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通過或然性推理進一步證實血液循環
血液需要運動,而且血液應該再運動回到心髒,為的是使血液能輸送到遠離其源頭的身體各個部分,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血液沒有運動,就會凝結。血液通過回流,得到了更新和恢複。
哈維關于靜脈中血液流動方向的說明
假如我現在進一步利用人們所熟悉的一些推理來表明血液循環是可信的和必然的,那不會使人感到意外。首先,死亡是缺乏熱量而産生的一種腐爛〔1〕,而且因為所有活着的東西都是溫熱的,一切死了的東西都是冷的,所以必定存在一個特殊的部位和根源,一個家庭,在這裡自然的撫育、自然之火的源頭,得到貯存和保護。由此熱和生命從源頭散布到身體的各個部分,體内物質的消化、營養以及所有具備生命力的能量也都依賴于這一源頭。心髒就是這一源頭的部位,心髒就是生命的始基,我上文提到的一些過程,我相信沒人能否認!
所以,血液需要運動,而且血液應該再運動回到心髒,為的是使血液能輸送到遠離其源頭的身體的各個部分,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血液沒有運動,就會凝結。我們知道,在任何情況下,血液的運動産生并且保存了熱量和元氣,而血液的靜止則使熱量與元氣消失。所以血液到了身體的肢體和外周部分,便變得黏稠和凝結,元氣也消失了,如同死亡狀态時一樣;血液迫切需要從其源頭重新獲得熱量和元氣及一切為了存在下去需要的東西,即,血液通過回流,得到了更新和恢複。
我們常常看到,因為外界的寒冷,四肢是如何戰栗,鼻子、臉頰和雙手是如何變藍,以及滞留其中的血液如何像倒吊的人或屍體下半身那樣顯出灰暗的顔色,同時,四肢麻木,很難活動,似乎失去了活力。這時,沒有什麼能比從血液的源頭心髒新流出的血液的熱量能更有效更迅速地恢複那些部位的生命、熱度和顔色了。但是,那些熱量和生命幾乎消失的部位如何吸收熱和新鮮血液呢?除非心髒真的是血液的源頭,在那裡,冷卻的血液恢複了生命和熱度,新鮮、有熱量并且注入了元氣的血液由動脈輸出,冷卻和衰竭的身體部位才會受到驅動,恢複了曾經失去的熱量,愈加枯竭的活力就受到了激發。
所以,如果未受損,身體的各個部位幾乎都會恢複生命和健康。但是,如果心髒變冷,或者得了重病,那麼動物的全身都必然會受損、腐爛。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2〕,如果源頭受損,那麼沒有任何部位可以解救源頭及其依賴源頭的部分。順便說一下,這大概就是憂郁、戀愛、妒忌、焦慮及其他類似的人類情感會伴随着憔悴、衰弱,或者伴随着血流不暢、消化不良,于是産生了種種疾病,消耗了人體。因為心境的影響,無論是痛苦還是喜悅,希望還是恐懼,都是一種激動的原因,會影響到心髒,使心髒的天然構造,在溫度、搏動和靜息方面發生了變化,從而破壞了心髒中血液的營養,降低了心髒的效應。結果,無疑會引起四肢及軀幹形成各種不治之症,正如同在身體處于營養不良、熱度缺乏的情況下從事體力勞動而染上的疾病一樣。
此外,我們知道所有的動物都依賴體内的食物消化而生存,食物的消化和分配必定是完善的。所以,存在一個部位和貯存處,滋養品在那裡得以完善,并且從那裡分配到全身各個部分。這部位就是心髒,因為心髒是含有血液以供身體各部分使用的唯一器官。其他的器官隻是為了特定的自身目的而接受血液,心髒也有一個供血處,通過冠狀靜脈和冠狀動脈為了自身的特殊需要而提供血液。我這裡說的供血處,是心髒的心房和心室。心髒還是具有特殊位置和構造的唯一器官,可以按比例地将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根據動物的容積決定了輸送到身體各部分的血量,心髒就像準備滿足要求的貯存所或源泉。
而且,像心髒這樣的推動者和驅動者所具備的一定的搏動或驅動,必然影響血液的分布和運動。一是因為血液由于細微的原因,如寒冷、驚悸、恐懼等,會聚集到血液的源頭,部分血液的聚集,就像桌上的水滴聚集到一起。二是因為血液受四肢的運動和肌肉的壓迫,被迫從毛細的靜脈流向更小的分支,再從這些更小的分支流向大的靜脈幹支。所以當血液從外周流向身體的中心,而不是以相反的方向流動時,即使沒有靜脈瓣也可以做到這一點。血液要是從其源頭流向更細小更寒冷的血管中,要以違背其天然方向的方向運動,血液就必然需要驅動和推動力。是心髒而且隻有心髒能起到這種作用,其途徑和方式已經解釋過了。
注釋
〔1〕亞裡士多德《論年輕、生命和呼吸》,23,24。《論動物的部分》,Ⅱ.7。
〔2〕《論動物的部分》,Ⅲ。
血液需要運動,而且血液應該再運動回到心髒,為的是使血液能輸送到遠離其源頭的身體各個部分,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血液沒有運動,就會凝結。血液通過回流,得到了更新和恢複。
哈維關于靜脈中血液流動方向的說明
假如我現在進一步利用人們所熟悉的一些推理來表明血液循環是可信的和必然的,那不會使人感到意外。首先,死亡是缺乏熱量而産生的一種腐爛〔1〕,而且因為所有活着的東西都是溫熱的,一切死了的東西都是冷的,所以必定存在一個特殊的部位和根源,一個家庭,在這裡自然的撫育、自然之火的源頭,得到貯存和保護。由此熱和生命從源頭散布到身體的各個部分,體内物質的消化、營養以及所有具備生命力的能量也都依賴于這一源頭。心髒就是這一源頭的部位,心髒就是生命的始基,我上文提到的一些過程,我相信沒人能否認!
所以,血液需要運動,而且血液應該再運動回到心髒,為的是使血液能輸送到遠離其源頭的身體的各個部分,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血液沒有運動,就會凝結。我們知道,在任何情況下,血液的運動産生并且保存了熱量和元氣,而血液的靜止則使熱量與元氣消失。所以血液到了身體的肢體和外周部分,便變得黏稠和凝結,元氣也消失了,如同死亡狀态時一樣;血液迫切需要從其源頭重新獲得熱量和元氣及一切為了存在下去需要的東西,即,血液通過回流,得到了更新和恢複。
我們常常看到,因為外界的寒冷,四肢是如何戰栗,鼻子、臉頰和雙手是如何變藍,以及滞留其中的血液如何像倒吊的人或屍體下半身那樣顯出灰暗的顔色,同時,四肢麻木,很難活動,似乎失去了活力。這時,沒有什麼能比從血液的源頭心髒新流出的血液的熱量能更有效更迅速地恢複那些部位的生命、熱度和顔色了。但是,那些熱量和生命幾乎消失的部位如何吸收熱和新鮮血液呢?除非心髒真的是血液的源頭,在那裡,冷卻的血液恢複了生命和熱度,新鮮、有熱量并且注入了元氣的血液由動脈輸出,冷卻和衰竭的身體部位才會受到驅動,恢複了曾經失去的熱量,愈加枯竭的活力就受到了激發。
所以,如果未受損,身體的各個部位幾乎都會恢複生命和健康。但是,如果心髒變冷,或者得了重病,那麼動物的全身都必然會受損、腐爛。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2〕,如果源頭受損,那麼沒有任何部位可以解救源頭及其依賴源頭的部分。順便說一下,這大概就是憂郁、戀愛、妒忌、焦慮及其他類似的人類情感會伴随着憔悴、衰弱,或者伴随着血流不暢、消化不良,于是産生了種種疾病,消耗了人體。因為心境的影響,無論是痛苦還是喜悅,希望還是恐懼,都是一種激動的原因,會影響到心髒,使心髒的天然構造,在溫度、搏動和靜息方面發生了變化,從而破壞了心髒中血液的營養,降低了心髒的效應。結果,無疑會引起四肢及軀幹形成各種不治之症,正如同在身體處于營養不良、熱度缺乏的情況下從事體力勞動而染上的疾病一樣。
此外,我們知道所有的動物都依賴體内的食物消化而生存,食物的消化和分配必定是完善的。所以,存在一個部位和貯存處,滋養品在那裡得以完善,并且從那裡分配到全身各個部分。這部位就是心髒,因為心髒是含有血液以供身體各部分使用的唯一器官。其他的器官隻是為了特定的自身目的而接受血液,心髒也有一個供血處,通過冠狀靜脈和冠狀動脈為了自身的特殊需要而提供血液。我這裡說的供血處,是心髒的心房和心室。心髒還是具有特殊位置和構造的唯一器官,可以按比例地将血液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根據動物的容積決定了輸送到身體各部分的血量,心髒就像準備滿足要求的貯存所或源泉。
而且,像心髒這樣的推動者和驅動者所具備的一定的搏動或驅動,必然影響血液的分布和運動。一是因為血液由于細微的原因,如寒冷、驚悸、恐懼等,會聚集到血液的源頭,部分血液的聚集,就像桌上的水滴聚集到一起。二是因為血液受四肢的運動和肌肉的壓迫,被迫從毛細的靜脈流向更小的分支,再從這些更小的分支流向大的靜脈幹支。所以當血液從外周流向身體的中心,而不是以相反的方向流動時,即使沒有靜脈瓣也可以做到這一點。血液要是從其源頭流向更細小更寒冷的血管中,要以違背其天然方向的方向運動,血液就必然需要驅動和推動力。是心髒而且隻有心髒能起到這種作用,其途徑和方式已經解釋過了。
注釋
〔1〕亞裡士多德《論年輕、生命和呼吸》,23,24。《論動物的部分》,Ⅱ.7。
〔2〕《論動物的部分》,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