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羅馬帝國的崛起

關燈
何依靠,而他們畏懼并試圖壓制的軍事冒險家則有軍隊的支持。

    克拉蘇、龐培和恺撒三人的勢力淩駕于元老院之上,他們瓜分了羅馬帝國的統治權(史稱&ldquo前三頭同盟&rdquo)。

    不久之後,克拉蘇在卡爾萊被帕提亞人殺害,龐培和恺撒的關系随之破裂。

    龐培轉而支持共和派,并以恺撒違抗法律和元老院的命令為由,主持并通過了審判恺撒的議案。

     當時,将領率軍隊越過其防區邊界是違法的,而恺撒的防區和意大利的交界是盧比孔河。

    公元前49年,恺撒說了句&ldquo木已成舟&rdquo,便渡過盧比孔河,向龐培和羅馬進軍。

     過去,羅馬在軍情危急時通常會推選一名&ldquo獨裁官&rdquo,賦予他至高無上的權力,以帶領羅馬度過危機。

    恺撒推翻龐培的統治後,便被推舉為羅馬的獨裁官,任期為10年。

    在公元前45年,恺撒又被推選為終身獨裁官。

    實際上,恺撒已經成為羅馬帝國的終身統治者。

    當時,有傳言稱恺撒要登位稱帝,但自從500年前伊特魯裡亞人被逐出羅馬城後,羅馬人便憎惡帝制。

    鑒于此,恺撒沒有稱帝,但他接受了禦座和權杖。

    在打敗龐培之後,恺撒繼續率兵攻打埃及,并愛上了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克莉奧帕特拉。

    當時,恺撒被克莉奧帕特拉迷得簡直神魂颠倒。

    他還将埃及&ldquo神兼君王&rdquo的觀念帶回了羅馬。

    恺撒把自己的雕像設在羅馬的神廟裡,并刻上銘文&ldquo緻無敵之神&rdquo。

    羅馬的共和主義在彌留之際迸發出了抗争之火,恺撒在元老院被刺殺,而他倒下的地方恰巧就是他的政敵龐培大帝的雕像腳下。

     後來,野心勃勃者争權奪位的情況又持續了13年。

    彼時,雷必達、馬克·安東尼和恺撒的侄子屋大維三足鼎立,史稱&ldquo後三頭同盟&rdquo。

    屋大維和他的叔父一樣,統治着貧窮但強悍的西部各省,并組建了精銳部隊。

    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亞克興海戰中打敗了他唯一的強敵馬克·安東尼,成為羅馬唯一的統治者。

    不過,屋大維和恺撒不一樣,他沒有稱神稱帝的愚蠢想法,也沒有想要追求取悅哪個女王。

    他将自由歸還給元老院和羅馬人民,也拒絕擔任獨裁官。

    元老院感激不已,賦予了屋大維實權,而非名義上的權力。

    他沒有被稱為國王,而是被稱為&ldquo元首&rdquo或者&ldquo奧古斯都&rdquo。

    後來,屋大維又被封為&ldquo奧古斯都·恺撒&rdquo,成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時間為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

     屋大維之後即位的君主分别是提比略·恺撒(公元14年至37年在位)、卡利古拉、克勞狄、尼祿,以及後來的圖拉真(公元98年繼位)、哈德良(公元117年繼位)、安東尼奧·庇護(公元138年繼位)、馬可·奧勒留(公元161年至180年在位)。

    他們都是軍隊的領袖,士兵們将他們推上王位,不過其中一些皇帝之後又被士兵轟下台。

    久而久之,元老院也慢慢退出羅馬的曆史,取而代之的是皇帝和他們的官吏。

    此時,羅馬帝國的疆土面積達到了頂峰。

    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區都被納入了羅馬帝國的版圖,特蘭西瓦尼亞也變成了羅馬的一個新行省,被稱為&ldquo達契亞&rdquo。

    到了圖拉真統治時期,羅馬的疆域已經越過了幼發拉底河。

    至于哈德良的做法,更是讓我們立即想到了古代世界的另一端所發生的事。

    和中國的秦始皇一樣,哈德良也修建了用來抵禦北方蠻夷的長城,其中一段橫跨不列颠。

    此外,他還在萊茵河和多瑙河之間建造了防衛栅欄。

    不過,哈德良放棄了部分圖拉真時代占領的疆土。

     羅馬帝國的擴張至此結束。

     *** (1) 《古羅馬之歌》是一部羅馬史詩,創作于公元1842年,作者是英國政治家、曆史學家、行政官、記者托馬斯·麥考萊(1800&mdash1859)。

    老卡托(公元前234&mdash公元前149)是羅馬保守派政治家,曾發動過摧毀迦太基的戰争。

    大西庇阿,别名西庇阿·阿非利加(公元前235&mdash公元前183),曾帶領羅馬軍隊擊敗迦太基;他收養的外孫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公元前185&mdash公元前129)因骁勇善戰和喜愛希臘藝術聞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