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從靜脈流經心髒流至動脈的血量;以及血液的循環運行
血管是運輸血液的導管和管腔。有兩種導管和管腔,大靜脈和主動脈,但不能因此而像亞裡士多德那樣認為身體分為兩個部分。大靜脈和主動脈隻不過有不同的功能。
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的亞裡士多德雕像
以上我所說的是血液從靜脈流到動脈的途徑,以及通過心髒作用血液的運行和分布方式。其中有些觀點,若根據蓋侖或哥倫坡的權威或者其他人的推論,是可以贊成的。不過還沒有談到的是血量和血源問題,這一問題是新穎的、前所未聞的。因此,我不僅害怕被人妒忌,而且害怕很多人把我視為敵人,因為習以為常已經成為人類的另一天性,教條一經種下便會紮下深深的根,崇尚古人是人之常情。然而事已至此,而且我信奉熱愛真理,相信明智人的公正無私。坦率地說,當我分析我的資料,無論是來自活體解剖和對這些解剖的各種見解,還是來自研究心室和進出心室的脈管,研究這些脈管的對稱和大小&mdash&mdash因為造物主不會無的放矢,不會無目的的使這些脈管具有大小的形态&mdash&mdash或者來自對瓣膜位置及結構的專門研究,以及對心髒其他部分的一般研究,還有其他資料,我經常地認真思考,運輸的血量能有多大,血液流完全程需要多少時間,等等。我還發現如果血液不從動脈至靜脈、進而回到心髒右側這樣的途徑,那麼雖然有消化過的漿汁來補充,也可能會發生一方面靜脈中的血液流盡,而動脈因接受過多的血液而裂開。我想,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種循環的運行。現在我發現确實如此。後來我看到,受左心室作用的驅動,血液流入動脈,然後大部分血液分布到全身,還有一些血液以同樣的方式被送到肺部,即右心室将血液擠到肺動脈,血液流經靜脈和大的靜脈,以上文談到的途徑再回到左心室。我們可以将這種運動稱作循環,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的空氣與雨水形成的表面體的循環運動一樣:潮濕的大地受到太陽熱度的影響,從而蒸發,水汽上升而凝結,下降後成為雨,重新濕潤大地。正是由于循環運動,生物一代又一代的産生,正是由于循環系運動,正是由于太陽的出現與隐沒,産生了暴風雨和流星。
而且在身體上,通過血液的運行,也同樣出現了循環現象,身體各部分都受到更溫熱、更完善、汽化的、有活力的,即我所說的滋補的血液的營養、養育而有生氣。相反,血液由于與身體部分的接觸,而變得冷卻、凝結,也就是說,耗竭了。于是,血液又回到它的源泉,或者叫作身體中血液的家&mdash&mdash心髒,血液在心髒中又恢複了它的完善狀态。血液在心髒中恢複了流動性,接受了來自大自然的有活力的财富&mdash&mdash這是一種生命的财富,并且含有了元氣,也可以說含有了興奮劑。于是血液又重新散布開來,而這完全是依賴于心髒的運動和作用。
所以,心髒是生命之源,是〔身體這個〕小宇宙中的太陽,太陽也可以稱為世界的心髒。因為正是由于心髒的搏動,血液可以運行,可以完善,可以适于營養機體,可以防止腐蝕和凝結。心髒是體内的神靈,心髒行使其功能時,便會營養、哺育機體,使機體有活力。因此心髒确實是生命的基礎,是機體所有活動的源泉。對于這些看法,當我們推測心髒運動的最終原因時,再作詳述。
血管是運輸血液的導管和管腔。有兩種導管和管腔,大靜脈和主動脈,但不能因此而像亞裡士多德那樣認為身體分為兩個部分。大靜脈和主動脈隻不過有不同的功能,而且不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由于兩種血管的結構不同。正如我所說過的那樣,在許多動物中,靜脈與動脈的管壁厚度沒有什麼差别,隻不過它們的作用和用途不同。靜脈和動脈,在古代都被稱為血管,正如蓋侖所說,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一種血管,即動脈,把血液從心髒運到身體的大部分,另一種血管,即現在所說的靜脈,将血液運回心髒。動脈從心髒運出血液,靜脈将血液運回心髒,靜脈含有污濁、活力耗竭的血液,已不适于營養機體,動脈運輸消化過的、完善的、非常适于營養機體的液體。
血管是運輸血液的導管和管腔。有兩種導管和管腔,大靜脈和主動脈,但不能因此而像亞裡士多德那樣認為身體分為兩個部分。大靜脈和主動脈隻不過有不同的功能。
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的亞裡士多德雕像
以上我所說的是血液從靜脈流到動脈的途徑,以及通過心髒作用血液的運行和分布方式。其中有些觀點,若根據蓋侖或哥倫坡的權威或者其他人的推論,是可以贊成的。不過還沒有談到的是血量和血源問題,這一問題是新穎的、前所未聞的。因此,我不僅害怕被人妒忌,而且害怕很多人把我視為敵人,因為習以為常已經成為人類的另一天性,教條一經種下便會紮下深深的根,崇尚古人是人之常情。然而事已至此,而且我信奉熱愛真理,相信明智人的公正無私。坦率地說,當我分析我的資料,無論是來自活體解剖和對這些解剖的各種見解,還是來自研究心室和進出心室的脈管,研究這些脈管的對稱和大小&mdash&mdash因為造物主不會無的放矢,不會無目的的使這些脈管具有大小的形态&mdash&mdash或者來自對瓣膜位置及結構的專門研究,以及對心髒其他部分的一般研究,還有其他資料,我經常地認真思考,運輸的血量能有多大,血液流完全程需要多少時間,等等。我還發現如果血液不從動脈至靜脈、進而回到心髒右側這樣的途徑,那麼雖然有消化過的漿汁來補充,也可能會發生一方面靜脈中的血液流盡,而動脈因接受過多的血液而裂開。我想,是否有可能存在一種循環的運行。現在我發現确實如此。後來我看到,受左心室作用的驅動,血液流入動脈,然後大部分血液分布到全身,還有一些血液以同樣的方式被送到肺部,即右心室将血液擠到肺動脈,血液流經靜脈和大的靜脈,以上文談到的途徑再回到左心室。我們可以将這種運動稱作循環,正如亞裡士多德所說的空氣與雨水形成的表面體的循環運動一樣:潮濕的大地受到太陽熱度的影響,從而蒸發,水汽上升而凝結,下降後成為雨,重新濕潤大地。正是由于循環運動,生物一代又一代的産生,正是由于循環系運動,正是由于太陽的出現與隐沒,産生了暴風雨和流星。
而且在身體上,通過血液的運行,也同樣出現了循環現象,身體各部分都受到更溫熱、更完善、汽化的、有活力的,即我所說的滋補的血液的營養、養育而有生氣。相反,血液由于與身體部分的接觸,而變得冷卻、凝結,也就是說,耗竭了。于是,血液又回到它的源泉,或者叫作身體中血液的家&mdash&mdash心髒,血液在心髒中又恢複了它的完善狀态。血液在心髒中恢複了流動性,接受了來自大自然的有活力的财富&mdash&mdash這是一種生命的财富,并且含有了元氣,也可以說含有了興奮劑。于是血液又重新散布開來,而這完全是依賴于心髒的運動和作用。
所以,心髒是生命之源,是〔身體這個〕小宇宙中的太陽,太陽也可以稱為世界的心髒。因為正是由于心髒的搏動,血液可以運行,可以完善,可以适于營養機體,可以防止腐蝕和凝結。心髒是體内的神靈,心髒行使其功能時,便會營養、哺育機體,使機體有活力。因此心髒确實是生命的基礎,是機體所有活動的源泉。對于這些看法,當我們推測心髒運動的最終原因時,再作詳述。
血管是運輸血液的導管和管腔。有兩種導管和管腔,大靜脈和主動脈,但不能因此而像亞裡士多德那樣認為身體分為兩個部分。大靜脈和主動脈隻不過有不同的功能,而且不是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由于兩種血管的結構不同。正如我所說過的那樣,在許多動物中,靜脈與動脈的管壁厚度沒有什麼差别,隻不過它們的作用和用途不同。靜脈和動脈,在古代都被稱為血管,正如蓋侖所說,這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一種血管,即動脈,把血液從心髒運到身體的大部分,另一種血管,即現在所說的靜脈,将血液運回心髒。動脈從心髒運出血液,靜脈将血液運回心髒,靜脈含有污濁、活力耗竭的血液,已不适于營養機體,動脈運輸消化過的、完善的、非常适于營養機體的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