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阿拉伯的輝煌時代

關燈
接下來講述的是人類曆史上最為傳奇的戰争。

    公元634年,在耶爾穆克河(約旦河的支流)戰役中(1),拜占庭軍隊被擊敗。

    此時,希拉克略帝的軍事力量被波斯耗盡,自己也飽受水腫折磨而疲憊不堪。

    于是,叙利亞、大馬士革、巴爾米拉、安提阿、耶路撒冷和其他地區幾乎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下落到了阿拉伯人的手中,這些地區的大部分人因此開始信仰伊斯蘭教。

    之後,阿拉伯人的目标轉向東方。

    當時,波斯有一名從魯斯塔姆來的優秀将軍,組建了一支大象戰隊。

    公元637年,波斯與阿拉伯人在卡迪西亞酣戰三天,最後以波斯的潰敗告終。

     随後,阿拉伯人逐漸征服了整個波斯。

    阿拉伯帝國不斷西進至中亞,東進至中國。

    埃及幾乎沒有抵抗便被阿拉伯人所征服。

    這個新征服者一舉消滅了亞曆山大圖書館遺留下來的圖書抄寫業。

    這股征服的浪潮沿着非洲的北海岸一直蔓延到直布羅陀海峽和西班牙海峽。

    阿拉伯人于公元710年入侵西班牙(2),在公元720年到達比利牛斯山脈。

    公元732年,阿拉伯人進攻法國中部,然而他們卻止步于普瓦提埃戰役,并退回比利牛斯山脈。

    随着埃及被征服,阿拉伯人開始擁有了一支艦隊。

    在一段時間内,他們似乎能輕易占領君士坦丁堡。

    他們從公元672年至718年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多次海上襲擊(3),但這座大城市都成功地抵擋住了。

     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者缺少政治才能和政治經驗,因此這個從西班牙延伸到中國,并以大馬士革為首都的帝國注定會迅速瓦解。

    從一開始教義上就存在着分歧,因而破壞了帝國的統一性。

    但是,我們對其解體的原因并不感興趣,相反,我們想探究它對人類思想和整個人類命運的影響。

    與1000多年前的希臘相比,阿拉伯的思想傳播得更快,對世界的改變也更徹底。

    阿拉伯的思想徹底刺激了中國以西的世界,加速了舊觀念的瓦解和新觀念的發展。

     在波斯,嶄新、活躍的阿拉伯思想不但與摩尼教、瑣羅亞斯德教和基督教的教義相互碰撞,還與以希臘語和叙利亞語保存的希臘科學展開了交流。

    阿拉伯人甚至發現了用埃及語記錄的希臘知識,并在各地(特别是在西班牙)發現了猶太文化中活躍的思考和讨論傳統。

    在中亞,阿拉伯人還發現了佛教和中華文明的物質成就。

    阿拉伯人還學會了造紙術(或許是從中國學來的),使得書籍印刷成為可能。

    阿拉伯人還接觸到印度的數學和哲學思想。

     伊斯蘭教發展初期秉持的排外原則很快便被舍棄,可供閱讀的書籍逐漸增多。

    學習的風氣伴随着阿拉伯征服者的足迹蔓延開來。

    到了8世紀,在&ldquo阿拉伯化&rdquo世界裡,教育組織四處可見。

    到了9世紀,西班牙科爾多瓦地區各個學校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