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基督教教義的發展
關燈
小
中
大
在此,我們對這些神學辯論不做過多的評論,因為這些辯論雖然影響了曆史的進程,但不如耶稣的教義那樣能徹底改變整個曆史軌迹。
盡管耶稣的教導似乎沒有讓人類迎來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新階段,但它所宣揚的教義&ldquo上帝是所有人的父親,普天之下都是手足;人性都具有某種神聖性,是上帝存在的明證&rdquo,對後來的人類社會和政治生活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随着基督教的誕生和耶稣教義的傳播,世人開始對人本身予以尊重。
基督教的批評家曾譴責聖保羅教導奴隸服從他們的主人,但是,這些批評似乎忽略了福音書記錄的耶稣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抵制對人的壓迫,而且基督教明确反對任何侮辱人類尊嚴的行為,例如競技場角鬥。
在基督受難之後的200年間,基督教教義傳播到了整個羅馬帝國,越來越多的信徒加入這個有着嶄新思想和主張的宗教團體中。
這一時期,各代羅馬皇帝對基督教的态度各不相同,或敵對或寬容。
在2世紀至3世紀,羅馬皇帝都曾試圖抵制這一新的宗教。
最終,在公元303年及随後的幾年中,羅馬皇帝戴克裡先終于率先發起對基督教的迫害。
教廷大量的财産被沒收,所有《聖經》和宗教著作被沒收或銷毀。
基督徒被置于羅馬法律的保護範圍之外,許多基督徒被處決。
在這些迫害手段中,銷毀書籍最值得我們注意。
這一舉措表明,當時的政府已經意識到文字在凝聚新生信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權者也意識到基督教和猶太教等這些&ldquo有書籍的宗教&rdquo,信徒往往需要受過教育,才能夠閱讀和理解他們的學說思想,宗教才能持續存在,而較早的宗教卻對個人教育沒有任何要求。
這一特點也注定了基督教廷在西歐即将出現的野蠻混亂時代中會成為維護學術傳統的中堅力量。
戴克裡先大帝雖然對基督教徒展開了迫害,但基督教的發展壯大并沒有因此而停滞。
由于當時很多官員和民衆都是基督教信徒,因此對基督教的迫害并沒有産生任何實際的效果。
公元311年,伽列裡烏斯大帝頒布了赦令,停止迫害基督教徒。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成為羅馬統治者,并對基督教示好,他本人也在死後接受洗禮皈依了基督教。
君士坦丁大帝放棄了一切聖号,卻在自己軍隊的盾牌和旗幟上加上基督教的标志。
幾年後,基督教被确立為羅馬帝國的國家宗教。
其他宗教的信徒或消失,或被基督教迅速吸納。
公元390年,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theGreat)摧毀了亞曆山大城的朱庇特·塞拉皮斯雕像。
于是,從公元5世紀起,羅馬帝國境内就隻有基督教的神廟和神職人員。
盡管耶稣的教導似乎沒有讓人類迎來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新階段,但它所宣揚的教義&ldquo上帝是所有人的父親,普天之下都是手足;人性都具有某種神聖性,是上帝存在的明證&rdquo,對後來的人類社會和政治生活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随着基督教的誕生和耶稣教義的傳播,世人開始對人本身予以尊重。
基督教的批評家曾譴責聖保羅教導奴隸服從他們的主人,但是,這些批評似乎忽略了福音書記錄的耶稣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抵制對人的壓迫,而且基督教明确反對任何侮辱人類尊嚴的行為,例如競技場角鬥。
在基督受難之後的200年間,基督教教義傳播到了整個羅馬帝國,越來越多的信徒加入這個有着嶄新思想和主張的宗教團體中。
這一時期,各代羅馬皇帝對基督教的态度各不相同,或敵對或寬容。
在2世紀至3世紀,羅馬皇帝都曾試圖抵制這一新的宗教。
最終,在公元303年及随後的幾年中,羅馬皇帝戴克裡先終于率先發起對基督教的迫害。
教廷大量的财産被沒收,所有《聖經》和宗教著作被沒收或銷毀。
基督徒被置于羅馬法律的保護範圍之外,許多基督徒被處決。
在這些迫害手段中,銷毀書籍最值得我們注意。
這一舉措表明,當時的政府已經意識到文字在凝聚新生信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權者也意識到基督教和猶太教等這些&ldquo有書籍的宗教&rdquo,信徒往往需要受過教育,才能夠閱讀和理解他們的學說思想,宗教才能持續存在,而較早的宗教卻對個人教育沒有任何要求。
這一特點也注定了基督教廷在西歐即将出現的野蠻混亂時代中會成為維護學術傳統的中堅力量。
戴克裡先大帝雖然對基督教徒展開了迫害,但基督教的發展壯大并沒有因此而停滞。
由于當時很多官員和民衆都是基督教信徒,因此對基督教的迫害并沒有産生任何實際的效果。
公元311年,伽列裡烏斯大帝頒布了赦令,停止迫害基督教徒。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成為羅馬統治者,并對基督教示好,他本人也在死後接受洗禮皈依了基督教。
君士坦丁大帝放棄了一切聖号,卻在自己軍隊的盾牌和旗幟上加上基督教的标志。
幾年後,基督教被确立為羅馬帝國的國家宗教。
其他宗教的信徒或消失,或被基督教迅速吸納。
公元390年,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theGreat)摧毀了亞曆山大城的朱庇特·塞拉皮斯雕像。
于是,從公元5世紀起,羅馬帝國境内就隻有基督教的神廟和神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