;而在男人的發展中并沒有與之相當的任務。
讓我們從兩種性别的起源談起吧。
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物質無疑是各不相同的,關于這一點,無須精神分析來确定。
生殖器結構的差異伴随着其他一些身體上的差異,對于這點,大家都熟悉,在此無須再提。
差異也出現于本能氣質中,從中可以看出後來所形成的婦女的性質。
小女孩通常缺少攻擊性、對抗性和自我滿足感。
她似乎更需要給予愛撫,因而顯得更具依賴性和順從性。
這種順從性的結果可能是這樣:她更容易也更快學會控制排洩。
尿和糞便是兒童送給其照料者的一批禮物,而且控制大小便,是兒童的本能生活能被誘導取得的第一個讓步。
人們還有一個印象:小女孩比同齡男孩更聰明、更活潑,她們更常走出戶外接觸外部世界,同時形成更強烈的對對象的精神貫注。
我無法說清,女孩在發展中的這種領先是否已被精确的觀察所證明,但毋庸置疑,無論在什麼意義上都不能說女孩在智力上落後于男孩。
然而,這些性别差異并不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可以被個性變化所超越。
就我們當前的目的而言,它們可以忽略不計。
兩種性别似乎都以同
甚至是那些撫育和照料幼兒的功能(我們認為這些功能是女性的優良美德),在動物中也并不總是與雌性相關。
在相當高級的動物中,人們發現兩性共同承擔着照料幼仔的任務,或由雄性單獨承擔。
即使在人類性生活中,也很快會看到,把男性的行為與主動性等同,把女性的行為與被動性等同是多麼不完善。
母親對孩子是主動的,哺乳這一行為可以等同地說是母親給嬰兒喂奶或被嬰兒吮吸。
人們愈脫離狹隘的性交領域,這種&ldquo重疊性謬誤&rdquo就暴露得愈明顯。
女人可以在不同方面顯示出強大的主動性,而男人隻有養成大量的被動适應性,才能與其同類相伴生活。
如果現在說這些事實,恰好證明了心理學意義所說的男人和女人都是雙性的,那麼我将斷定,人們心裡已決定使&ldquo主動的&rdquo與&ldquo男性的&rdquo等同起來、&ldquo被動的&rdquo與&ldquo女性的&rdquo等同起來,這種見解對追求有益的目的毫無用處,也不能給我們的知識增加任何東西。
人們可能會考慮從心理學上把女性氣質描述為偏愛被動性目的。
當然,偏愛被動性目的與被動性不是一回事,實現被動性目的可能需要大量的被動性。
情況可能是這樣:對于女人來說,基于她所承擔的性功能,她對被動性行為和被動性目的的愛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到相應有限的或廣泛的生活領域之中,她的性生活可作為這些領域的模型。
但是,我們應該警惕在這個方面低估了社會習俗的影響力。
這些影響力迫使婦女陷入被動狀态。
所有這些情況仍遠未被澄清。
在女性氣質與本能生活之間還存在着一個不可忽視的、特别穩定的關系。
婦女對攻擊性的壓抑是由其體格決定,并由社會強加給她們的。
這種壓抑有助于強烈的性受虐狂沖動的形成,正如我們所知,這種壓抑成功地約束了已轉向内部的性欲的破壞性傾向。
因此,可以說受虐狂确實是為女性所獨有的,但是,就像經常發生的那樣,在男人中遇到了性受虐狂,除了說這些男人顯示了女性特征外,還能說什麼呢? 現在,心理學也不能解開女性氣質之謎。
無疑,這個解釋要到别處去尋求,而隻有在我們大緻認識到活着的有機體,是怎樣演變成兩種性别之後,才能找到解釋。
我們對這個演變一無所知,而兩種性别的存在是有機生命中最顯著的特征。
該特征明顯地把有機生命與非生物自然界區分開來。
然而,對于研究那些擁有女性生殖器,且具有顯著的或占優勢的女性特征的人類個體而言,我們已發現了很多東西。
按照精神分析的特殊性質,它并不試圖描寫什麼是女人&mdash&mdash那将是一件它幾乎無法勝任的任務&mdash&mdash而是着手研究女人是怎樣形成的,即女人是怎樣從具有雙性别傾向的兒童成長起來的。
幸虧有幾個優秀的女精神分析家已開始研究這一問題,所以我們近來對這方面也掌握了不少知識。
該問題的探讨已從兩性差别中獲得了特别的吸引力。
對于女士們來說,隻要某種比較似乎被證明為不利于她們的性别,她們就有可能提出懷疑。
我們這些男性的精神分析家,無法消除對女性氣質所抱有的某些根深蒂固的偏見,而且這種比較正在不公正的研究中受到損害。
另外,立足于雙性特征,我們毫不困難地就避免了對女士們的失禮行為。
我們隻要說:&ldquo這種比較不适用于你們,你們是例外,在這點上,你們所具有的男性成分多于女性成分。
&rdquo 在研究婦女的性别發展中,我們提出了兩個預測。
第一,婦女隻有經過反複的掙紮,她的體格才能适應其功能。
第二,性别發展中的關鍵性轉折點,在青春期以前就已做好準備或已經完成了。
這兩個預測很快就會被證實。
而且,通過與男孩情況的比較,我們知道,小女孩向正常婦女的發展更加困難,也更加複雜,因為它包括兩個額外的任務;而在男人的發展中并沒有與之相當的任務。
讓我們從兩種性别的起源談起吧。
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物質無疑是各不相同的,關于這一點,無須精神分析來确定。
生殖器結構的差異伴随着其他一些身體上的差異,對于這點,大家都熟悉,在此無須再提。
差異也出現于本能氣質中,從中可以看出後來所形成的婦女的性質。
小女孩通常缺少攻擊性、對抗性和自我滿足感。
她似乎更需要給予愛撫,因而顯得更具依賴性和順從性。
這種順從性的結果可能是這樣:她更容易也更快學會控制排洩。
尿和糞便是兒童送給其照料者的一批禮物,而且控制大小便,是兒童的本能生活能被誘導取得的第一個讓步。
人們還有一個印象:小女孩比同齡男孩更聰明、更活潑,她們更常走出戶外接觸外部世界,同時形成更強烈的對對象的精神貫注。
我無法說清,女孩在發展中的這種領先是否已被精确的觀察所證明,但毋庸置疑,無論在什麼意義上都不能說女孩在智力上落後于男孩。
然而,這些性别差異并不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可以被個性變化所超越。
就我們當前的目的而言,它們可以忽略不計。
兩種性别似乎都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