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耶稣與基督教
關燈
小
中
大
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
&rdquo他卻回答那人:&ldquo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rdquo于是他伸手指着門徒說:&ldquo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
&rdquo(出自《馬太福音》第12章第46&mdash50節) 借着&ldquo上帝是普世人類之父,普世人類皆為同胞&rdquo的理念,耶稣抨擊了狹隘的愛國主義和家族情感。
同時,他還譴責一切私人财産和私人利益,斥責經濟體制中存在的貧富差距等。
他認為,所有人都屬于這個天國,所有的财産都歸于天國。
對于所有人來說,唯一正直的生活方式就是奉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和我們自己,以服從上帝的旨意。
耶稣一次又一次地譴責私人财産和任何形式的私人生活。
耶稣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道:&ldquo良善的夫子,我當做什麼事,才可以得到永生?&rdquo耶稣對他說:&ldquo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之外,再沒有良善的了。
誡命你是知道的: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見證,不可欺負人,當孝敬父母。
&rdquo那人對耶稣說:&ldquo夫子,這一切我從小就在遵守。
&rdquo耶稣看着他,愛他,對他說:&ldquo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分給窮人,就能獲得天堂的珍寶。
你還要來跟從我。
&rdquo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愁地走了。
因為他的産業很多。
耶稣環顧四周,對門徒說:&ldquo有錢财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難哪!&rdquo門徒對他的話感到疑惑不解。
耶稣又對他們說:&ldquo我的孩子們,倚靠錢财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難哪!讓駱駝穿過針眼,比财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rdquo(出自《馬可福音》第10章第17&mdash25節) 此外,耶稣還在教義中宣揚天國就是要将上帝的所有子民團結在一起,他還譴責正統宗教中與上帝交易的正義觀。
《聖經》中所記錄的耶稣教義,很大一部分是抨擊那些為了表示虔誠而恪守的繁文缛節。
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ldquo你的門徒為什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rdquo耶稣說:&ldquo以賽亞指着你們僞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對的。
如《聖經》上所說,百姓用嘴唇親吻我,心卻遠離我。
他們将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傳統。
&rdquo他又說,&ldquo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傳統。
&rdquo(出自《馬可福音》第7章第5&mdash9節) 耶稣宣揚的不僅是一場道德和社會層面的革命,許多迹象表明,他的教義具有非常樸素的政治傾向。
的确,他曾說他的王國不屬于這個世界,這個王國在人心中而不是王座上。
但是,無論他的王國在何處建立,隻要它在人民心中的分量足夠重要,那麼外部世界的改革或更疊就可以進展到相應的程度。
無論耶稣的信徒再怎麼漏看、漏聽,他們都不可能看不出耶稣要革新世界的決心。
當時的普遍觀點都在反對耶稣的看法,他也被審判和處決,由此,我們能清楚地看到,耶稣向同時代的人提出的是一套改變、融合和擴大人類整個生活的建議。
耶稣宣揚的教義十分鮮明,他的教義在富人看來猶如洪水猛獸,他們都為此感到恐懼與頭疼。
他們從社會利益中獲得的少量私人财産,如今都被耶稣拖進了普遍的宗教生活光耀之下。
他就像是一個可怕的道德狩獵者,将人類從他們先前居住的舒适洞穴中趕出來。
在他所說的王國中,光芒照耀一切,沒有财産,沒有特權,沒有自負和差别,沒有回報,也沒有别的動機,隻有愛。
難怪人們會因這種教義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也難怪他們會對耶稣大聲咒罵。
就連耶稣的門徒也會對他的教義深感不解。
當祭司們意識到整個祭祀體系終将滅亡之時,他們别無選擇,隻能與耶稣殊死一戰。
至于羅馬的士兵,他們聽到耶稣的說教後大笑不止,用荊棘作冠冕,以紫色染長袍,把他打扮成恺撒的模樣來取笑他。
士兵們根本無法理解他的布道,隻認為這些觀念威脅到了他們的紀律。
因為如果人們認真地對待耶稣的教義,這意味着他們需要開始一種奇怪而又令人害怕的生活,還要摒棄舊習,克制内心的本能和沖動,去尋求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hellip&hellip *** (1) 耶稣的這些教義分别出自《路加福音》第10章第30&mdash37節、第21章第1&mdash4節,以及《馬太福音》第20章第1&mdash16節、第25章第14&mdash30節。
&rdquo他卻回答那人:&ldquo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rdquo于是他伸手指着門徒說:&ldquo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
&rdquo(出自《馬太福音》第12章第46&mdash50節) 借着&ldquo上帝是普世人類之父,普世人類皆為同胞&rdquo的理念,耶稣抨擊了狹隘的愛國主義和家族情感。
同時,他還譴責一切私人财産和私人利益,斥責經濟體制中存在的貧富差距等。
他認為,所有人都屬于這個天國,所有的财産都歸于天國。
對于所有人來說,唯一正直的生活方式就是奉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和我們自己,以服從上帝的旨意。
耶稣一次又一次地譴責私人财産和任何形式的私人生活。
耶稣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道:&ldquo良善的夫子,我當做什麼事,才可以得到永生?&rdquo耶稣對他說:&ldquo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之外,再沒有良善的了。
誡命你是知道的: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做假見證,不可欺負人,當孝敬父母。
&rdquo那人對耶稣說:&ldquo夫子,這一切我從小就在遵守。
&rdquo耶稣看着他,愛他,對他說:&ldquo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分給窮人,就能獲得天堂的珍寶。
你還要來跟從我。
&rdquo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愁地走了。
因為他的産業很多。
耶稣環顧四周,對門徒說:&ldquo有錢财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難哪!&rdquo門徒對他的話感到疑惑不解。
耶稣又對他們說:&ldquo我的孩子們,倚靠錢财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難哪!讓駱駝穿過針眼,比财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rdquo(出自《馬可福音》第10章第17&mdash25節) 此外,耶稣還在教義中宣揚天國就是要将上帝的所有子民團結在一起,他還譴責正統宗教中與上帝交易的正義觀。
《聖經》中所記錄的耶稣教義,很大一部分是抨擊那些為了表示虔誠而恪守的繁文缛節。
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ldquo你的門徒為什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rdquo耶稣說:&ldquo以賽亞指着你們僞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對的。
如《聖經》上所說,百姓用嘴唇親吻我,心卻遠離我。
他們将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傳統。
&rdquo他又說,&ldquo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要守自己的傳統。
&rdquo(出自《馬可福音》第7章第5&mdash9節) 耶稣宣揚的不僅是一場道德和社會層面的革命,許多迹象表明,他的教義具有非常樸素的政治傾向。
的确,他曾說他的王國不屬于這個世界,這個王國在人心中而不是王座上。
但是,無論他的王國在何處建立,隻要它在人民心中的分量足夠重要,那麼外部世界的改革或更疊就可以進展到相應的程度。
無論耶稣的信徒再怎麼漏看、漏聽,他們都不可能看不出耶稣要革新世界的決心。
當時的普遍觀點都在反對耶稣的看法,他也被審判和處決,由此,我們能清楚地看到,耶稣向同時代的人提出的是一套改變、融合和擴大人類整個生活的建議。
耶稣宣揚的教義十分鮮明,他的教義在富人看來猶如洪水猛獸,他們都為此感到恐懼與頭疼。
他們從社會利益中獲得的少量私人财産,如今都被耶稣拖進了普遍的宗教生活光耀之下。
他就像是一個可怕的道德狩獵者,将人類從他們先前居住的舒适洞穴中趕出來。
在他所說的王國中,光芒照耀一切,沒有财産,沒有特權,沒有自負和差别,沒有回報,也沒有别的動機,隻有愛。
難怪人們會因這種教義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也難怪他們會對耶稣大聲咒罵。
就連耶稣的門徒也會對他的教義深感不解。
當祭司們意識到整個祭祀體系終将滅亡之時,他們别無選擇,隻能與耶稣殊死一戰。
至于羅馬的士兵,他們聽到耶稣的說教後大笑不止,用荊棘作冠冕,以紫色染長袍,把他打扮成恺撒的模樣來取笑他。
士兵們根本無法理解他的布道,隻認為這些觀念威脅到了他們的紀律。
因為如果人們認真地對待耶稣的教義,這意味着他們需要開始一種奇怪而又令人害怕的生活,還要摒棄舊習,克制内心的本能和沖動,去尋求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hellip&hellip *** (1) 耶稣的這些教義分别出自《路加福音》第10章第30&mdash37節、第21章第1&mdash4節,以及《馬太福音》第20章第1&mdash16節、第25章第14&mdash3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