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
關燈
小
中
大
如果有一名曆史愛好者嘗試研究7世紀初的世界形勢的話,他或許會做出自認為非常合理的預言:蒙古遊牧民族稱霸整個歐洲和亞洲隻是幾個世紀的事情。當時,西歐沒有任何秩序或統一的迹象,而拜占庭帝國和波斯帝國一心要毀滅彼此。印度地區也處于分裂和荒廢的狀态。而另一邊,中國成為一個穩步發展的國度,人口數量可能超過了整個歐洲。就連在中亞的土耳其人,即便他們的勢力與日俱增,也願意與中國展開合作。實際上,這一預言在某種程度上成真了。到了13世紀,一位蒙古的君主将在自多瑙河到太平洋的疆域中稱霸,而土耳其王朝也注定要接管拜占庭帝國、波斯帝國、埃及和印度大部分區域。
如果說前面的預言有錯的話,那就是低估了歐洲拉丁語區的複蘇,也忽略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潛在力量。在此之前,阿拉伯地區一直保持着遠古時代的樣子,隻有小而雜亂的遊牧部落在此避難。1000多年來,從來沒有閃米特人在此建立國家。
但是後來,貝都因人突然出現在曆史舞台上,并輝煌了近一個世紀。他們占領了從西班牙到中國西部邊界之間龐大的疆域,并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語言和新的文化。他們所創造的宗教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
點燃阿拉伯文明之火的人正是穆罕默德。曆史對他最早的記載是他娶了麥加城富商的遺孀。在40歲之前,他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引人注意的事情,但他似乎對讨論宗教問題非常感興趣。當時,麥加是一個多宗教并存的城市,城内的一塊黑色石頭是人們主要崇拜的對象。麥加黑石的聲名享譽整個阿拉伯地區,吸引着各地的朝聖者。但實際上,阿拉伯地區仍有大量猶太人,甚至阿拉伯半島的整個南部地區都信仰猶太教;這裡也有基督教的信徒,比如在叙利亞就有基督教教堂。
穆罕默德在大約40歲的時候表現出先知的特征,與1200年前的希伯來先知一樣。他最先把唯一真神以及善惡有報的思想講給他的妻子聽,他的思想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猶太教和基督教思想的影響。很快,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小群信徒,并且開始在麥加公然反對偶像崇拜。他的行為讓麥加市民感到厭惡,因為絡繹不絕的朝聖者是麥加繁榮的主要源泉。随後,他的說教變得更加大膽和明确,宣稱自己是真主選擇的最後一位先知,被賦予完成宗教的使命。他宣稱亞伯拉罕和耶稣基督都是他的先驅,而他被挑選出來完成真主的旨意。
他聲稱自己所記錄的經文是天使傳達給他的,他在奇異的幻象中被帶到真主面前,并被賦予傳教的使命。
随着宗教勢力的增長,他被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所仇視。有人甚至策劃謀殺他,但是他忠實的朋友和門徒艾蔔·伯克爾幫助他逃到了麥地那。當地人對穆罕默德的新宗教較為友好,逐漸接受了他的學說。随後,麥加和麥地那在宗教上便産生了沖突。最終,雙方達成了一項和解協議。麥加将接受唯一真神的信仰,并接受穆罕默德為先知,但這一新教的信徒仍要像之前一樣前往麥加朝聖。這樣一來,穆罕默德将新宗教傳到麥加,同時也沒有破壞朝聖的習俗。
公元628年,穆罕默德派遣使者觐見世界各地的統治者,比如希拉克略、唐太宗和卡瓦德。公元629年,穆罕默德回到麥加擔任其宗教首領。
直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他的勢力擴張到阿拉伯的其他地區。他聲稱真主曾與自己溝通過,而他負責口述了真主的禁令和教義闡釋,并集成《古蘭經》。
不可否認的是,伊斯蘭教&mdash&mdash他在阿拉伯世界極力宣揚的宗教信仰,保持了巨大的活力,使人們備受鼓舞。首先,伊斯蘭教堅定不移地主張一神教體系,因此它擺脫了神學的複雜性,隻保留對真主統治單純而狂熱的信仰。其次,伊斯蘭教完全脫離了祭司和聖殿,作為一種神啟宗教,它消滅了任何血祭行為複蘇的可能性。《古蘭經》中闡述了麥加朝聖的有限儀式,消除了産生争議的可能,而且穆罕默德采取了足夠的措施以防止信徒神化死後的自己。最後,伊斯蘭教堅持無論他們的膚色、血統和地位如何,所有信徒在真主面前都如同手足,彼此平等。
這些特征使得伊斯蘭教在人類社會中具有卓越的力量。據說,如果真要進行分析,伊斯蘭教真正的創始人應該是穆罕默德的朋友兼門徒艾蔔·伯克爾。如果說穆罕默德以其随機應變的能力成就了原始伊斯蘭教的精神象征,那麼艾蔔·伯克爾就是構建伊斯蘭教良知和意志的人。每當穆罕默德的思想開始動搖,艾蔔·伯克爾就會鼓勵和支持他。早在公元628年,穆罕默德先知從麥地那向全世界的君主寄了一封信,信中表明伊斯蘭教将征服整個世界并獻給安拉。穆罕默德死後,艾蔔·伯克爾成為哈裡發。他懷着堅定的信念,組織起一支三四千人的阿拉伯軍隊,開始了征服世界的征程。
如果說前面的預言有錯的話,那就是低估了歐洲拉丁語區的複蘇,也忽略了阿拉伯沙漠中的潛在力量。在此之前,阿拉伯地區一直保持着遠古時代的樣子,隻有小而雜亂的遊牧部落在此避難。1000多年來,從來沒有閃米特人在此建立國家。
但是後來,貝都因人突然出現在曆史舞台上,并輝煌了近一個世紀。他們占領了從西班牙到中國西部邊界之間龐大的疆域,并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語言和新的文化。他們所創造的宗教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力量之一。
點燃阿拉伯文明之火的人正是穆罕默德。曆史對他最早的記載是他娶了麥加城富商的遺孀。在40歲之前,他幾乎沒有做過什麼引人注意的事情,但他似乎對讨論宗教問題非常感興趣。當時,麥加是一個多宗教并存的城市,城内的一塊黑色石頭是人們主要崇拜的對象。麥加黑石的聲名享譽整個阿拉伯地區,吸引着各地的朝聖者。但實際上,阿拉伯地區仍有大量猶太人,甚至阿拉伯半島的整個南部地區都信仰猶太教;這裡也有基督教的信徒,比如在叙利亞就有基督教教堂。
穆罕默德在大約40歲的時候表現出先知的特征,與1200年前的希伯來先知一樣。他最先把唯一真神以及善惡有報的思想講給他的妻子聽,他的思想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猶太教和基督教思想的影響。很快,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小群信徒,并且開始在麥加公然反對偶像崇拜。他的行為讓麥加市民感到厭惡,因為絡繹不絕的朝聖者是麥加繁榮的主要源泉。随後,他的說教變得更加大膽和明确,宣稱自己是真主選擇的最後一位先知,被賦予完成宗教的使命。他宣稱亞伯拉罕和耶稣基督都是他的先驅,而他被挑選出來完成真主的旨意。
他聲稱自己所記錄的經文是天使傳達給他的,他在奇異的幻象中被帶到真主面前,并被賦予傳教的使命。
随着宗教勢力的增長,他被越來越多的當地居民所仇視。有人甚至策劃謀殺他,但是他忠實的朋友和門徒艾蔔·伯克爾幫助他逃到了麥地那。當地人對穆罕默德的新宗教較為友好,逐漸接受了他的學說。随後,麥加和麥地那在宗教上便産生了沖突。最終,雙方達成了一項和解協議。麥加将接受唯一真神的信仰,并接受穆罕默德為先知,但這一新教的信徒仍要像之前一樣前往麥加朝聖。這樣一來,穆罕默德将新宗教傳到麥加,同時也沒有破壞朝聖的習俗。
公元628年,穆罕默德派遣使者觐見世界各地的統治者,比如希拉克略、唐太宗和卡瓦德。公元629年,穆罕默德回到麥加擔任其宗教首領。
直到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他的勢力擴張到阿拉伯的其他地區。他聲稱真主曾與自己溝通過,而他負責口述了真主的禁令和教義闡釋,并集成《古蘭經》。
不可否認的是,伊斯蘭教&mdash&mdash他在阿拉伯世界極力宣揚的宗教信仰,保持了巨大的活力,使人們備受鼓舞。首先,伊斯蘭教堅定不移地主張一神教體系,因此它擺脫了神學的複雜性,隻保留對真主統治單純而狂熱的信仰。其次,伊斯蘭教完全脫離了祭司和聖殿,作為一種神啟宗教,它消滅了任何血祭行為複蘇的可能性。《古蘭經》中闡述了麥加朝聖的有限儀式,消除了産生争議的可能,而且穆罕默德采取了足夠的措施以防止信徒神化死後的自己。最後,伊斯蘭教堅持無論他們的膚色、血統和地位如何,所有信徒在真主面前都如同手足,彼此平等。
這些特征使得伊斯蘭教在人類社會中具有卓越的力量。據說,如果真要進行分析,伊斯蘭教真正的創始人應該是穆罕默德的朋友兼門徒艾蔔·伯克爾。如果說穆罕默德以其随機應變的能力成就了原始伊斯蘭教的精神象征,那麼艾蔔·伯克爾就是構建伊斯蘭教良知和意志的人。每當穆罕默德的思想開始動搖,艾蔔·伯克爾就會鼓勵和支持他。早在公元628年,穆罕默德先知從麥地那向全世界的君主寄了一封信,信中表明伊斯蘭教将征服整個世界并獻給安拉。穆罕默德死後,艾蔔·伯克爾成為哈裡發。他懷着堅定的信念,組織起一支三四千人的阿拉伯軍隊,開始了征服世界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