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及清政府的鎮壓

關燈
第1節 道光皇帝駕崩 1850年2月26日7時,通往京城皇宮的道路被衆多下級官員和身穿白衣、腰系黃帶的随從阻塞了。

    他們小聲嘀咕,臉上露出很不自然的悲傷。

    在這群數量龐大的下級官員中間,站着十六個人,每人旁邊各自站着一名随從。

    随從手裡牽着一匹套好鞍子的馬。

    這十六個人頭戴緞帽,将帽子用細繩系在下巴上,上面是白色的扣子。

    他們每人都拿着一串鈴铛,将一條黃色的布袋搭在肩上,并且手裡都有一根鞭子。

    一位位高權重的官員從宮殿裡出來,親手給這些人每人發放了一個有禦用印信的急件。

    這些人俯下身子接過東西,把那個黃色的布袋轉到胸前,滿懷敬意地将急件放在布袋裡頭,然後轉身上馬。

    馬夫将皮帶纏在信使的大腿上,把信使系牢在馬鞍上。

    在确保信使的安全後,人群讓開一條道,隻見馬匹以最快的速度奔馳而去。

    這十六位信使,就是衆所周知的&ldquo飛馬&rdquo[1],一天能跑六百裡。

    他們會将這些急件送給十六省的巡撫、提督。

     事出緊急,禮部倉促昭告各省巡撫:&ldquo大行皇帝于正月十四龍馭歸天。

    并于當晨卯時将大位傳于皇四子,于當晚亥時神遊極樂。

    &rdquo大喪儀程結束之後,根據國家律例,先皇已指定後繼之君,即皇四子。

    但道光皇帝的做法有點偏離舊制,因為傳位之事僅有口谕。

    皇權的繼承,曆來都是一件極其嚴肅的大事。

    傳位诏書都是事先被封存在金匣之内,在先皇駕崩後,文武百官舉行盛大儀式将其開啟,而皇帝臨終前的遺囑一向都不被承認。

    關于這一點,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舉出了類似的曆史事件作為旁證。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認為這是一個在中華文明中極具說服力的例子,其核心内容是這樣的:&ldquo秦始皇,秦朝的第一位皇帝,在年事已高、體弱多病之時,将自己的長子,同時也是大位的繼承者扶蘇派去監修長城。

    這項工程動用了三十萬名民夫。

    當扶蘇由秦朝名将蒙恬陪同向北而行的時候,秦始皇向南巡遊去祭拜祖先的陵寝。

    在巡遊途中,秦始皇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于是命太監傳诏扶蘇返回京城。

    诏書需由總管太監趙高加印寄發。

    而趙高卻膽大妄為,居然篡改诏書,用僞诏命皇長子扶蘇與将軍蒙恬自盡,以懲戒兩人的冒犯之罪。

    次日,秦始皇駕崩。

    惡名遠揚的趙高将秦始皇的次子胡亥扶上了皇位。

    為了實施這場陰謀,他們對秦始皇的死訊隐瞞不發,以免朝廷中在京的皇子們都宣稱自己是王位的繼承者。

    因此,秦始皇的遺體仍然穿着華麗,繼續保持着生前的姿态,被安置在轎辇之中,用木格圍住,四周是厚厚的絲簾。

    除了知情者,其他人一概不得靠近。

    宦官們宣稱秦始皇早已下令,須日夜兼程。

    于是,轎辇一步未停地火速返回京城,隻在用膳時稍作停留。

    禦膳也是由侍從遞進轎辇,由藏在其中的人吃下。

    棘手的是,當時天氣炎熱,屍體腐爛,發出的氣味令人難以忍受。

    要不是機靈的宦官趙高想出點子的話,真相就會大白于天下。

    趙高搬出秦始皇生前發布的诏令,讓一輛滿載牡蛎的大車跟在秦始皇轎辇後面,若非為了用牡蛎的氣味遮蓋屍體散發的氣味,這種事情是絕不被允許的。

    魚販在這件事上倒是大賺了一把。

    随即,大量氣味濃烈的貝類被裝上車,跟随秦始皇的儀仗前行。

    腐爛的屍體在這種氣味的掩蓋下到達京城。

    京城到處是鑼鼓聲與歡呼聲,迎接着皇帝的歸來。

    與此同時,扶蘇與蒙恬接到了僞造的令其自盡的诏書。

    作為老臣的蒙恬認為,下旨讓一位掌管着三十萬名民夫的将軍自盡實屬下策,于是将诏書認作僞诏。

    但扶蘇考慮到自己作為一個兒子和臣下的職責,毫不猶豫地拿劍刺向了自己。

    &rdquo 秦始皇 清朝繼任之君的登基大典順理成章,未受任何幹擾,盡管他的繼位不符合禮制。

    而向來重視禮法的國人卻十分看重這一點。

    他理所當然地登上皇位,根據慣例,新皇不再使用以前的年号,于是選用&ldquo鹹豐&rdquo作為年号,取天下豐饒之意。

    鹹豐皇帝的繼位受到當時兩派政治勢力的歡迎&mdash&mdash排外派和保守派。

    排外派期望皇帝能夠成為他們政治原則的堅定支持者。

    保守派認為,鹹豐皇帝作為道光皇帝的兒子、耆英的弟子,可能會與洋人交好,規範鴉片貿易,效仿英國治下之印度、荷蘭治下之馬來亞,并将此種制度引入中國的海軍、陸軍、行政,而此等革新,實屬迫在眉睫。

    接下來,我将引用一位紳士的話語,他常年居住在中國,很多事情都是他親眼所見。

     鹹豐皇帝 耆英 約瑟夫·瑪利·加略利和伊萬·梅爾奇奧先生曾宣稱,當聽聞道光皇帝駕崩,他們立刻就能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大事。

    繼任之君是一位十九歲的年輕人,這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新皇帝可能會熱衷于這個年齡的人應該關注的情感與願望。

    在中國,我們所觀察到的一切正好與其他國家完全相反。

    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和無知的百姓在一起組成了保守派,因為這兩類人都公開表示過自己對洋人的仇恨,對外國習俗本能的反感。

    保守派的這種反應既是出于本性,也是出于對自己國家習俗的尊崇。

    這些人到了成熟的年齡,進入學校獲取知識,欣賞天主教國家的藝術,感受天主教國家的生活習俗。

    在遭貶之前,耆英經常贊賞英國、美國、法國的政府體制。

    同時,遭到不公正對待而被擠出權力高層的琦善,也曾在西藏聖城拉薩向約瑟夫·加貝和埃瓦裡斯特·雷吉斯·于克兩位先生表達過類似的想法。

     有那麼一段時間,初登大寶的鹹豐皇帝讓所有派别都大失所望。

    鹹豐皇帝的身邊盡是些谄媚之徒、宦官嫔妃。

    鹹豐皇帝在他宏大的皇宮中表現得非常怠惰。

    要知道,清朝皇宮的規模相當于歐洲一座很大的駐軍城市。

    鹹豐皇帝從不踏出宮門。

    皇宮的步道上散布着閃閃發光的石英,鹹豐皇帝似乎完全沉浸在縱情享樂之中。

    如果有一天出現緊急突發事件,大臣們不知道長期無所事事的鹹豐皇帝會如何應對。

    但專制君主還是展示了他的權威,保守派在各派中占了上風。

    《北京公報》[2]中記錄了對耆英與穆彰阿革職嚴加查辦,最後貶官叙用。

    這一記錄上的日期為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國的年表學家們把道光皇帝駕崩那一年所有的事件全部都歸在了道光皇帝的政績裡面。

    這些失寵的各部尚書是從令歐洲人最頭疼的對手中挑選出來的,他們主要緻力于消除與&ldquo野蠻人&rdquo的接觸可能對他們的某些同胞産生的影響。

    道光皇帝一直給予耆英充分的信任,并表示出極大的敬重。

    而耆英對道光皇帝政策的背離給繼任之君鹹豐皇帝帶來了厄運。

    就在保守派取得勝利後不久,廣西就爆發了起義。

    [3] 埃瓦裡斯特·雷吉斯·于克 身着便裝的鹹豐皇帝 第2節 廣西爆發起義 當時,一直流傳着一則古老的預言:1852年明王朝會複辟,或是其他的由漢人統治的王朝會再興。

    還有更詳盡的傳言,說有一位明朝末代皇帝之後的聖人收藏了明帝國的皇旗,并預言,如有當世英雄将其在漢人軍隊中展示出來,這個人就定能登上皇位。

    1850年初,有大批愛國志士在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旗幟的号召下彙集成軍,其中就有一位前明皇子。

     百姓也一直懷疑前明皇族是否徹底消失,最後一位前明餘脈是否已經化身黃土,這些都一直無法被證實。

    就像在葡萄牙,依然有人在尋找三百年前在阿爾卡薩·厄·克比爾戰鬥中喪生的塞巴斯蒂安[4]。

    随着一些朝廷高官倒戈的謠言散布開來,一種不安的情緒迅速蔓延。

    關于清王朝的合法性,甚至用全民族政權替代清王朝的必要性都開始被公開讨論了。

     革命的機器已經做好了運轉的準備:秘密團體四處散播各種消息,名目繁多的政治團體有上萬名成員突然消失,他們脫離原先的組織,加入起義軍或者護國軍的隊伍中去了。

    很快就有謠言稱那些魯莽的苗族百姓也加入合乎正統的前明皇子的麾下了。

     首舉起義的廣西省,面積比大多數歐洲獨立王國的領土面積還要大。

    廣西省位于清帝國的西南部,與另外一個大省廣東省的西部接壤,行政上由兩廣總督管轄。

    廣西多山,群山連綿,形成了中國最美妙的自然奇觀。

    然而,很顯然,自耶稣會剛進入中國那個時代起沒有一個歐洲人可以不受限制地探索廣西的群山。

    約瑟夫·瑪利·加略利和伊萬·梅爾奇奧先生從中國人那裡獲得了一些信息&mdash&mdash&ldquo根據當地的遊客所講,這些山巒形象萬千,有的形似雄雞,有的貌若大象,不勝枚舉。

    到處都是鑲嵌在岩石裡面的想象中的動物形象,它們以最奇特的姿态石化。

    我們小心翼翼地查看這些形象的線條。

    它們讓我們想起了在喬治·居維葉筆下複蘇的物種。

    我們努力地說服自己這些貌似石化了的動物不過是氧化鐵造成的紅色斑點,顯現在了黑色的岩石表面而已。

    我們對廣西的整體印象就是風景如畫。

    廣袤的地域為中國的藝術家提供了廣闊的視角。

    在歐洲人眼中,他們觀察到的風景有一個奇怪的特點&mdash&mdash那些難以接近的群山,被中國人的随想賦予形狀。

    巉岩勾勒出各種動物的形象,狂洩而下的河流沖出了河谷,河谷上又架上了無法通行的橋梁,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人間仙境的意象。

    瞥一眼廣西地圖就足以發現那些起義軍首領的智慧和判斷力。

    他們居然選擇這個省作為他們起事的策源地。

    由于其多山的地理特征,這裡生産力低下,生活困苦成了當地居民起義的一條重要誘因,方便了起義軍招募兵員。

    天然的屏障成為起義軍的防守要塞。

    清朝皇帝需要一支更龐大的軍隊及更有效的手段來打擊起義軍,将他們從要塞中驅趕出去。

    起義軍如果在平原上被打敗,将會回到大山裡展開他們擅長的山地戰。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把廣西的起義軍與西班牙的遊擊隊相比較,後者在自己的國土上對法蘭西軍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和西班牙遊擊隊一樣,起義軍十分清醒、勇敢、精力充沛,并受到獨立精神的極大鼓舞。

    在幾個世紀的統治中,滿人還未真正征服過這些邊遠地區大山裡的百姓。

    &rdquo 喬治·居維葉 廣西的主要植物産品有肉桂和八角。

    廣西的山地構造及中國畫家筆下的作品讓人們覺得廣西蘊藏着豐富的金屬礦産。

    因此,這種奇景十足地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

    于是伊萬·梅爾奇奧博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ldquo起義剛剛開始的時候,起義軍首領決定豎立一塊紀念碑來銘記這一重大時刻。

    工匠們在風化的岩石上鑿洞來做基石,鎬頭很容易鑿開了岩石。

    他們鑿了有幾尺深,就看到了形狀和外觀與河床上的石頭相似的塊狀物。

    這些東西看起來很重的樣子,然後經過起義軍的仔細考究,這些東西被證實是極具價值的銀鉛。

    起義軍用這筆上天賜予的财富作為他們的首批軍饷。

    這些故事無論是真是假,都值得這些傳奇故事的搜集者去關注,而這些故事有一天會把那些清朝官員的注意力吸引到這裡來。

    似乎是為了證實這一奇迹,最近人們在挪威發現了與廣西完全相同的銀礦。

    &rdquo 肉桂植株 另外,還有許多祥瑞之兆、神奇事件。

    這些都用來激勵百姓,并讓百姓相信起義軍的首領是上天的寵兒,受到神靈的引導與襄助。

     直到1850年8月,北京的一些報紙才開始報道有關起義的消息。

    根據官方的公報,這夥亂匪正是那些在福建時從英軍霰彈槍下逃脫的海盜,他們逃進了大山避難。

    不得不承認一點,這些亂匪做出了一個非凡的選擇,那就是在清帝國最貧窮的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地盤,而非較大的城市或經濟發達、信息便利的地方。

    盡管國家對這些草莽好漢深惡痛絕,但也必須承認,就組織一支遊擊隊來說,這裡的确是一個極好的起事地點。

    起義軍也不急于反駁将他們蔑稱為烏合之衆的言論。

    起義軍在西南諸省穩固了局面,在稀疏散落在群山和密林的群衆中樹立起了威信,并與善戰的苗族部落聯手。

    這些部落的威名曾一度令清朝的軍隊感到恐懼。

    起義軍風卷殘雲般地奪取了衆多城鎮。

    在奪取廣西最繁華的經濟重鎮時,三位朝廷要員奮力抵抗,最終戰死,朝廷軍隊也被打得七零八落。

    兩廣總督重新召集軍隊前來鎮壓叛亂,卻遭迎頭痛擊,并被徹底消滅。

     起義軍的戰術非常簡單,屢試不爽。

    面對朝廷軍隊的進攻,起義軍假裝敗退,落荒而逃,引誘追兵進入伏擊圈,然後将其全部殲滅。

     兩廣總督又向戰場派出了一支軍隊,結果仍是一敗塗地。

    起義軍此時已進兵廣東和周邊其他地區,攻克城池無數,奪得錢财無數,屠殺所有被他們抓獲的滿人。

    在起義軍占領的大多數地方,漢人要麼保持中立,要麼站在起義軍一邊,與其共事。

    農民也完全效仿城市平民的做法行事,因為他們也曾目睹朝廷的官兵經常搶劫百姓,虐待百姓。

    隻要戰事一起,官兵總是逃得無影無蹤,更談不上什麼保國衛民。

    百姓有一句對朝廷官兵的評價:&ldquo百姓跟前是虎,敵人面前是鼠。

    &rdquo 第3節 清政府鎮壓起義 京城裡年輕的鹹豐皇帝下诏,命令雷厲風行的禁煙大臣林則徐領兵鎮壓叛亂。

    此次,年事已高的林則徐帶兵上陣了。

    然而,林則徐帶兵出征僅僅說明了兩件事:一件是朝廷的軍隊已無法打仗,另一件是起義軍的勢頭已無法阻擋。

    就在此刻,起義軍發出一份布告,宣稱京城的鹹豐皇帝篡取大位,滿族人沒有權力統治中國,漢人決心要重新奪回政權,并以漢人的方式治理國家、征收賦稅,等等。

    這份布告在1850年11月傳入廣州,同月,林則徐心力交瘁而亡。

    1851年1月,《北京公報》刊登一則捷報稱,天朝虎贲[5]大勝匪軍,所有亂匪歸順投降。

    然而,就在人們還在品味這一偉大功績時,越來越多的城池仍在不斷陷落,起義軍日益逼近清帝國的都城。

     年邁的林則徐 林則徐的繼任者&mdash&mdash李星沅發現他所有的計劃都由于國庫空虛而無法順利實施,于是他抛出了一項最愚蠢的财政計劃&mdash&mdash扣押存作慈善用途的款項,并把手伸向了當鋪。

    這些當鋪就像法蘭西、意大利的典當行一樣,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

    在一座小城,朝廷軍隊居然劫持了當鋪的掌櫃,向其開出了天價的贖金。

    這位掌櫃向來沉默寡言、忠厚老實,但這次官軍對他的勒索迫使他也加入起義軍的隊伍。

    他站在廣場上向百姓慷慨陳詞,講述自己的遭遇。

    一旁的人随聲附和。

    最後,激動的衆人剪掉自己的發辮,發誓要推翻清朝統治。

    他們派人找到起義軍,在夜幕的掩護下沖進城來,殺了城内駐軍。

     李星沅所犯的另一個錯誤是任命一位姓張的酷吏作為自己的副手。

    為了禁絕吸食鴉片,這個暴虐成性的張姓副手居然割掉了那些煙客的下嘴唇。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目睹了幾個可憐的百姓遭受了這樣的酷刑。

    他們被害得面目恐怖。

    由于百姓對張大人又怕又恨,因此對朝廷的不滿再次加深。

    張大人剛到任上,就在一天内處決了三十六名被指控陰謀颠覆國家的罪犯。

    伊萬·梅爾奇奧博士懷疑這些不幸的人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政治目的。

    在中國,這種做法被稱為殺一儆百。

    對這三十六名罪犯的處決可能就是一種警示。

    這種做法的受害者本來都是些普通罪犯,但随後都被升格為叛亂罪或叛國者罪。

    &ldquo這些罪犯可能是某個秘密團體的成員。

    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