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蒙古帝國的征伐

關燈
13世紀,當歐洲為實現統一基督教世界、實現教皇獨一統治而進行各種奇怪卻徒勞無功的鬥争時,亞洲的曆史舞台上正上演着更為重大的曆史事件。

    一個來自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突然在世界事務中嶄露頭角,開啟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擴張活動,他們就是蒙古人。

    在13世紀初期,蒙古人還是一個騎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生活方式與他們的祖先匈奴人非常相似,他們住在毛氈帳篷裡,以肉類和馬奶為食。

    那時,他們脫離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與許多突厥部落結成了軍事聯盟,還把自己的大本營設在了斡難河邊的哈拉和林。

     當時,中國正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态。

    唐朝從10世紀開始就逐漸走向衰落,經過一系列的分裂和戰亂之後,最終剩下三個主要的王朝:東北部的金國(都城在中都大興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中南部的宋朝(都城在東京開封府)以及西北部的西夏。

    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領兵進軍金國,并攻占了金中都。

    接着,成吉思汗揮軍西進,先後征服了土耳其、波斯、亞美尼亞和印度,還攻陷了拉合爾以及俄羅斯南部地區,最遠到了基輔(1)。

    到他去世時,蒙古已成為疆域由太平洋一直橫跨到第聶伯河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繼任者窩闊台汗延續了其令人驚歎的征戰生涯。

    窩闊台汗的軍隊訓練有素且裝備精良,他們把當時中國的新發明火藥用在了小型野戰炮上。

    窩闊台汗徹底征服金國後,馬上帶兵橫掃亞洲,直擊俄羅斯(公元1235年),進軍速度令人驚歎不已。

    公元1240年,基輔被蒙古大軍攻下,幾乎整個俄羅斯都成了蒙古人的天下。

    此外,波蘭也難逃被蒙古大軍蹂躏的厄運。

    公元1241年,在下西裡西亞的利格尼茨戰役中,一支由日耳曼人和波蘭人組成的聯軍在與蒙古軍隊的對抗中全軍覆滅。

    面對蒙古軍隊的猛烈進攻,腓特烈二世似乎也沒有決心對抗。

     伯裡在注釋吉本所著的《羅馬帝國衰亡史》(2)時曾說:&ldquo直到最近,歐洲才開始懂得,公元1241年春天,蒙古軍隊之所以能夠蹂躏波蘭、侵占匈牙利,不僅因為其在數量上占有優勢,還因為這支軍隊擁有完美的戰略。

    然而,這一事實卻仍然沒得到普遍的認可,而占據主導地位的仍是那些庸俗的見解,即将鞑靼人說成一個野蠻的遊牧民族,仗着人多勢衆才獲得了成功,還稱他們是毫無計劃地跨越東歐,全憑蠻力才沖破了所有障礙而取得成功&hellip&hellip&rdquo &ldquo從維斯瓦河下遊到特蘭西瓦尼亞的戰役中,蒙古指揮官的部署井井有條,而且軍隊執行起來也十分準确且有效,實在是令人驚歎。

    這樣的戰役完全在所有歐洲指揮官的意料之外,而且也不是任何一個歐洲軍隊的作戰能力所能承受的。

    當時歐洲的那些将領,上自腓特烈二世,下至他麾下的将軍,沒有一個人能在戰略上與窩闊台汗比肩&mdash&mdash在窩闊台汗面前,他們都顯得過于淺薄和幼稚。

    另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蒙古人在出兵作戰之前就已經詳細掌握了波蘭及匈牙利的政治形勢。

    他們擁有組織良好的密探系統,從而能夠獲取敵方情報。

    然而,匈牙利人和基督教各國卻好似一群幼稚的野蠻人,對敵情完全不了解。

    &rdquo 蒙古人在利格尼茨取得勝利之後,并沒有繼續西征。

    因為他們發現前方盡是林地和丘陵地帶,他們的戰術在這種地形上沒法施展開來。

    于是他們轉戰南方,準備進攻匈牙利,屠殺或者同化與他們同族的馬紮爾人,就像馬紮爾人當年屠殺和同化塞西亞人、阿瓦爾人和匈奴人的混血後裔一樣。

    以匈牙利平原為起點,他們可能又會繼續南下或西進,就如9世紀的匈牙利人、7世紀和8世紀的阿瓦爾人以及5世紀的匈奴人那樣。

    但是,窩闊台汗這時突然暴斃,公元1242年,蒙古帝國内部又出現了繼承權之争,于是這支戰無不勝的蒙古軍團被征召回朝,經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返回了亞洲。

     此後,蒙古人便把征戰重心放在了亞洲。

    13世紀中葉,他們征服了大宋王朝。

    公元1251年,蒙哥繼承了大汗的位置,并任命他的弟弟忽必烈掌管中原事務。

    公元1280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