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羅馬帝國和迦太基

關燈
斯山直抵意大利,并糾集高盧人一起攻擊羅馬。

    于是,第二次布匿戰争爆發,并持續了15年之久。

    漢尼拔在特拉西梅諾湖與坎尼重創羅馬人,他的軍隊在意大利境内也是所向披靡,沒有哪支羅馬軍隊能夠與之抗衡或将其擊敗。

    但後來,一支從馬賽着陸的羅馬軍隊切斷了漢尼拔軍隊與西班牙的通信。

    由于缺乏槍炮、馬車及彈藥等攻城設備,漢尼拔最終沒能占領羅馬城。

    最後,迦太基人由于遭受國内努米底人叛亂的威脅,隻得班師回國,保衛自己在非洲的城市。

    随後,一支羅馬軍隊趁機攻入非洲。

    公元前202年,漢尼拔的軍隊與羅馬統帥大西庇阿率領的軍隊在紮馬城外展開戰鬥,并以戰敗告終。

    這是漢尼拔第一次打敗仗,同時也标志着第二次布匿戰争結束。

    戰敗的迦太基投降,并交出了西班牙和西班牙的戰艦。

    他們還支付了巨額賠償金,并同意交出漢尼拔以滿足羅馬人的複仇欲望。

    但此時漢尼拔已經逃往亞洲。

    最後,由于擔心落入敵手,漢尼拔服毒自盡了。

     在此後的53年裡,羅馬和被洗劫的迦太基保持着和平共處的狀态。

    在此期間,羅馬帝國再次擴張,他們把矛頭對準了正處于混戰和分裂狀态的希臘;他們還向小亞細亞發起進攻,又在呂底亞的馬格尼西亞擊敗了塞琉古王朝的君主安條克三世。

    此外,羅馬還與托勒密統治下的埃及、帕加馬王國以及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小國結成了&ldquo同盟國&rdquo。

    其實更準确的說法是,這些國家成了羅馬的&ldquo附庸國&rdquo。

     國力衰弱的迦太基在被羅馬征服之後,經過休養生息又逐漸恢複了往昔的繁榮。

    然而,迦太基的複興又激起了羅馬人的仇恨和猜疑。

    公元前149年,羅馬以莫須有的罪名為借口,對迦太基發起進攻。

    迦太基進行了頑強且艱苦卓絕的抵抗,雖然頂住了羅馬持久的圍城戰,但在公元前146年還是被羅馬人占領。

    迦太基城淪陷後,随之發生巷戰,這場持續了6天6夜的大屠殺可謂極其血腥、殘暴。

    迦太基投降時,原有的25萬迦太基人僅僅存活了5萬。

    這些幸存的迦太基人被當成奴隸販賣掉,迦太基城也被羅馬人焚燒一空。

    後來,羅馬人在這座被燒焦的城市上墾地耕種,試圖把迦太基的痕迹全部抹掉。

     第三次布匿戰争就此結束。

    至此,在諸多500年前曾經繁榮的閃米特國家和城邦中,隻有一個小國依舊在本族君主的統治下自由地生活着。

    這個國家就是猶太。

    猶太小國從塞琉古王朝中獨立出來,統治他們的是本族的馬加比家族。

    當時,他們的《聖經》已基本編纂完成,并逐漸形成猶太民族的特有習俗,這些習俗流傳至今。

    其實,迦太基人、腓尼基人和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同宗民族,自然而然能從相同的語言和充滿希望與勇氣的《聖經》中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閃米特人當時仍然在世界各地開展商貿和金融業務。

    可以說,閃米特人的世界不是被代替,而是被隐藏了。

     耶路撒冷一直以來都是猶太教的象征之一。

    公元前65年,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占領。

    公元70年,經曆了多次近乎獨立和叛亂的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圍困,盡管耶路撒冷奮起抵抗,但最終仍被攻占,猶太神廟也遭到羅馬人的摧毀。

    公元132年,耶路撒冷在一場叛亂中被徹底毀滅。

    事實上,現在的耶路撒冷是在羅馬帝國的授權下重新建立的。

    他們在原先猶太神廟的廢墟上建立了一座供奉羅馬&ldquo衆神之王&rdquo朱庇特的神廟,還禁止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城居住。