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馬倫戈戰役、《呂内維爾條約》與《亞眠條約》

關燈
期以來,這座山丘般的堡壘阻止了大膽的侵略者,卻敗給了一個巧妙的計謀。

    不久之後,第一執政帶着熱切的希望,從米蘭的皮埃蒙特邊境到達都靈,并組織了一次佯動以掩蓋他的真實目的。

    到1800年6月2日,在讓-維克多·馬利·莫羅派出的部隊的增援之下,法軍占領了倫巴第首府,堵截了敵人的撤退路線,圓滿完成了其偉大領袖的精彩戰略的第一篇章。

     拿破侖指揮軍隊穿過大聖伯納德山口 當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時,奧軍指揮官一直緻力于熱那亞圍攻和瓦爾行動。

    然而,安德烈·馬塞納在熱那亞頑強堅持。

    路易-加布裡埃爾·叙謝以高超的戰略技巧以少勝多,堅守着普羅旺斯的隘口,令奧軍動彈不得。

    當得知可怕的敵人在後方集結時,梅拉斯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故而并不相信。

    但等他不得不相信時,法軍在塞尼山口附近的行動和攻擊都靈的行動又羁絆着他,令他猶豫不決。

    然而,當梅拉斯看清了第一執政的真實意圖之後,這位勇敢的奧軍将領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強行前往阿迪傑河,同時命令彼得·卡爾·奧特·馮·布托克茲包圍熱那亞,并留下一支分隊牽制路易-加布裡埃爾·叙謝。

    梅拉斯開始把分散的奧軍集合在一起,若在撤退途中遭遇法軍,便可與敵人進行殊死一戰。

    然而,彼得·卡爾·奧特·馮·布托克茲攻擊熱那亞的行動耽擱了一些時間。

    熱那亞在進行了一場銘記史冊的保衛戰後淪陷了。

    1800年6月12日,五萬法蘭西士兵在著名的亞曆山德裡亞要塞周圍集結并發動進攻,将奧軍打得四分五裂。

    同時,第一執政撤出米蘭。

    不知是由于對敵人的計劃一無所知,還是由于擔心梅拉斯會在熱那亞陷落後向南逃跑,第一執政率軍離開了他所占領的位于提契諾、阿達河和波河之間的軍事要地,并穿過斯克裡維亞河進入馬倫戈平原。

    如此一來,拿破侖的部隊就變得極為分散了。

    梅拉斯大膽地抓住機會,趁機突破包圍網的薄弱點并成功逃脫。

    梅拉斯在1800年6月14日早上對拿破侖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襲擊,為自己赢得了名譽。

    這場混戰持續了好幾個小時。

    當法軍已經開始撤退逃跑時,法軍的一個師和一支小騎兵隊意外地加入了戰鬥,法軍轉眼間就反敗為勝了。

    由此可見,拿破侖所占據的位于敵人後方的優越軍事位置确實非常重要。

    奧軍的撤退路線被切斷,不得不在失敗後做出讓步,簽定停戰協議。

    根據停戰協議,從意大利至明喬河的地界重歸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統治。

    于是,1799年的危機就這樣被消除了。

     拿破侖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 路易-加布裡埃爾·叙謝 在這位高明的策劃者[2]的所有成就中,這次的成功被認為是最輝煌的。

    然而,在最高超的軍事技巧指導下,雖然大膽通過阿爾卑斯山成就了最優軍事整合,但拿破侖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很難與其在1796年取得的成就相媲美。

    馬倫戈行動也證明了過度自信和盲目樂觀是拿破侖在戰争中失敗的主要原因。

    雖然意大利被一舉奪回,但與聖神羅馬帝國的戰争卻進展緩慢。

    讓-維克多·馬利·莫羅雖然在實力上有優勢,卻在烏爾姆附近的多瑙河上不止一次遇到挫敗。

    保羅·克雷的防守雖然巧妙,但仍無法減輕馬倫戈戰役的影響。

    戰場形勢發生了巨大的逆轉之後,奧地利努力與這位可怕的征服者進行談判。

    不過,拿破侖一直貫徹執行着自己的原則,且他的原則已經被奉為政策準則。

    他決定隻要一有機會就将反法同盟分裂,除非萬不得已,否則絕不與英國一起對付奧地利。

    休整幾周後,戰争重新開始并且更激烈。

    此時,法軍已經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當紀堯姆·布魯尼向阿迪傑河進軍時,第一執政已經回到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重掌政府。

    讓-維克多·馬利·莫羅的軍隊在阿爾卑斯山和多瑙河之間巡邏,尤如守衛着奧地利君主制。

    此時,理應統率軍隊的卡爾大公卡爾·路德維希·約翰·洛倫茨因在王室失寵而被免職,約翰大公約翰·巴蒂斯特·約瑟夫魯莽地攻擊了讓-維克多·馬利·莫羅。

    不久之後,在霍亨林登的伊瑟爾和因河之間的地區,讓-維克多·馬利·莫羅赢得了偉大的勝利。

    至此,法軍獲得了完整的、決定性的成功。

    事實證明,這最後的災難極具壓倒性意義,奧地利帝國及其附屬國被迫服從于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