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夢的終極解密
關燈
小
中
大
,說它不顧人類本性中較高級的、道德的、精神的方面。
這種指責在曆史學和方法論這兩方面都是不公正的。
首先,我們從一開始就有把進行壓抑的功能歸之于自我中道德的和美學的傾向;其次,一般人都拒絕承認精神分析研究能産生一種全面、完善的理論結構,就像一種現成的哲學體系那樣。
但不得不通過對正常的和變态現象的分析解剖,沿着通往理解心理的錯綜複雜的道路,一步一步地找到它的出路。
隻要研究心理上這個被壓抑的部分是我們的任務,就沒有必要對存在着更高級的心理生命感到不安和擔心。
但是,既然我們已着手進行自我分析,我們就可以對所有那些道德感受到震驚的人,以及那些抱怨說人體中一定有某種更高級性質的人做出回答。
我們可以說:&ldquo千真萬确,在這個自我理想或超我中,确有那種更高級性質,它是我們和父母關系的代表,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知道這些更高級性質了。
我們既羨慕這些高級性質又害怕它們,後來把它們納入到我們自身中來了。
&rdquo 因此,自我理想是俄狄浦斯情結的繼承者,因而也表示在本我中力比多所體驗到的、最有力的沖動和最重要的變化。
通過建立這個自我理想,自我掌握了它的俄狄浦斯情結,同時使自己處于本我的支配之下。
鑒于自我主要是外部世界的代表,是現實的代表,而超我則和它形成對照,是内部世界的代表,是本我的代表。
自我和理想之間的沖突,正如現在我們準備發現的那樣,将最終反映真實的東西和心理的東西之間、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間的這種對立。
通過理想的形成、生物的發展和人類種族,所經曆的變遷遺留在本我中的一切痕迹被自我接受過來,并在每個人身上又由自我重新體驗了一遍。
由于它所形成的方式,自我理想和每一個人在種系發生上的天賦&mdash&mdash他的古代遺産&mdash&mdash有很多聯系點。
因此,正是這種我們每個人心理生活中最深層的東西,通過理想的形成才變成我們所評價的人類心靈中最高級的東西。
試圖給自我理想定位,甚至在已經給自我确定了位置的意義上,或者試圖對自我理想進行任何類比,都隻能是白費力氣。
顯而易見,自我理想在一切方面都符合我們所期望的人類的更高級性質。
它是一種代替做父親的渴望。
自我理想包含着一切宗教都由此發展而來的萌芽。
宣布自我不符合其理想的這個自我判斷,使宗教信仰者産生了一種以證明其渴望的無用感。
随着兒童的長大,父親的作用就由教師或其他權威人士繼續承擔下去。
他們把指令權和禁律權都交給了自我理想,并且繼續以良心的形式發揮對道德的稽查作用。
在良心的要求和自我的實際成就之間的緊張,是作為一種負罪感被體驗到的。
社會情感就建立在以别人自居且和它們一樣的自我理想的基點上。
宗教、道德和社會感&mdash&mdash人類最高級的東西的主要成分,最初是同一個東西。
根據我在《圖騰與禁忌》中提出的假設,它們的獲得從種系發生上講出自戀父情結,即在掌握俄狄浦斯情結本身的實際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宗教和道德的限制,以及為了克服由此而保留在年輕一代成員之間的社會情感。
在發展所有這些道德的東西時,似乎男性居領先地位,然後通過交叉遺傳轉移給女性。
甚至在今天,社會情感也是在對其兄弟姐妹的妒忌和競争的沖動的基礎上産生的。
由于敵意不能令人滿意,便發展了一種對從前對手的認同作用。
研究同性戀的溫和情況進一步證實了這種懷疑,即認同作用代替了繼敵意、攻擊性态度之後的深情的對象選擇。
然而,随着種系發生的提出,新的問題産生了,使人們想從這裡沮喪地退縮回去。
但是,這是毫無益處的,因為我們必須做出嘗試&mdash&mdash盡管害怕它将揭露我們建立起來的整個結構的不适當,問題在于:究竟是哪一個,是原始人的自我還是他的本我,在它們的早期就從戀父情結中獲得了宗教和道德?假如是他的自我,為什麼我們不略述一下這些被自我所遺傳的東西呢?假如是他的本我,它是怎樣和本我的性質相一緻的呢?或者說,我們把自我、超我和本我之間的分化帶回到這樣早的時期是錯誤的嗎?難道我們不應該老老實實地承認,關于自我裡面的這一過程的整個概念對理解種系發生毫無幫助,也不能應用于它嗎? 讓我們先回答容易回答的問題。
自我和本我的化分不僅要歸因于原始人,甚至要歸因于更簡單的生命形式,因為這是外界影響的必然表示。
根據我們的假設,超我實際上起源于導緻圖騰崇拜的經驗。
到底是自我還是本我體驗到,并且獲得了這些東西的問題,不久就不再有什麼意義了。
思考立刻向我們表明,除了自我之外,沒有什麼外部變化能夠被本我所體驗到,自我是外部世界通往本我的代表。
因此,根據自我來談論直接遺傳是不可能的。
正是在這裡,實際個體和種系概念之間的鴻溝才變得愈加明顯起來。
另外,人們一定不要把自我和本我之間的差異看得過分嚴重,但也不要忘記,自我基本上是經過特殊分化的本我的一部分。
自我的經驗似乎從一開始就遺留給了後代,但是,當這些經驗足夠經常地重複,并在許多代人身上有了足夠的強度之後,就轉移到本我的經驗中去了,即成為遺傳所保留下來的那種痕迹。
因此,在能被遺傳的本我中,貯存着由無數自我所導緻的存在遺迹,并且當自我形成它的脫出本我的超我時,它或許隻是恢複已經逝去的自我的形象,并且保證它們的複活。
超我借以産生的方式解釋了自我和本我的對象&mdash&mdash貫注的早期沖突是怎樣得以繼續進行,并和其繼承者(超我)繼續發生沖突的。
假如自我在掌握俄狄浦斯情結方面沒有獲得成功,那麼,從本我産生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精力貫注,将在自我理想的反向作用中找到一種發洩口。
在理想和這些潛意識的本能傾向之間可能發生的大量交往說明,理想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潛意識的,自我是進不去的。
在心理的最深層曾經激烈進行的鬥争,并未因迅速的升華作用和認同作用而結束,現在是在更高層次的領域内進行着,就像在科爾巴赫的油畫《漢斯之戰》中一樣,是在天上解決争端的。
這種指責在曆史學和方法論這兩方面都是不公正的。
首先,我們從一開始就有把進行壓抑的功能歸之于自我中道德的和美學的傾向;其次,一般人都拒絕承認精神分析研究能産生一種全面、完善的理論結構,就像一種現成的哲學體系那樣。
但不得不通過對正常的和變态現象的分析解剖,沿着通往理解心理的錯綜複雜的道路,一步一步地找到它的出路。
隻要研究心理上這個被壓抑的部分是我們的任務,就沒有必要對存在着更高級的心理生命感到不安和擔心。
但是,既然我們已着手進行自我分析,我們就可以對所有那些道德感受到震驚的人,以及那些抱怨說人體中一定有某種更高級性質的人做出回答。
我們可以說:&ldquo千真萬确,在這個自我理想或超我中,确有那種更高級性質,它是我們和父母關系的代表,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知道這些更高級性質了。
我們既羨慕這些高級性質又害怕它們,後來把它們納入到我們自身中來了。
&rdquo 因此,自我理想是俄狄浦斯情結的繼承者,因而也表示在本我中力比多所體驗到的、最有力的沖動和最重要的變化。
通過建立這個自我理想,自我掌握了它的俄狄浦斯情結,同時使自己處于本我的支配之下。
鑒于自我主要是外部世界的代表,是現實的代表,而超我則和它形成對照,是内部世界的代表,是本我的代表。
自我和理想之間的沖突,正如現在我們準備發現的那樣,将最終反映真實的東西和心理的東西之間、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間的這種對立。
通過理想的形成、生物的發展和人類種族,所經曆的變遷遺留在本我中的一切痕迹被自我接受過來,并在每個人身上又由自我重新體驗了一遍。
由于它所形成的方式,自我理想和每一個人在種系發生上的天賦&mdash&mdash他的古代遺産&mdash&mdash有很多聯系點。
因此,正是這種我們每個人心理生活中最深層的東西,通過理想的形成才變成我們所評價的人類心靈中最高級的東西。
試圖給自我理想定位,甚至在已經給自我确定了位置的意義上,或者試圖對自我理想進行任何類比,都隻能是白費力氣。
顯而易見,自我理想在一切方面都符合我們所期望的人類的更高級性質。
它是一種代替做父親的渴望。
自我理想包含着一切宗教都由此發展而來的萌芽。
宣布自我不符合其理想的這個自我判斷,使宗教信仰者産生了一種以證明其渴望的無用感。
随着兒童的長大,父親的作用就由教師或其他權威人士繼續承擔下去。
他們把指令權和禁律權都交給了自我理想,并且繼續以良心的形式發揮對道德的稽查作用。
在良心的要求和自我的實際成就之間的緊張,是作為一種負罪感被體驗到的。
社會情感就建立在以别人自居且和它們一樣的自我理想的基點上。
宗教、道德和社會感&mdash&mdash人類最高級的東西的主要成分,最初是同一個東西。
根據我在《圖騰與禁忌》中提出的假設,它們的獲得從種系發生上講出自戀父情結,即在掌握俄狄浦斯情結本身的實際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宗教和道德的限制,以及為了克服由此而保留在年輕一代成員之間的社會情感。
在發展所有這些道德的東西時,似乎男性居領先地位,然後通過交叉遺傳轉移給女性。
甚至在今天,社會情感也是在對其兄弟姐妹的妒忌和競争的沖動的基礎上産生的。
由于敵意不能令人滿意,便發展了一種對從前對手的認同作用。
研究同性戀的溫和情況進一步證實了這種懷疑,即認同作用代替了繼敵意、攻擊性态度之後的深情的對象選擇。
然而,随着種系發生的提出,新的問題産生了,使人們想從這裡沮喪地退縮回去。
但是,這是毫無益處的,因為我們必須做出嘗試&mdash&mdash盡管害怕它将揭露我們建立起來的整個結構的不适當,問題在于:究竟是哪一個,是原始人的自我還是他的本我,在它們的早期就從戀父情結中獲得了宗教和道德?假如是他的自我,為什麼我們不略述一下這些被自我所遺傳的東西呢?假如是他的本我,它是怎樣和本我的性質相一緻的呢?或者說,我們把自我、超我和本我之間的分化帶回到這樣早的時期是錯誤的嗎?難道我們不應該老老實實地承認,關于自我裡面的這一過程的整個概念對理解種系發生毫無幫助,也不能應用于它嗎? 讓我們先回答容易回答的問題。
自我和本我的化分不僅要歸因于原始人,甚至要歸因于更簡單的生命形式,因為這是外界影響的必然表示。
根據我們的假設,超我實際上起源于導緻圖騰崇拜的經驗。
到底是自我還是本我體驗到,并且獲得了這些東西的問題,不久就不再有什麼意義了。
思考立刻向我們表明,除了自我之外,沒有什麼外部變化能夠被本我所體驗到,自我是外部世界通往本我的代表。
因此,根據自我來談論直接遺傳是不可能的。
正是在這裡,實際個體和種系概念之間的鴻溝才變得愈加明顯起來。
另外,人們一定不要把自我和本我之間的差異看得過分嚴重,但也不要忘記,自我基本上是經過特殊分化的本我的一部分。
自我的經驗似乎從一開始就遺留給了後代,但是,當這些經驗足夠經常地重複,并在許多代人身上有了足夠的強度之後,就轉移到本我的經驗中去了,即成為遺傳所保留下來的那種痕迹。
因此,在能被遺傳的本我中,貯存着由無數自我所導緻的存在遺迹,并且當自我形成它的脫出本我的超我時,它或許隻是恢複已經逝去的自我的形象,并且保證它們的複活。
超我借以産生的方式解釋了自我和本我的對象&mdash&mdash貫注的早期沖突是怎樣得以繼續進行,并和其繼承者(超我)繼續發生沖突的。
假如自我在掌握俄狄浦斯情結方面沒有獲得成功,那麼,從本我産生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精力貫注,将在自我理想的反向作用中找到一種發洩口。
在理想和這些潛意識的本能傾向之間可能發生的大量交往說明,理想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潛意識的,自我是進不去的。
在心理的最深層曾經激烈進行的鬥争,并未因迅速的升華作用和認同作用而結束,現在是在更高層次的領域内進行着,就像在科爾巴赫的油畫《漢斯之戰》中一樣,是在天上解決争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