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馬倫戈戰役、《呂内維爾條約》與《亞眠條約》
關燈
小
中
大
破侖制定的條款。
1801年2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呂内維爾條約》。
它是對《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的認可和擴充,并且更傾向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利益。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再次實施了&ldquo自然邊界&rdquo原則,得到了比利時和萊茵河西岸的疆土。
除了羅馬和那不勒斯外,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再次在意大利創建了年輕的、忠誠的法屬共和國。
盡管奧地利對革命和失敗深感不滿與愧疚,但仍承認了這些法屬共和國是合法的。
此外,奧地利王子托斯卡納大公費迪南·約瑟夫·約翰·巴蒂斯特被剝奪了公國領地,這些領地被封賞給了西班牙的一名嬰兒。
西班牙如今是一個完全依附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大國了。
第一執政制定了所謂的偉大的神聖羅馬帝國主教還俗制度,以滿足普魯士的貪婪并使之更緊密地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結盟,從而有效地分化了神聖羅馬帝國。
然而,由于深知拿破侖迫切地需要教皇的支持,神聖羅馬帝國召回了教皇庇護七世。
在俄國的調解下,那不勒斯得以保留。
被廢黜的撒丁國王也重拾希望。
《呂内維爾條約》不僅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邊界擴張到了垂涎已久的萊茵河,而且令它掌握了歐洲大陸大半地區的控制權。
在這項條約的談判過程中,拿破侖再次展現了1796年所展現出的雄才大略,同時也表現出了對革命原則的蔑視。
拿破侖采用了更獨裁的方式,即使在其權力尚不确定時,也幾乎沒有一點緩和的餘地。
歐洲舊勢力的代表們逐漸察覺到了這位統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軍事天才的野心和手段,甚至比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所宣傳的自由更危險。
英國現在再次被孤立,與曾經兩次擊敗反法同盟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單打獨鬥。
在現實面前,英國曾不隻一次地想要放棄抵抗。
正如法軍在陸地上的優勢一樣,英軍在海上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
英軍在大洋上橫掃法軍艦隊,征服了大部分的法屬和荷屬殖民地。
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英法兩個交戰國一時間尚且找不到合适的場合一決勝負。
小威廉·皮特先生已經退位,而英國人厭倦了戰争,即使是兩院的大多數保守黨也認為有必要停戰休整。
後來發生的一些事件加速了事态的發展。
一支英國軍隊登陸埃及,一雪前恥。
久經沙場的法軍經過一番英勇的戰鬥後被迫投降。
但埃及最終還是被法軍占領了。
同時,第一執政集結了一支強大的力量,由北方的海上強國領導,以抵抗英國。
雖然這個聯盟很快就被解散了,但由于霍雷肖·納爾遜沒能将一支法軍小艦隊從布倫海岸驅逐出去,所以這個聯盟對英國的威脅絲毫未減。
經過長時間的交涉後,1802年3月,英法在亞眠簽署了和平條約。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保留了它在歐洲大陸掠奪的所有領地,還恢複了一些殖民地。
英國則保留了錫蘭和特立尼達島。
雖然政治家們覺得這隻是一個休戰協議,但兩國卻很高興,因為他們的劍終于入鞘了,戰争終于結束了。
條約中有一項條款經過反複讨論才得以定論,并且不久就顯示出了重要性。
馬耳他被法軍艦隊奪走了,而條約規定大堡壘要歸還原有者。
然而,所有國家都心如明鏡,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并不希望在歐洲繼續擴張。
法軍在馬倫戈戰役中反敗為勝 讓-維克多·馬利·莫羅在霍亨林登戰役中赢得了偉大的勝利 如此一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最可怕的敵人英國退出了為期九年的戰争,而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也得以确立。
《亞眠條約》帶來了歐洲的整體和平。
在全世界人眼中,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統治者被榮耀和名望的光環環繞着。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這個絕妙之人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從無望的虛幻和無政府狀态中解救出來,消除了社會弊病,恢複了秩序,擊退了敵人,并通過一系列條約鞏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勝利果實,使之成為歐洲的主宰者。
雖然前景一片光明,但那個在革命暴風雨中将力量集中并掌握在手中的勇士,是否會在令人陶醉的勝利中停頓下來呢?歐洲的混亂和變化是否會給他的野心提供一個盡情發揮的空間呢?敗北國家是否會因為他的威嚴統治和他希望建立的秩序而聯合起來,再一次結成強大的同盟呢?他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實施的專政也許在當時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否會加速法蘭西多年來所表現出來的對外征服的傾向呢? 1802年3月,英法代表在亞眠簽署和平條約 *** [1]這裡是指憲法的制定者西哀士。
&mdash&mdash譯者注 [2]這裡是指第一執政拿破侖。
&mdash&mdash譯者注
1801年2月,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呂内維爾條約》。
它是對《坎波福爾米奧條約》的認可和擴充,并且更傾向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利益。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再次實施了&ldquo自然邊界&rdquo原則,得到了比利時和萊茵河西岸的疆土。
除了羅馬和那不勒斯外,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再次在意大利創建了年輕的、忠誠的法屬共和國。
盡管奧地利對革命和失敗深感不滿與愧疚,但仍承認了這些法屬共和國是合法的。
此外,奧地利王子托斯卡納大公費迪南·約瑟夫·約翰·巴蒂斯特被剝奪了公國領地,這些領地被封賞給了西班牙的一名嬰兒。
西班牙如今是一個完全依附于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大國了。
第一執政制定了所謂的偉大的神聖羅馬帝國主教還俗制度,以滿足普魯士的貪婪并使之更緊密地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結盟,從而有效地分化了神聖羅馬帝國。
然而,由于深知拿破侖迫切地需要教皇的支持,神聖羅馬帝國召回了教皇庇護七世。
在俄國的調解下,那不勒斯得以保留。
被廢黜的撒丁國王也重拾希望。
《呂内維爾條約》不僅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邊界擴張到了垂涎已久的萊茵河,而且令它掌握了歐洲大陸大半地區的控制權。
在這項條約的談判過程中,拿破侖再次展現了1796年所展現出的雄才大略,同時也表現出了對革命原則的蔑視。
拿破侖采用了更獨裁的方式,即使在其權力尚不确定時,也幾乎沒有一點緩和的餘地。
歐洲舊勢力的代表們逐漸察覺到了這位統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軍事天才的野心和手段,甚至比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所宣傳的自由更危險。
英國現在再次被孤立,與曾經兩次擊敗反法同盟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單打獨鬥。
在現實面前,英國曾不隻一次地想要放棄抵抗。
正如法軍在陸地上的優勢一樣,英軍在海上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
英軍在大洋上橫掃法軍艦隊,征服了大部分的法屬和荷屬殖民地。
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英法兩個交戰國一時間尚且找不到合适的場合一決勝負。
小威廉·皮特先生已經退位,而英國人厭倦了戰争,即使是兩院的大多數保守黨也認為有必要停戰休整。
後來發生的一些事件加速了事态的發展。
一支英國軍隊登陸埃及,一雪前恥。
久經沙場的法軍經過一番英勇的戰鬥後被迫投降。
但埃及最終還是被法軍占領了。
同時,第一執政集結了一支強大的力量,由北方的海上強國領導,以抵抗英國。
雖然這個聯盟很快就被解散了,但由于霍雷肖·納爾遜沒能将一支法軍小艦隊從布倫海岸驅逐出去,所以這個聯盟對英國的威脅絲毫未減。
經過長時間的交涉後,1802年3月,英法在亞眠簽署了和平條約。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保留了它在歐洲大陸掠奪的所有領地,還恢複了一些殖民地。
英國則保留了錫蘭和特立尼達島。
雖然政治家們覺得這隻是一個休戰協議,但兩國卻很高興,因為他們的劍終于入鞘了,戰争終于結束了。
條約中有一項條款經過反複讨論才得以定論,并且不久就顯示出了重要性。
馬耳他被法軍艦隊奪走了,而條約規定大堡壘要歸還原有者。
然而,所有國家都心如明鏡,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并不希望在歐洲繼續擴張。
法軍在馬倫戈戰役中反敗為勝 讓-維克多·馬利·莫羅在霍亨林登戰役中赢得了偉大的勝利 如此一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最可怕的敵人英國退出了為期九年的戰争,而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也得以确立。
《亞眠條約》帶來了歐洲的整體和平。
在全世界人眼中,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統治者被榮耀和名望的光環環繞着。
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這個絕妙之人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從無望的虛幻和無政府狀态中解救出來,消除了社會弊病,恢複了秩序,擊退了敵人,并通過一系列條約鞏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勝利果實,使之成為歐洲的主宰者。
雖然前景一片光明,但那個在革命暴風雨中将力量集中并掌握在手中的勇士,是否會在令人陶醉的勝利中停頓下來呢?歐洲的混亂和變化是否會給他的野心提供一個盡情發揮的空間呢?敗北國家是否會因為他的威嚴統治和他希望建立的秩序而聯合起來,再一次結成強大的同盟呢?他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實施的專政也許在當時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否會加速法蘭西多年來所表現出來的對外征服的傾向呢? 1802年3月,英法代表在亞眠簽署和平條約 *** [1]這裡是指憲法的制定者西哀士。
&mdash&mdash譯者注 [2]這裡是指第一執政拿破侖。
&mdash&mdash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