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岩
關燈
小
中
大
上的巨大風險。
财富開始填滿他們的倉庫。
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地送來他們自己出産的貨物&mdash&mdash煙草、靛藍類染料、木材、馬&mdash&mdash用來換取歐洲出産的海軍軍需和其他軍用物資,以及糖漿、糖、奴隸和陳設品等。
他們在阿姆斯特丹的代理商負責購買并将這些物品運至聖尤斯特歇斯島,以便再轉運至美洲海岸。
這些船每艘裝載着1000磅至4000磅火藥,有一次總載貨量達4.9萬磅之多開赴費城及查爾斯頓(Charleston,最近的港口)。
對那些拿着滑膛槍卻沒有子彈的叛軍來說,聖尤斯特歇斯島真可謂生死攸關。
作為一個自由港,聖尤斯特歇斯島獲利豐厚,這既由于它是個市場,也由于其倉儲功能,等待出售或轉運的物資可以安全地存放在這裡,以免被那些四處搜尋獵物的外國船隊所觊觎。
通過一磅火藥的價格,可以判斷軍火貿易的利潤到底有多大。
火藥在荷蘭本地的價格是每磅8.5斯梯弗[1],在聖尤斯特歇斯島上的價格為46斯梯弗,約為荷蘭的5.5倍。
這是因為聖尤斯特歇斯島距離美國較近,美國顧客可以省去長途運輸的時間,也不必承受相應的風險。
這樣,該島與北美殖民地的進出貿易量迅速增加。
在1777年3月,單日就有四艘船從殖民地經由斯塔蒂亞抵達阿姆斯特丹,總共帶來200大桶[2]煙草,600到700桶[3]大米,還有大量靛藍類染料。
在波士頓的一位英國海關官員曾經記錄道:&ldquo每天都有來自西印度群島的貨物,大多來自聖尤斯特歇斯島,或多或少地都裝有火藥。
&rdquo 斯塔蒂亞的财富飛速增長的另外一個因素是,當時重商主義在别的國家大行其道,而它則避開了這種造成束縛的重商主義迷信。
重商主義基于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國家的實力有賴于積累硬通貨,因為硬通貨可以支付當時不斷增加的政府開支,維持陸海軍以應付經常發生的沖突。
為了追求賺取國家收入所需的貿易順差,這種重商主義政策對外國或殖民地貨物的進口以及其他國家的海外貿易均施加嚴格限制。
這也适用于本國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存在應該促進母國的繁榮,因此禁止殖民地向母國出口可能對母國相關産業造成沖擊的制造業産品。
除了戰利品,以及從被解散的修道院、被剝奪财産的猶太人和來自新大陸的滿載金銀的西班牙财寶船那裡沒收的财物之外,出口超出進口的盈餘便是唯一的外部收益。
因此,18世紀普遍最為重視的就是貿易。
貿易總是受到諸如風向、洋流、供需、産量及市場等無數變量的影響,因此貿易路線往往自然形成,而并非基于重商主義的信念。
這種信念體現在英國的《航海條例》(NavigationAct)中。
該條例是1651年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Cromwell)當政時制定的,旨在維護日益崛起的中産階級、工業城鎮以及主要貿易港口&mdash&mdash所謂的&ldquo五港同盟&rdquo(CinquePorts),在英國曆史上曾影響很大&mdash&mdash的利益。
為了遏制強大的對手&mdash&mdash尤其是荷蘭&mdash&mdash進而保護英國貿易,這個條例建立了貿易壁壘,規定轉運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并停靠英國港口。
這樣做的必然後果便是與荷蘭的海上戰争,以及美洲殖民地對關稅的強烈憎惡,這助長了叛逆情緒,并最終釀成美國獨立戰争。
對英國來說,與荷蘭作戰、平息美洲殖民地叛亂的代價,遠遠大于貿易保護法令可能帶來的好處。
這還造成了國内的高稅收,自然也引起本國民衆的不滿。
在英國外患不斷的時候,
财富開始填滿他們的倉庫。
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地送來他們自己出産的貨物&mdash&mdash煙草、靛藍類染料、木材、馬&mdash&mdash用來換取歐洲出産的海軍軍需和其他軍用物資,以及糖漿、糖、奴隸和陳設品等。
他們在阿姆斯特丹的代理商負責購買并将這些物品運至聖尤斯特歇斯島,以便再轉運至美洲海岸。
這些船每艘裝載着1000磅至4000磅火藥,有一次總載貨量達4.9萬磅之多開赴費城及查爾斯頓(Charleston,最近的港口)。
對那些拿着滑膛槍卻沒有子彈的叛軍來說,聖尤斯特歇斯島真可謂生死攸關。
作為一個自由港,聖尤斯特歇斯島獲利豐厚,這既由于它是個市場,也由于其倉儲功能,等待出售或轉運的物資可以安全地存放在這裡,以免被那些四處搜尋獵物的外國船隊所觊觎。
通過一磅火藥的價格,可以判斷軍火貿易的利潤到底有多大。
火藥在荷蘭本地的價格是每磅8.5斯梯弗[1],在聖尤斯特歇斯島上的價格為46斯梯弗,約為荷蘭的5.5倍。
這是因為聖尤斯特歇斯島距離美國較近,美國顧客可以省去長途運輸的時間,也不必承受相應的風險。
這樣,該島與北美殖民地的進出貿易量迅速增加。
在1777年3月,單日就有四艘船從殖民地經由斯塔蒂亞抵達阿姆斯特丹,總共帶來200大桶[2]煙草,600到700桶[3]大米,還有大量靛藍類染料。
在波士頓的一位英國海關官員曾經記錄道:&ldquo每天都有來自西印度群島的貨物,大多來自聖尤斯特歇斯島,或多或少地都裝有火藥。
&rdquo 斯塔蒂亞的财富飛速增長的另外一個因素是,當時重商主義在别的國家大行其道,而它則避開了這種造成束縛的重商主義迷信。
重商主義基于這樣一種信念,那就是國家的實力有賴于積累硬通貨,因為硬通貨可以支付當時不斷增加的政府開支,維持陸海軍以應付經常發生的沖突。
為了追求賺取國家收入所需的貿易順差,這種重商主義政策對外國或殖民地貨物的進口以及其他國家的海外貿易均施加嚴格限制。
這也适用于本國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存在應該促進母國的繁榮,因此禁止殖民地向母國出口可能對母國相關産業造成沖擊的制造業産品。
除了戰利品,以及從被解散的修道院、被剝奪财産的猶太人和來自新大陸的滿載金銀的西班牙财寶船那裡沒收的财物之外,出口超出進口的盈餘便是唯一的外部收益。
因此,18世紀普遍最為重視的就是貿易。
貿易總是受到諸如風向、洋流、供需、産量及市場等無數變量的影響,因此貿易路線往往自然形成,而并非基于重商主義的信念。
這種信念體現在英國的《航海條例》(NavigationAct)中。
該條例是1651年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Cromwell)當政時制定的,旨在維護日益崛起的中産階級、工業城鎮以及主要貿易港口&mdash&mdash所謂的&ldquo五港同盟&rdquo(CinquePorts),在英國曆史上曾影響很大&mdash&mdash的利益。
為了遏制強大的對手&mdash&mdash尤其是荷蘭&mdash&mdash進而保護英國貿易,這個條例建立了貿易壁壘,規定轉運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并停靠英國港口。
這樣做的必然後果便是與荷蘭的海上戰争,以及美洲殖民地對關稅的強烈憎惡,這助長了叛逆情緒,并最終釀成美國獨立戰争。
對英國來說,與荷蘭作戰、平息美洲殖民地叛亂的代價,遠遠大于貿易保護法令可能帶來的好處。
這還造成了國内的高稅收,自然也引起本國民衆的不滿。
在英國外患不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